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在生存环境中包括生活事件在内的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一些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与社会心理应激有相当密切关系[1,2].我们对嘉兴地区30例首发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的生活事件做一调查,并与同性别,同年龄和相同心血管易患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如下.

  • 标签: 预后 转归 心理应激因素 心肌梗死
  • 简介:脑卒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粘血病、心房纤颤、吸烟及酗酒等均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10年来我院内科脑卒中的住院资料,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进行探讨、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1169例脑卒中患者均为1990年1月~2000年3月的住院患者。男性649例,女性520例;年龄22~89(平均69.1)岁,<30岁22例,30~39岁35例,40~49岁77例,50~59岁226例,60~69岁427例,70~79岁306岁,>80岁76例。其中脑出血351例;脑梗死526例;脑血栓1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54例;脑萎缩297例。合并脑疝276例;应激性溃疡115例。1.2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中老年国人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中各种因素所占比重.方法顺序入选162例(男124,女38)冠脉造影检查患者,采用LOGISTIC法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血压、脉压(PP)、血糖(Glu)、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吸烟、舒张压(DBT)、PP、Glu、TC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以性别、年龄、Glu、DBP和PP影响较大.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除血糖、血脂和戒烟外,纠正舒张压过低和脉压过大非常重要.

  • 标签: 中老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舒张压 脉压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皖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规律,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32例AMI患者住院期间猝死相关因素(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主要合并症、心电图改变、诱因、血清钾及治疗情况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壁及广泛前壁梗死者20例(占62.5%),再发心肌梗死11例(占34.4%),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持续压低24例(占75%),猝死前发生室颤21例(占65.6%).另外,猝死前诱因、低钾血症、严重合并症及不当治疗也是发生猝死的重要因素.结论:AMI院内猝死的防治应从多方面着手,防治心律失常、感染、电解质紊乱,避免诱因的发生不可忽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相关因素 心源性猝死 住院期间 合并症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与对照组间进行12项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并将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风心病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缺血性卒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中青年 血压 血脂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中老年人猝死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猝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符合WHO猝死诊断标准80例中老年人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老年人猝死患者中,猝死于心血管病者40例(50%),其中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10例、房颤或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急性左心衰竭型7例,心绞痛型并高血压、左室肥厚3例,隐匿型伴左室肥厚4例),脑血管病15例(18.75%),原因不明者10例(12.5%),恶性肿瘤7例(8.75%),风湿性心脏病5例(6.25%,合并房颤2例),糖尿病并感染5例(6.25%),慢支并感染、电解质紊乱3例(3.75%),先天性心脏病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例,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肌炎各1例.结论:本组结果提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病等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中老年人 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调查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便秘发生的函数预测模型.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64例卒中患者进行便秘的前瞻性调查,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建立便秘发生的函数预测模型及便秘是否发生的判别函数,并对资料进行回代检验.结果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60.93%(39/64),影响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发病1周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评分.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模型为h(t,X)=h0(t)exp(0.84X1+0.03X2);便秘发生判别函数为Y(1)=-27.67+4.84X1+0.30X2.结论卒中患者发病后10d内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且生活能力状态较低的卒中患者比较容易发生便秘.

  • 标签: 卒中 便秘 影响因素 函数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分析延误卒中患者诊治时间的院前、院后因素以及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在全国35家医院就诊、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2270例,输入数据库.对卒中发生时间、发病后就诊时间、就诊后查检时间、检查方式、医疗方式及到达医院的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270例患者中1039例在3h内到达医院,占45.8%;就诊到头部CT或MRI检查时间在30min内的患者为1084例,占47.8%;CT、MRI检查到读出结果所用时间在30min内有1221例,占53.8%;就诊后60min内得到治疗的患者为1250例,为55.1%;家庭运送为1652例,占72.8%,其中有811例,占49.1%,是在发病后6h以内到达医院;救护车运送为618例,占27.2%,使用急救车的患者在6h内到达医院494例,占79.9%;急诊作MRI检查的患者为1178例,占51.9%;无条件作MRI检查者为1092,占48.1%.发病后就诊时间≤6h患者,下列影响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到达医院的方式(P<0.01)、生活方式(P<0.05)、医疗状况(P<0.001)、知晓是否为高危个体(P<0.001)、发病地点(P<0.01)、居住地点(P<0.001)、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P<0.001).结论就诊前延误因素主要为途中延误,求助于120/999急救运送,可缩短医院前延误的时间.

  • 标签: 患者 医院 就诊 发病 卒中 MRI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29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术前TIMI血流分级,支架直径,ACC/AHA病变分型,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VHD)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方法:对118例SDV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高,SDVHD的检出率逐步增高.60~69岁为19.3%.70~79岁36.8%.80~90岁54.5%.≥90岁100%;其病变程度亦加重,并发症增多。其临床改变为:主动脉瓣环或瓣膜钙化占47.5%.二尖瓣或瓣环钙化24.6%.主动脉瓣二尖瓣同时有钙化32.2%,主动脉瓣伴三尖瓣钙化1.7%。61.0%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增龄是SDVHD易患因素,瓣膜环或瓣膜钙化的部位以主动脉瓣最高.其次为二尖瓣。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瓣膜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的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最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发病率 脑梗塞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MP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明显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240例,比较伴发MPS(MPS组,64例)与无MPS者(MPS组,176例)患有脑白质损害、静止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MPS的危险因素。结果MPS组较无MPS组患者的年龄(P〈0.05)、出现脑白质损害的比例(P〈0.01)及糖尿病的比例(P〈0.01)明显增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损害、糖尿病及年龄仍是MP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MPS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其发生与脑白质损害、糖尿病有显著关系。

  • 标签: 帕金森病 糖尿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冠心病三支病变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对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以了解国人冠脉三支病变与易患因素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7~2000年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共147例.其中观察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65.40±7.32;对照组95例,男81例,女14例,年龄60.92士10.46.将上述患者按累及的冠脉支数分为2组,即三支病变和对照组(单支和双支).1.2.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参考1997年WHO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左右冠状动脉均行多体位及角度照射,部位包括正侧位;至少2个正交投射体位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和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

  • 标签: 冠心病 三支病变 易患因素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改变特点与临床生理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急性脑卒中对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观察组),进行有关临床指标检查和不同时刻CRP的测定。另选在门诊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0例(对照组),测定CRP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CRP动态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69~0.0006),发病初期CRP的变化与WBC计数、血糖、胆固醇变化显著相关,随后的增高则与年龄、甘油三酯、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有关,与格拉斯哥意识评分和巴塞尔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CRP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机体损伤的实际状况,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但这种变化会受到血液中多种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甘油三酯类 血细胞
  • 简介:对163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疗效、安全性从不同分层角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总再通率65.6%,出血率11.0%,5周内死亡率9.2%,起病距溶栓6h内再通率明显高于6b以后(P<0.01),且死亡率低。不同年龄组6h以内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70岁组6h后再通率低于其他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出血率及死亡率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组与男性组比较再通率低、死亡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激酶剂量以150万u左右为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尿激酶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HG)后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CABG患者的病例,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二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CABG后AF的发生率为36.1%,AF组高年龄(≥60岁)、左房内径增大(≥40mm)、低EF值(≤40%)、搭桥支数多(≥3支)、同期瓣膜置换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年龄、左房内径、搭桥支数分别与AF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高龄、左房扩大、搭桥支数是CABG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11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4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2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浓度、血压、血糖、血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各种生化指标,详细记录个人史、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并分析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hs-CRP与年龄、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内皮素、白细胞计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内皮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糖、血液黏稠度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hs-CRP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其危险因素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因此,在脑梗死的防治中,干预hs-CRP的水平可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3医学论文写作中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何为创新思维,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核心内容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创新思维归根结底旨在突破旧概念旧框框,孕育新概念新架构的一种思维方法.创新思维不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技巧,而是一个系统的思维科学体系.它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思考不是就事论事,简单从事,而是对这个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

  • 标签: 医学论文 论文写作 创新思维 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