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切除T4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通过手术切除T4期肺癌患者34例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临床因素、病理因素和治疗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T4期肺癌患者34例资料术后均存活(存活率100%),术后1年累计死亡8例(存活率76.5%),术后3年累计死亡23例(存活率32.4%),术后5年累计死亡28例(存活率17.6%).结论T4期肺癌患者手术预后与年龄、手术切除范围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现象和是否根治性切除有关.

  • 标签: T4期肺癌 淋巴结转移 手术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纳洛酮与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并发性脑病的慢性阻塞性疾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84名COPD并发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意识恢复时间、气管插管率,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4.29%),气管插管率和平均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24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性脑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 标签: 纳洛酮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性脑病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早期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慢阻合并性脑病患者给予S/T模式无创正压通气,总结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临床转归。结果36例中1例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例放弃治疗,28例好转出院,有效率77.8%。结论S/T模式无创正压通气对部分合并性脑病的患者仍然有效,临床可以谨慎扩大适应症。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COPD AECOPD 肺性脑病
  • 简介: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单发孤立性结节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孤立性结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其CT值增高明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选择增强扫描后CT值改变≥20HU诊断为恶性结节,〈20HU诊断为良性结节,对CT增强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协助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 动态扫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治疗创伤性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创伤性不张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纤支镜吸痰及灌洗,每日1~2次,并观察不张改善情况.结果完全治愈37例,占97.4%,其中灌洗1次者26例,2次者9例,3次者2例,灌洗后1d内复张者23例,2d内复张者11例,3d内复复张者3例.1例患者因复张不全继发重症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放弃治疗.本组所有病例在灌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纤支镜灌洗治疗不张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纤支镜 肺不张 灌洗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外并发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有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或肺炎支原体DNA阳性。并与同期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无外并发症患者9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外并发症组患儿发热时间更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外并发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患者预后较好,但仍需要医生引起重视,防止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肺外并发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机械通气参数FiO2、VEI、MAP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结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在治疗肺癌中的效果。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下的小切口行肿瘤切除并系统纵膈淋巴结清扫,并对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随访6年之内的生存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一共清理淋巴结688个区1054枚淋巴结,每位患者平均为(12.31±2.67)枚;胸腔镜下肺癌根治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术后患者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镜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肺癌的方法。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沐舒坦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支镜局部灌洗给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纤支镜灌洗给药治疗急性肺脓肿具有临床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局部灌洗 肺脓肿 沐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