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24家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90例心衰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1年时进行随访,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因心衰再住院及其联合终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6±13.1岁,男性占57.2%,门诊患者占62.9%。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或行血运重建术、卒中的患者分别为58.4%、21.8%、25.2%和17.3%。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衰的首要病因(52.1%),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16.7%)、扩张型心肌病(14.1%)和瓣膜性心脏病(9.9%)。一级医院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22.8%),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64.0%)和扩张型心肌病(2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率最高(65.9%),其次为利尿剂(60.6%)、β-受体阻滞剂(59.9%)、醛固酮受体阻滞剂(54.1%)、地高辛(26.2%)。三级医院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应用比例最高,一级医院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应用最少。1年随访时,不同级别医院NHYAⅢ/Ⅳ级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入选时(P〈0.001)。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7.8%,在不同级别医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为30%,其中三级医院最低(27.7%),一级医院最高(34.1%)。全因死亡/心衰再住院的联合终点发生率为33.3%,各级别医院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衰患者的病因存在差异,各级别医院在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方面均有待于提高,尽管如此,各级别医院1年随访时NHYAⅢ/Ⅳ级的心衰患者均明减少。

  • 标签: 不同级别医院 心力衰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基础甲状腺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142例,根据其基础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成三组:TSH〈0.55、0.55–4.78、〉4.78uIU/mL,并对AHCM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142例AHCM患者中,平均年龄(58.23±10.95)岁,男性112例,占78.87%,女性30例,占21.13%。平均随访时间(4.65±1.09)年,随访成功率97.18%。此组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总计占到9.15%,其中低T3综合征4例(2.82%),亚临床甲减8例(5.63%),临床甲减1例(0.7%)。远期预后方面,无论是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还是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提示TSH〉4.78uIU/m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TSH增大,患者预后不良。对成功随诊的138例AHCM患者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TSH水平、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522(95%CI:2.798-65.337,P〈0.005)、12.695(95%CI:1.084-14.869,P=0.043)和1.169(95%CI:1.001-1.366,P=0.048)。结论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SH〉4.78uIU/m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疾病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不同时机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伊宁市第十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EMI住院患者16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55例,年龄(63.1±9.6)岁.根据患者择期PCI干预Non-IRA的时机不同,分为≤14d组(n=92)和30~60d组(n=68),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Non-IRA平均支架植入数量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Non-IRA支架植入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组住院期间PCI相关并发症较30~60d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5%vs7.4%;P=0.034).两组术后1个月MAC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0~60d组MACEs发生率较≤14d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vs16.3%;P=0.042).结论30~60d择期干预Non-IRA降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发生MACEs的风险,可能为择期PCI干预Non-IRA的较理想时机.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病变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多支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Stent,CAS)对于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中国阜外医院于2005年12月-2014年12月60名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组1为27名患者接受单侧CAS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2为33名患者接受单侧CEA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记录并分析患者主要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0%,CEA-CABG组患者术后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均为3.03%,两组患者间术后MACCE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与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均满意。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较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合并DM患者10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50例.PCI术后24~48h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最大血凝块幅度(MAADP).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AA抑制率[(72.3±26.6)%vs(54.0±31.4)%,P=0.041]和ADP抑制率[(76.5±22.1)%vs(43.4±28.7)%,P=0.016]均显著增高,MAADP幅度显著降低[(33.2±10.5)vs(48.2±13.6)mm,P=0.024].替格瑞洛组AA抑制率〈50%(14.0%vs38.0%,P=0.006)和ADP抑制率〈30%(6.0%vs28.0%,P=0.003)的患者数量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8.2%vs22.9%,P=0.045);两组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CS合并DM患者,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栓弹力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组(S组,n=40)、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LD组,n=40)、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HD组,n=40)。S组: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SD组:右美托咪定2ug/kg+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HD组:右美托咪定4ug/kg+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泵泵速2ml/h,PCA0.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3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量、患者初次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于拔管后6小时(T1)、12小时(T2)、24小时(T3)、36小时(T4)痛觉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comfortscale,BC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在T2-T4点,S组VAS评分明显高于LD组和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4点LD组VAS评分明显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在T2-T4点,HD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在T3点,LD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点,HD组明显高于S组和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NV评分,在T3和T4点,S组显著高于LD组和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镇痛,能够增强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剂量右美托咪�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LSG手术的108例重度肥胖伴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66例,男性42例,平均年龄(32.5±10.5)岁,术前体质量指数(BMI)39.2±5.2。观察术前和术后1、3、6及12个月的人体各项基础指标、糖代谢指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脂代谢指标、肝脏酶谱及脂肪肝变化。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加,而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下降。术后12个月.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术前下降明显(均P〈0.05)。术前肥胖并肝功能异常者63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吖一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中20例NAFLD患者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得到显著改善。结论:LSG在有效减重的同时,能显著改善NAFLD、肝功能异常及糖、脂代谢紊乱。

  • 标签: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功能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HF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14d.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症状缓解时间、疗效及细菌清除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心率、PaCO2及PaO2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及PaCO2均显著降低,而PaO2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湿啰音[(4.3±1.2)vs(6.0±2.1)d]、气喘[(2.2±1.4)vs(3.5±1.7)d]、咳嗽[(5.2±1.3)vs(7.4±1.8)d]及高热[(2.4±1.1)vs(3.5±1.2)d]的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94.0%vs76.0%)和细菌清除率(71.4%vs4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CHF并肺部感染优于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 标签: 心力衰竭 感染 阿米卡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