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柳叶刀》(Lancet)杂志5月31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了CLOTS3研究结果,该结果指出,在卒中后卧床患者中,周期性充气加压(IPC)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并且有可能改善生存率。

  • 标签: 周期性充气加压 卧床患者 卒中后 风险 DVT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记录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各个脑区rCBF与小脑的rCBF的比值作为各个脑区rCBF的相对值。判定PCA病变程度、不同铃木分期对各脑叶rCBF相对值的影响。结果①随着PCA病变程度的加重,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的rCBF相对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顶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4±6)高于中度(63±9)、重度病变(60±17)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2±7)高于中度(65±9)、重度病变(60±15)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铃木分期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rCBF相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脑叶的rCBF相对值随着PCA病变程度加重而下降,但与铃木分期的病变程度无关。脑血管后循环病变可能是影响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烟雾病 脑血流灌注 后循环
  • 简介: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预防破裂出血。新一代血流导向支架Surpass可用于重塑载瘤动脉和闭塞动脉瘤。荷兰Radboud大学Nijmegen医学中心的DeVries等对这一新型血流导向支架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共纳入37例患者,年龄为32—79岁,共有49个未破裂动脉瘤。术中Surpass血流导向支架均放置在载瘤动脉并跨越动脉瘤瘤颈。随访6个月。37例患者中仅对1例患者置人了枚Surpass支架,操作成功率为100%。其中35个非分叶状动脉瘤的瘤颈被完全覆盖,14个分叶状动脉瘤的瘤颈仅部分覆盖。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单中心研究 支架 导向 血流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FSP)对中国人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以2003年5月-2004年5月间,在上海市奉贤区整群抽取的社区人群中年龄≥40岁人群为基线调查对象,选择调查结果完整且有心电图记录的7489人作为队列研究对象.随访研究对象的卒中发病情况(1次/年),随访终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分析改良FSP对中国人卒中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7489人平均随访(6.6±0.9)年,随访过程中共发生明确诊断的卒中患者120例,男女卒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9%(54/2880)和1.4%(66/4609).男女卒中发生率均随着改良FSP卒中风险积分值的升高而上升.男性积分值为10~12分时,卒中发生率上升至3.2%,并且随着积分值的增高,卒中发生率进一步增高;女性积分值为10~12分时,卒中发生率上升至4.1%,但随着积分值进一步增高,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变化.各积分段的卒中实际发病率低于改良FSP中预测卒中的发病率.以改良FSP预测男性卒中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女性为0.656.结论改良FSP预测中国人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为中度.改良FSP预测卒中发病率高于本研究的实际发病率.

  • 标签: 卒中 预测 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
  • 简介:目的探讨高热惊厥发生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收治的256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高热惊厥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年龄0-5岁、有感染、抵抗力低下、降温不及时、散热不良、体液缺乏时高热惊厥患儿占到全部高热惊厥患儿的82.81%、98.44%、60.16%、63.28%、56.64%、54.69%,是引起高热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疾病,低年龄、有感染、抵抗力低下、降温不及时、散热不良、体液缺乏是引起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应针对高热惊厥相关原因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生。

  • 标签: 高热惊厥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深入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急诊急救护理后对其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吸氧、药物护理、体征检查以及心理护理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了急救护理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其中26例恢复良好,5例患者恢复效果较差,其中3例出现了并发症现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及时而又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转归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减低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恢复率有着明显的帮助,是值得在临床实践急救中推广的好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起搏器类的手术后,患者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的护理。方法2012年5月16日到2013年5月16日,我院对32例心脏有跳动故障的人员装置了起搏器,其中有2例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的患者。在这2例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的患者中,有1例男性患者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有1例女性患者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都上了一定的年纪,在68岁到86岁之间,他们囊袋中出现的积血的数量最少的有4.9毫升,囊袋中出现的积血的数量最多的有9.9毫升。在囊袋中有积压血液的现象的患者中,有1例心脏中发生病态窦房类的综合性病症,有1例的二度房室在心脏传导之中出现阻滞性的情形,此外,三度房室在心脏传导之中出现阻滞性的情形。这2例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的患者,凝血所用时间都很正常。在准备做装设起搏器类的手术时,一些类似波立维以及抗血小板的药物都已经停止使用。之后,用无菌注射器将囊袋之中所积压的血液抽到外部。最后,又针对囊袋之中积压有血液的现象制定了一套专用的护理方案,来辅助治疗囊袋中出现积血现象的患者。结果通过用穿刺的形式将患者囊袋中所积压的血液抽出,再结合对囊袋中积压有血液的患者采用专用的护理方案,这2例囊袋中已无积血现象,积血得到全部性的抽出。结论对于囊袋中有积血现象的患者,采用适当的穿刺抽血方法和专用的护理方案,可使囊袋中的积血消失。

  • 标签: 起搏器 患者护理 抽血 积血现象 囊袋积血
  • 简介:目的探讨对门诊患者动态血压监前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门诊行动态血压监测患者共1120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120例患者顺利完成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高血压、低血压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价值。结论加强门诊行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的检查前护理干预,对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门诊 动态血压监测 准确率 护理干预
  • 简介: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护理
  • 简介: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常在急症出现后1h内死亡。由于猝死事件发生急骤,猝死前病情大多较稳定又缺少预兆,难以预测,故一旦发生幸存机会极低患者突然死亡,处理不好家属不易接受,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正确认识猝死,熟练掌握猝死的判断急救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等,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回顾性分析总结 预见性护理
  • 简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加重,合并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逐年增多。临床常出现因情绪障碍和躯体疾病的交互作用,导致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交织,治疗效果欠佳。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在我国医学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倍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24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评价其对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作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理护理 干预作用 术后 情绪障碍 躯体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有效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7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4例死亡,70例生存,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将生存患者进行级别划分,18例Ⅰ级,28例Ⅱ级,14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策略 高血压脑出血 脑梗死 并发症 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43例产后发生500ml以上出血的产妇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现共有115例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约占出血总人数的80%。结果为了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同时使子宫收缩、血压和心率等数值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需要在分娩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在产后加强护理。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工作,配合使用恰当的药物,另外,做好产后监测、急救等医护工作,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诊断 护理
  • 简介:在常温体外循环、氧合血心停搏液持续心肌灌注下行心脏手术,较易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对心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必须及时处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曾遇到6例高钾血症,现就其原因及处理浅析如下。

  • 标签: 体外循环 高钾血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儿科护理,循证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部口音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循证护理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部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心功能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护理前改善(P〈0.05),循证护理护理后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循证护理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临床治疗疗效,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小儿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优质护理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满足住院患者的身心需要。

  • 标签: 冠心病 优质护理 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冠脉搭桥术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已是公认的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方法。机体遭受感染、创伤、大出血、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 高血糖 胰岛素 护理
  • 简介:脑卒中后期的康复患者中约有42%由于疾病原因诸如意识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需持续或长期借助胃管进行鼻饲饮食治疗[1]。脑卒中中后期的康复患者需每日外出行高压氧或康复治疗,由于搬运时胃管牵拉或患者意识障碍及康复时未适当固定肢体等原因,导致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即非计划胃管拔除。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患者 非计划胃管拔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