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下颌阻生智齿运用综合法拨除术中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局麻下采用以高速涡轮牙钻去阻力为主,再根据阻生类别,分别结合挺出法、近中磨除法、劈开挺出法、倒冲法、拔除各类下颌阻生智齿1109例,对该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大部分阻生齿拔除术在30min内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正确拔除方法及掌握好防治对策可有效减少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牙槽外科 阻生齿 综合拔牙术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脑部海绵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7年间我院诊断为脑部海绵血管瘤23例,患者采用GE0.5T和1.5T超导型MR机,行脑部常规和部分增强扫描和MRA成像(15例),9例行DSA检查,14例行手术治疗,23例全部行CT扫描。结果海绵血管瘤MRI具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但病灶周围脑组织大部分无水肿,病灶无占位表现,病灶内未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内有轻度的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脑内海绵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它能准确显示脑内海绵血管瘤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病灶内的出血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以下简称MMC)及羊膜移植手术对预防翼胬肉复发的作用。方法常规手术显微镜下翼胬肉切除并充分止血、泪阜颞侧球结膜下巩膜表面0.3mg/mlMMC溶液棉片放置3分钟,行羊膜移植。术后观察12个月以上,观察复发率。结果101例(121眼)复发6眼,复发率4.95%,治愈率95.05%。结论采用翼胬肉切除联合MMC及羊膜移植手术对预防翼胬肉的复发有明显作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羊膜。
  • 简介:目的探讨源于乙窦憩室搏动性耳鸣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方法连续选择5例女性乙窦憩室搏动性耳鸣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颞骨CT进行确诊。结果2例(40%)单纯乙窦憩室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60%)乙窦憩室伴横窦乙窦交界处狭窄的患者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5例患者术后耳鸣症状立即消失,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年,未出现耳鸣复发。结论源于乙窦憩室的搏动性耳鸣可通过血管内治疗治愈。单纯乙窦憩室可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乙窦憩室合并静脉窦狭窄的患者可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

  • 标签: 憩室 耳鸣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窦海绵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Gy,平均(14.3±1.1)Gy,45%~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28例(80.0%),症状改善率为96.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6%),症状消失12例(42.9%),无变化1例(3.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7±0.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9)cm^3比(32.6±3.6)cm^3,t=8.492,P〈0.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50%、51%~75%、≥75%分别有3(8.6%)、2(5.7%)、8(22.9%)和22(62.9%)例。结论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海绵窦 伽马刀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成熟及免疫的影响来探讨AS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贴壁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20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ng/ml)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五天后收集imDC,用1、8、16umol/L的ADMA干预未成熟DC24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吞噬能力及DC的凋亡,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成熟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用ELISA检测D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生理浓度ADMA并不刺激DC成熟及分化;但病理浓度ADMA抑制DC成熟;抑制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DC凋亡:抑制DC分泌IL-12细胞因子、TNF-α及IL-10细胞因子。结论:生理浓度ADMA并不刺激DC成熟及分化;但病理浓度AD-MA抑制DC成熟和免疫。

  • 标签: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 树突状细胞(DCs) 动脉粥样硬化 体外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树突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常规治疗加瑞舒伐他汀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抽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DC。检测DC表型(CD86)、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DC吞噬功能和凋亡细胞数、MLR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患者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经D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致炎症细胞因子(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a)增多,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0)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瑞舒伐他汀前CD86的表达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相关(r=0.63,P〈0.01);瑞舒伐他汀抑制DC功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血hs-CRP水平;且CD86与hs—CRP水平正相关(r=O.59,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C功能亢进,瑞舒伐他汀抑制斑块炎症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DC的功能。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树突状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瓣回纳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将56例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瓣减压组和瓣回纳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颅内压监护的数值,中线移位恢复程度,脱水剂的使用量,术后6月的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GCS评分、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和颅内压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监护值,中线移位程度,脱水剂使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瓣回纳组ADL评分优于去瓣减压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中行瓣回纳既能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又减少了二期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经济负担。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骨瓣回纳
  • 简介:血流导向支架已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美国费城Jefferson医院的Chalouhi等对血流导向支架和单纯弹簧圈栓塞两种方法治疗颅内未破裂囊动脉瘤(直径≥10mm)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预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共纳入40例采用PED(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血流导向支架治疗者和120例单纯弹簧圈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PED组和栓塞组,剔除梭形和位于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分析并比较操作并发症、介入治疗结果和临床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囊状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栓塞治疗 支架治疗 未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贴扎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软组织贴扎组+康复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及康复运动疗法组(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肿胀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治疗后患者疼痛度、Lequesne肿胀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组织贴扎技术在KOA整个病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消肿止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膝关节肌肉的稳定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软组织贴扎技术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软组织贴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视觉模拟评分 Lequesne指数评分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由脑静脉闭塞导致的局灶性脑缺血远远少于动脉闭塞所导致的脑缺血,但随着神经系统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神经介入理论的普及和提高,以脑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逐渐被临床所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尤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缺血后的脑损伤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上矢状窦闭塞模型 蒙古沙土鼠 实验性 局灶性脑缺血 脑静脉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窦内球囊辅助栓塞剂——Onyx18闭塞上矢窦及侧窦(横窦和乙窦)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6月,经静脉途径在静脉窦内使用保护球囊,经动脉和(或)静脉途径,采用Onyx18栓塞治疗上矢窦区和侧窦区DAVF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本组24例患者,病变位于上矢窦区5例,侧窦区19例。对上矢窦区病变和侧窦区病变使用Hyperform7mm×7mm球囊各1例,对其余患者使用外周血管扩张用球囊。②对上矢窦区病变的患者经动脉栓塞3例,经静脉栓塞2例,使用球囊均基本闭塞静脉窦;对侧窦区病变患者经动脉栓塞10例,经静脉栓塞7例,动静脉联合栓塞2例;使用球囊基本闭塞静脉窦8例,部分闭塞静脉窦11例。③上矢窦病变患者3例栓塞后治愈,有2例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栓塞后少量残余,1年后复查造影无明显变化;在侧窦区病变的患者中,对1例患者行两次栓塞后瘘口消失,其余患者均经1次栓塞治愈,对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半年进行了血管造影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经严格选择适应证的DAVF患者在球囊辅助下使用Onyx18闭塞侧窦(横窦和乙窦)和上矢窦,治疗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静脉窦的通畅性。

  • 标签: 动静脉瘘 硬膜 栓塞 治疗性 安全 球囊 ONYX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大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早期小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适应性较强,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方肌大转子筋膜瓣移植加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关节后外侧入路,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取带股方肌大转子筋膜瓣移植于凿除后缘部分皮质的股骨颈骨折的后方,然后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3月后扶拐下地功能锻炼,治疗25例血运损伤较重的移位股骨颈骨折。结果25例经1.5~5年(平均2年6个月)随访,股骨颈骨折均在6个月~1年内愈合。其中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另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Ⅳ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并股方肌大转子筋膜瓣移植治疗青壮年早期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提供了血运丰富的瓣,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是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股方肌蒂骨瓣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