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海米黄瓜豆腐【原料】嫩豆腐150克,发好的海米15克,黄瓜50克,花生油、精盐、味精、葱、香油、鲜汤各适量。【制作】1.将豆腐切成3厘米见方的丁,放入开水锅里焯烫一下,捞出控水。2.黄瓜去蒂,洗净,切成小薄片。葱择洗干净,切成细丝。3.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七八成热。下一半葱丝炝锅,爆出香味后,加入鲜汤、精盐、豆腐、海米及泡海米的,烧开后,滚上两滚,放入黄瓜片、味精,撒上另一半葱丝,淋入香油,出锅即成。

  • 标签: 夏季 海米黄瓜豆腐汤 原材料 烹饪方法
  • 简介:萍果银耳【原料】雪梨2个、萍果2个、银耳20克、荸荠15个、陈皮1片。【制作步骤】1.先将所有材料洗净,荸荠削去外皮,银耳预先浸泡在水中备用。2.锅中放入八分满的水,先放入陈皮,待水煮沸后,再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炖煮约20分钟后,再转为小火,继续煮约2小时即可。

  • 标签: 银耳 原料 制作 洗净 步骤 营养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患高血脂的人群逐年增多。只要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就能有效排毒降脂,防止高血脂,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营造幸福的未来。

  • 标签: 保健汤 春日 生活水平 膳食结构 饮食习惯 高血脂
  • 简介:目的研究活血通腑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自体血注入大脑一侧的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观察药物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血肿周围组织脑水含量以及钠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活血通腑能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钠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活血通腑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 标签: 活血通腑汤 脑出血 脑水肿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纳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血府逐瘀后处理组(n=90),后处理组又按桃仁、红花不同配比分为1:1组(n=30)、4:3组(n=30)和3:4组(n=30),对照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处理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3d起连续应用血府逐瘀至PCI术后4d,每天2次。检测PCI术后各组患者心肌酶(CK、CK-MB)峰值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术后24h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并统计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血府逐瘀后处理组心肌酶峰值及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心律失常和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对比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后处理结果,发现桃仁/红花4:3组疗效最佳。结论血府逐瘀后处理对PCI术后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其中以桃仁与红花4:3疗效最佳。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保护
  • 简介:目的分析血府逐瘀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类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增加血府逐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病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血府逐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用,能够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病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析茯苓四逆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抗感染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茯苓四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茯苓四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极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茯苓四逆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应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本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研究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治疗有效率、6分钟步行距离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又可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气阴两虚血瘀证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陈泽六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抽签发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加尼麦角林、倍他司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甚而上再给予柴陈泽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消失程度及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六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愈率显著(疗效达100%),复发率降到3%。

  • 标签: 柴陈泽六汤 SMR-IV眩晕诊疗系统 尼麦角林 倍他司汀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目的观察通窍活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DID)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时FisherCT分级,将28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143例,使用通窍活血与尼莫地平片预防DID;对照组140例,使用安慰剂及尼莫地平片预防DID.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21d,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住院期内,中药组患者病情恶化总发生率、DID发生率分别为47.6%与11.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7%与22.9%(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6%与1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药组DID患者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的总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4%(P<0.05).结论通窍活血可有效地防治SAH后DID,改善DID患者生存质量,无诱发再出血的危险.

  • 标签: 通窍活血汤 缺血性脑损害 临床疗效 患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迟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盐敏感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对比两组患者盐敏感性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盐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盐敏感性和血脂水平,并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高血压 盐敏感性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