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减少盐是控制高血压第一条戒律。但是,控制其他饮食矿物质也是关键。现在,我们视野不再仅局限于钠。具有里程碑意义DASH(防治高血压饮食方法)试验以及最近0mni—Heart研究阐明了不同食物和矿物质如钾、钙、镁在控制高血压协同作用。

  • 标签: 矿物质 控制血压 饮食方法 高血压 协同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8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直接PCI组(69例,确诊后立即进行PCI治疗)和择期PCI组(69例,给予急性溶栓治疗后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CPK高峰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高峰时间、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梗死复发率、30d和1年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后择期PCI组比较,直接PCI组LVEF[(49.3±6.8)%比(58.2±7.7)%]、CPK峰值[(74.9±49.3)IU/L比(113.0±59.3)]IU/L、CK-MB峰值[(1983.1±1251.2)IU/L比(2588.6±1592.3)IU/L]均显著升高,CPK高峰时间[(19.4±6.5)h比(13.9±4.5)h]、CK-MB高峰时间[(19.7±7.7)h比(12.7±7.2)h]显著缩短,P均<0.01;直接PCI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5.8%比0)、梗死复发率(17.5%比6.3%)、30d(11.0%比2.2%)和1年内死亡率(22.2%比8.2%)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冠心病(CAD)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呈升高趋势,给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在CAD综合预防和管理中,加强社区老年CAD研究和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措施。下面本文主要社区老年冠心病研究现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社区老年冠心病 研究现状 进展
  • 简介: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可以活化蛋白C,在机体发挥抗炎、抗凝、抗纤维裂解等多种作用。近年来,TM冠心病发生发展关系一直受到众多学者关注。现就TM冠心病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TM结构主要功能1982年Esmon首次从兔肺内皮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可以加速凝血酶活化蛋白C辅因子,并将其命名为TM[1]。

  • 标签: 血栓调节蛋白 活化蛋白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粘附分子 冠脉狭窄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长期结局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 简介:高血压钠盐关系早在六十年前就为人们所发现。当时,人们通过限制食盐方法来降低血压。此后,在大量的人群调查中,也进一步证实了食盐摄入多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不发达地区居民移居到发达地区,生活方式改变后,患上了高血压病。

  • 标签: 高血压病 食盐摄入 发达地区 降低血压 人群调查 生活方式
  • 简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严重和终末阶段,也是心脏病患者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2].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心衰(HFrEF)和LVEF保留心衰(HFpEF).近年来HFpEF患病率相对于HFrEF明显增加,本文就HFpEF现状及面临挑战进行阐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保留射血分数 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Lorenz-RR散点图差值散点图内在联系,正确解读动态心电图中同时出现Lorenz-RR散点图差值散点图报告。方法利用几何画板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分别制作Lorenz-RR散点图差值散点图数学模型,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理论模型实际散点图关系。结果理论模型实际散点图基本重叠。结论差值散点图是Lorenz-RR散点图内部向量差,进一步刻画动态心电图节律信息;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关系。

  • 标签: Lorenz-RR散点图 差值散点图 向量差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心电图1QⅢTⅢ特征、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肺栓塞(PE)诊断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21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PE组(56例)和无PE组(156例)。收集患者住院基本资料,包括临床表现、ECG特征及血浆DD水平,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无PE组比较,PIE组呼吸困难(44.87%比75%),长期卧床(3.85%比14.29%)患者比例显著升高,无临床表现比例显著降低(38.46%比3.57%),P均〈0.01。PE组ECG具有SIQⅢTm特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元PE组(50%比23.08%),P〈0.01。无PE组比较,PE组血浆DD〉10μg/ml比例显著升高(19.23%比32.14%),P〈0.05。结论: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和/或长期卧床者,出现其他心肺疾患不能解释临床表现时;ECG具有SIQⅢTⅢ特征;DD明显升高(〉10μg/m1)者应考虑肺栓塞可能性。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描记术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比较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米力农西地兰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米力农组和西地兰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西地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效率97.67%(42/43),米力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西地兰组患者呼吸稳定、心率恢复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明显短于米力农组,烦躁消除时间明显长于米力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米力农和西地兰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在临床症状改善中存在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米力农 西地兰 重症肺炎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院内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0例)和病死组(39例),比较其急性期RDW水平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O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RDW组病死率显著低于L-RDW组及H-RDW组[分别为1.8%(1例)、12.3%(9例)、36.2%(29例),均P〈0.01)];病死组患者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14.2(13.3,15.1)比12.5(11.9,13.5),P=0.002]。高RDW水平(OR=12.164,95%CI:2.544~58.181,P=0.002)及NIHSS评分(OR=1.136,95%CI:1.056~1.221;OR=1.229,P=0.001)是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RDW水平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67,P=0.016)。结论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不同RDW水平病死率呈"U"形,高水平RDW病死率最高。RDW水平对判断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人 偏瘫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近来一项关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指出,高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左心房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容易促进房颤发生[1].中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房颤患病率为0.77%,根据我国标准人口构成校正后为0.61%,若按目前我国13亿人口计算,我国房颤人数接近800万[2].房颤可以造成心排血量减少、心室率过快或过慢,可加重心肌缺血及恶化心功能,此外房颤所致附壁血栓脱落还可引起体循环栓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肌电重构 心肌结构重构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CAG)患者577例临床资料,按造影前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07例)、甲减组(49例)和甲亢组(21例)。运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CAG后随访1年,主要观察终点为心绞痛发作住院、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事件。结果: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甲减组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重度:22.3%比36.7%),冠心病发生率(59.4%比81.6%),心绞痛发作住院率(7.5%比14.3%)显著升高;甲亢组冠脉痉挛发生率(3.0%比33.3%)、心绞痛发作住院率(7.5%比28.6%)明显升高(P〈0.05或〈0.01);甲减组和甲亢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8%比26.5%、38.1%)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冠心病检出率更高,冠脉病变程度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

  • 标签: 冠心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脂脂肪酶(ATGL)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二科住院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41~67(56.3±6.2)岁。按照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选取同期收治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冠心病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UA组、AMI组血清ATG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较SA组血清AGT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对照组和SA组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各组AGTL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ATGL体质指数、三酰甘油、Gensini评分、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226,r=-0.324,r=-0.476,r=-0.367,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血清ATGL水平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清标记物。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甘油三脂脂肪酶 Gensini累计积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于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抑酸剂保护胃粘膜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之间差异。方法入选172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行急诊PCI治疗。奥美拉唑组82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粘膜。法莫替丁组90例,同样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法莫替丁抑酸保护胃粘膜。比较两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及住院天数来综合评判二者使用上利弊。结果行PCI术后,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分别为8.5%及17.8%(P<0.05),再发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4.6%及26.3%(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6±3.2)天及(15±4.4)天(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优于法莫替丁,但再发心血管事件多于法莫替丁,二者病人在住院天数上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产生影响。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影响。干预组采用不同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结果对照组中,不同采血时间,其显示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减少。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 标签: 采血时间 采血方式 血液采集 心血管疾病血液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冠心病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0例)和非冠心病组(3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单支组)30例,双支病变组(双支组)30例和多支病变组(多支组)30例。检测各组血浆Lp-PLA2水平,及ABI、baPwV值,并进行比较。结果: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浆Lp—PLA2水平[(23.60±13.33)μg/L比(36.65±17.24)μg/L]和baPWV[(1244.27±127.85)cm/s比(1753.08±284.32)cm/s]显著升高,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组比较,双支和多支组血浆Lp-PLA2水平[(25.81±8.97)μg/L比(35.03±9.80)μg/L比(49.13±21.22)μg/L]显著升高,且多支组显著高于双支组(P〈0.05或〈0.01);双支和多支组baPWV[(1579.77±178.05)cm/s比(1808.07±272.11)cm/s,(1871.40±306.03)cm/s]显著升高,P均〈0.01。单支组和双支组ABI显著高于多支组[(1.19±0.08),(1.17±0.07)比(1.11±0.15)],P〈0.01或〈0.05。结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踝臂指数、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地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 标签: 冠心病 磷脂酶A2 踝肱指数
  • 简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脑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不同。因此,及早判断出脑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可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做出合理评估并指导治疗。目前,常用评估脑侧支循环方法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但TCD、MRA和CTA对于脑侧支代偿评价,主要局限在wmis环水平,对于颅内经软脑膜血管代偿情况反映局限性很大。

  • 标签: 卒中 侧支循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生物学标记 胆红素
  • 简介:作为当前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对丘脑病变后认知障碍研究,从不同侧别丘脑病变后认知损害特点到不同核团丘脑病变后认知改变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争议中。丘脑包括前核、内侧核、外侧核,对运动系统、感觉系统、边缘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边缘系统中继站,丘脑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着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和内脏活动,其损害时可出现各种认知障碍。Quiroz—Padilla等【1】老鼠实验发现,丘脑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基底节一丘脑一皮质神经环路,对唤醒、注意、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丘脑疾病 认知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受体 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