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循环微RNA(miR)-92a在老年稳定心绞痛(SAP)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择sAP患者116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66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50例。比较老年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方差成分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其交互效应项对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的贡献。比较2组合并及禾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miR-92a表达。结果sAP患者年龄与循环miR-92a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17,P〈0.05)。老年组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6)。方差成分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影响sAP循环miR92a表达。老年组合并糖尿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1),非老年组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表合并糖尿病患者(P〈O.05)。老年组合并糖尿病发生率33.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6.0%(P〈0.05)。结论老年患者循环miR-92a表达升高不是年龄升高所致。提示老年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升高要特别注意引发血管内皮损伤的糖尿病。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内皮 血管 微RNAS 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某高校社区高血压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病知晓率,减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应在社区广泛开展。

  • 标签: 高校 社区 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1日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VIP、WANFANG、Cochrane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比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了15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OR=4.22,95%CI:3.09~5.76,P〈0.01]及心电图改善[OR=2.48,95%CI:1.97~3.13,P〈0.01]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鉴于纳入文献质量整体较差的局限性,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联合VerifyNow-Aspirin与尿11-脱氢-血栓烷B2测定,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至少两周的冠心病患者264例,年龄33~86(65.31±10.23)岁,其中男147例(55.7%),女117例(44.3%)。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100mg/d)241例,低剂量组(25~75mg/d)23例。采用VerifyNow-aspirin系统测定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残余活性(用ARU表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浓度,并记录入选人群的基线资料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以ARU≥550为切割值定义阿司匹林低反应性(ALR)人群,标准剂量组人群中ALR发生率为8.6%(23例)。ALR人群尿11-DH-TXB2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0.73pg/mlvs2.51±0.49pg/ml,P〈0.05),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r=0.18,P=0.04)。女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ARU升高的预测因素(均P〈0.05),但其组间尿11-DH-TXB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人群残余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强,同时伴有尿11-DH-TXB2升高(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存在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而VerifyNow和尿11-DH-TXB2对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发生机制具有一定互补性。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残余活性 VerifyNow 尿11-脱氢-血栓烷B2
  • 简介: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中的表达及其对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入住本院心血管内科胸痛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测定其血浆PLGF水平。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按是否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把冠心病组分为支架置入组(PCI组)、非支架置入组(非PCI组);按累及冠脉病变血管数把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测定其术前与术后第1天的PLGF水平。结果1)冠心病组术前PLGF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前与术后PLGF水平在PCI组明显高于非PCI组,但均低于各自组术前,P〈0.05;3)在术前血浆PLGF水平多支组明显高于单支组与双支组,术后三组PLGF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术前单支组、双支组之间与术后上述三组各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比较,行PCI的PLGF水平均高于非PCI组,P〈0.05。结论检测血浆PLGF水平在胸痛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需要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病变PLGF水平明显增高,且通过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PLGF水平均明显回落,能初步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胎盘生长因子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评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胸痛6h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并于入院1h内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入院即刻和术后3h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H-FABP,再灌注治疗后3h以心电图ST段回落≥50%为血流再通的评价指标。结果65例AMI患者入院即刻H-FABP阳性率(87.69%)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h后H-FABP在ST段回降≥50%组与ST段回降〈50%组中,酶峰值分别为(24.03±9.12)ng/ml与(32.57±1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测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疗效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对氯吡格雷抑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表达CD42a+/CD14+短期内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阿托伐他汀40mg)及对照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mg),检测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6小时和服药10天后血小板-单核细胞表达CD42a+/CD14+的变化。结果服药前两组CD42a+/CD14+分别为(9.43±2.53,10.12±2.26)%,服药后6小时降至(7.69±1.86,8.39±2.19)%,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0天后降至(6.18±1.90,7.26±2.10)%,较服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并不抑制氯吡格雷短期内抗血小板-单核细胞活化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小板活化
  • 简介: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替米沙坦组(n=50),替米沙坦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米沙坦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血清hs-CRP、MMP-9及AngⅡ水平,并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及替米沙坦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压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hs-CRP、MMP-9的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高于替米沙坦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稳定粥样斑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替米沙坦 不稳定型心绞痛 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造影剂后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n=28)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n=28)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30min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术后连续静脉注射3d。观察(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浓度变化。结果(1)实验组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82.72±4.02)cm/svs(74.52±3.75)cm/s,P〈0.05]、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33.65±3.18)cm/vs.5.(28.03±2.23)cm/s,P〈0.05]、肾血流量[(588±112)mL/minvs(521±105)mL/min,P〈0.05]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阻力指数明显降低(0.60±0.05m0.68±0.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术后48h起血清肌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造影剂后。肾动脉的灌注.改善肾脏的缺血状态.有薷于保护肾功能.

  • 标签: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术 前列地尔 造影剂 肾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