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然而它毕竟是一种有创操作,与其有关的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现将我科自开展该手术以来发生的3例猝死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猝死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分析RFCA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比较两者对检测心肌微损伤的效能.方法对30例经全面检查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于术前、术后12~18h采血,样本于当日行TnI和CK-MB检测.结果术前TnI均<0.2ng/ml,术后26例TnI升高,占86.6%.CK-MB术前均阴性,术后9例阳性(>5.9ng/ml),占47.3%,(P<0.01).结论RFCA可致心肌损伤,但范围亦小.在检测心肌微损伤方面,TnI敏感性高于CK-MB.

  • 标签: 射频消融 TNI 检测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
  • 简介: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目前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治疗方法。我们对2例右侧显性旁道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采用RFCA术治疗时,出现消融成功后体表心电图δ波一过性再次出现。分别经2d,6d观察6波自行消失。随访1年患者无临床发作,无δ波。有关资料认为系因RFCA的回响效应,此现象对术后处理及

  • 标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回响效应
  • 简介: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延迟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住院行射频消融术.例1:镜像右位心,左侧隐匿性旁道在室房近融合处进行射频消融;例2:房室结双径路,进行了慢径改良术.结果:在消融放电时,例1患者的房室旁路可被阻断,但因停止放电后旁道复发而致术中消融失败,术后7天再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无旁道传导,随访5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例2术后第5天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症状,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传导阻滞,阻滞位置位于房室结.结论:认识和理解射频消融过程中发生的延迟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射频消融 延迟作用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 简介:我是一位心血管病的老病号,平常检查项目既多,有正常和不正常的,一些医生告诉我,凡是检验的结果,最好能保存下来.以备将来需要时可以作为对照,对诊断和治疗都有帮助。但是.另一些医生又称,检查结果既然是正常,知道便是了。不正常的才保留,以备将来对照病变轻重便可以了。究竟所有检验结果均保存下来好,或者凡是有异常的才保存下来好,请告诉我。谢谢!

  • 标签: 检验单 保存 心血管病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检验结果
  • 简介:射频消融术因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而迅速被临床电生理学界接受和推广[1],目前已成为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1999年~2001年12月我院共施行射频消融术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治疗 快速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电磁场对心电传导的影响.方法对139例雷达工作人员进行心电图测试,测试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雷达工作人员QRS时间延长和QT离散度增高,发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者明显增多.结论射频电磁场能影响心电传导,对雷达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 标签: 射频电磁场 心电传导 影响 心电图 雷达工作人员
  • 简介:近年,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根治心动过建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院1年来采用RFCA对36例心动过逮病人的治疗,着重探讨术前无刨性检测的价值。

  • 标签: 治疗 RFCA 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根治 术前
  • 简介:目的分析快-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常规进行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年龄>50岁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全面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9例患者皆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术.其中房室旁道5例,左、右房速各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Ⅰ型房扑1例.结论快-慢综合征以阵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反复晕厥为表现,中老年人多见,各种电生理机制参与其间,病理机制不明,常不合并冠心病,处理措施首选射频消融术.

  • 标签: 快-慢综合征 临床特点 射频消融术 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电生理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实用而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具有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病例的电生理检查结果,总结了其消融操作流程.结果12例中,同时具有3条房室旁道者1例,2条房室旁道者7例,1条房室旁道伴房室结多径路者2例,房室结三径路者2例.共计消融慢径2条、旁道19条(包括左侧旁道7条、右侧旁道12条,其中显性旁道10条、隐匿性旁道9条).结论消融前后详细、标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提高多折返径路心动过速的检出率.

  • 标签: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多折返径路心动过速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RFCA)对血凝状态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行RFCA的病人分别测定电生理检查术(EPS)术前、后,消融术前,消融术后即刻,4、12、24小时D-二聚体(DD),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cTnI含量.结果:血清DD,GMP-140水平在EPS及RFCA后升高,而cTnI水平仅在RFCA后升高.峰值cTnI与峰值DD,GMP-140呈直线正相关(r=0.48,0.39,P<0.001,<0.005).结论:RFCA可损伤心肌并改变血凝状态,心肌损伤可诱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血凝状态 肌钙蛋白I 电生理检查 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对氧自由基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73例室上速患者分成二组,均在射频消融术后即刻及术后3天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在房室结双径路及右侧旁路组射频消融术后SOD显著长高,但在3天后恢复正常,NO及MDA以及TNF-α在手术前后则明显变化。结论射频消融可引起轻微组织损伤,并不引起全身TNF-α水平变化及脏器组织的功能障碍。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氧自由基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性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有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岁,平均(4.94±3.18)岁,体重10~29kg,平均(15.13±5.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例;SVC与M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例。同期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例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的终结性姑息手术。

  • 标签: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术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不同终点对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04例AVNRT患者进行慢径消融,比较慢径传导消失组和慢径传导残留组AVNRT复发率.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消失58例,慢径传导残留46例,术后18±9个月随访期内,慢径传导消失组复发2例(3.4%),慢径传导残留组复发2例(4.3%),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残留并不增加AVNRT复发的危险性.

  • 标签: 疗效观察 导管射频消融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既往体健,因"反复心悸4年余"收治入院.心悸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半~数小时不等,年发作10-20次左右,近2月共发作频繁(6次)急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速".

  • 标签: 右位心 隐匿性旁道射频消融术 冠状静脉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右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40例右房房速病人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右房内交替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0例房速中10例为自律性房速,30例为非自律房速。36例(9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6例有39个房速病灶位,其分布:房间隔21个,右房侧壁15个,希氏束旁(Koch三角尖)2个。4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成功,3例合并心房扑动划线消融成功。有1例希氏束旁房速术后出现Ⅲ°AVB。结论右房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其病灶部位以房间隔或右房侧壁为多见,希氏束旁房速消融应注意防止出现AVB并发症。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希氏束附近间隔部心动过速(septaltachycardia,ST)的价值。方法21例ST患者,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例、间隔部房室旁道(SAP)4例、房间隔下部房性心动过速(AT)5例,应用该系统,建立三维电解剖图,标识希氏束及放电部位,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消融时实时观察导管位置、方向。结果21例均消融成功;试放电部位、有效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分别为(8.9±3.5)mm、(8.7±3.3)mm;AVNRT12例有效放电过程中均出现间歇性结性心律,1例AT心动过速终止后偶见结性逸搏;无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发症;随访3~16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应用Carto系统指导RFA治疗ST,可清楚显示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及方向;通过标识有效放电部位,避免出现无效放电,降低发生AVB的危险性。

  • 标签: CARTO系统 射频消融 间隔部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仅患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36例和青年组(14~45岁)40例,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结功能参数,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H2间期均缩短,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而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 标签: 电生理学 房室结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既往有甲亢病史5年,阵发性房颤间歇服用胺碘酮一年.于2002年8月19日因精神悲伤,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口唇发绀小便失禁,5min后送入我院急救中心,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前、后反复电除颤10次,恢复窦性心律,频发房早,间歇短阵房颤,T波倒置,Q-T间期440~480ms,为防止再次室颤,于2002年9月7日安置腔起博复律除颤器(ICD),测R波幅度5.7mV,感知灵敏度0.5mV,电极阻抗420Ω,程控诱发室速室颤感知11秒,20J放电一次转复成功,术后半年平稳.于2003年4月~8月间,自感间断4次电击感,ICD程控资料显示:快速房扑,超过设定心率上限频率,误放电(5~10J)4次,均终止.后程控打开,增加QRS宽度识别,减少抗心动过速起博次数,增加放电能量,调整为8、16、20、30、30J能级,同时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控制心室率,至今未再放电.

  • 标签: 复律除颤器 单腔起搏 反复 2002年 放电 突然意识丧失
  • 简介:目的探讨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13例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1例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体表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工导联呈rs、m、QS及R型,aVR、aVL均呈QS型,Ⅱ、Ⅲ、aVF、V5—6导联均呈单向R波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3、V3导联之后,V1、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3。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特征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类似,但其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2导联之前,V1、V2导联(尤其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10.8。13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45—156min,X线曝光时间8—28min。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 标签: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右心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