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620例心房纤颤住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抗凝情况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在民族地区基层医院中对于心房纤颤患者能受采用正规治疗的较少。本地区长期正规化口服华法林者占0.48%,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10.68%,脑卒中的发生率36.9%。结论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急需改善。

  • 标签: 基层医院 心房纤颤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与长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与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心电图1QⅢTⅢ特征、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肺栓塞(PE)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2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PE组(56例)和无PE组(156例)。收集患者住院基本资料,包括临床表现、ECG特征及血浆DD水平,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无PE组比较,PIE组呼吸困难(44.87%比75%),长期卧床(3.85%比14.29%)患者比例显著升高,无临床表现比例显著降低(38.46%比3.57%),P均〈0.01。PE组ECG具有SIQⅢTm特征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元PE组(50%比23.08%),P〈0.01。与无PE组比较,PE组血浆DD〉10μg/ml比例显著升高(19.23%比32.14%),P〈0.05。结论: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和/或长期卧床者,出现其他心肺疾患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时;ECG具有SIQⅢTⅢ特征;DD明显升高(〉10μg/m1)者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性。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描记术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CAG)的患者577例的临床资料,按造影前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07例)、甲减组(49例)和甲亢组(21例)。运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CAG后随访1年,主要观察终点为心绞痛发作住院、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事件。结果: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甲减组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重度:22.3%比36.7%),冠心病发生率(59.4%比81.6%),心绞痛发作住院率(7.5%比14.3%)显著升高;甲亢组冠脉痉挛的发生率(3.0%比33.3%)、心绞痛发作住院率(7.5%比28.6%)明显升高(P〈0.05或〈0.01);甲减组和甲亢组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2.8%比26.5%、38.1%)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冠心病检出率更高,冠脉病变程度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

  • 标签: 冠心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0例)和非冠心病组(3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单支组)30例,双支病变组(双支组)30例和多支病变组(多支组)30例。检测各组血浆Lp-PLA2水平,及ABI、baPwV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的血浆Lp—PLA2水平[(23.60±13.33)μg/L比(36.65±17.24)μg/L]和baPWV[(1244.27±127.85)cm/s比(1753.08±284.32)cm/s]显著升高,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与单支组比较,双支和多支组血浆Lp-PLA2水平[(25.81±8.97)μg/L比(35.03±9.80)μg/L比(49.13±21.22)μg/L]显著升高,且多支组显著高于双支组(P〈0.05或〈0.01);双支和多支组baPWV[(1579.77±178.05)cm/s比(1808.07±272.11)cm/s,(1871.40±306.03)cm/s]显著升高,P均〈0.01。单支组和双支组的ABI显著高于多支组[(1.19±0.08),(1.17±0.07)比(1.11±0.15)],P〈0.01或〈0.05。结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踝臂指数、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地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 标签: 冠心病 磷脂酶A2 踝肱指数
  • 简介:目的血尿酸异常的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血尿酸异常高血压患者56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462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析合并血尿酸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5),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尤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HbA1c正常组(44例,HbA1c≤6.5%)和HbA1c升高组(58例,HbA1c〉6.5%),检测各组患者的baPWV及血脂、血糖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1.82±0.2)mg/L比(2.7±0.1)mg/L比(3.5±0.1)mg/L]均显著升高,baPWV[(1412±95)cm/s比(1755±72)cm/s比(2040±105)cm/s]显著增加(P均〈0.05),且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和baPWV显著高于HbA1c正常组(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的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理想者的,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肭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50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胺碘酮复律治疗,根据复律结果分为复律组(100例)和未复律组(50例),观察两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被分为脑梗死组(20例)和无脑梗死组(130例),比较两组发病前后的NT-proBNP水平。结果:服药后48h内100例(66.67%)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与复律前比较,复律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967.04±366.16)pg/ml比(496.21±142.54)pg/m1],且显著低于未复律组(996.76±351.28)pg/ml,P均〈0.01]。脑梗死组中,与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大面积梗死组NT—proBNP水平[(784.21±231.26)pg/ml比(1983.24±32.96)pg/ml,(3562.19±1468.32)pg/m1]显著升高,P均〈0.05或〈0.01。结论:入院时NT—proBNP水平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急性脑梗死后NT-proBNP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

  • 标签: 房颤 利钠肽 脑梗死 胺碘酮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血浆脂联素(AP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北省优抚医院发病24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急性脑梗死组)和90例该院体检中心非脑梗死者(非脑梗死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被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6例)、稳定型斑块组(47例)、不稳定型斑块组(66例)。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APN、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与非脑梗死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PN水平[(20.02±4.01)ng/ml比(8.95±3.07)ng/ml]显著降低,Lp-PLA2水平[(40.31±8.27)μg/L比(58.21±9.21)μg/L]显著升高(P均〈0.01);(2)从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到不稳定型斑块组,APN水平逐渐下降[(18.21±2.98)ng/ml比(10.31±2.12)ng/ml比(6.58±1.96)ng/ml],Lp-PLA2水平[(42.25±6.91)μg/L比(50.11±5.78)μg/L比(69.01±11.90)μg/L]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组血浆APN与Lp-PLA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2,P=0.036)。结论:血浆脂联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脂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