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胰腺癌起病隐匿,具有高度侵袭性,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因此亟需寻找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标记物,研发能有效治疗胰腺癌的靶向药物。微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nt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参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和转移,并与胰腺癌的不良预后和化疗抵抗有关。miRNA-21作为诊断和治疗胰腺癌的新靶点,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miRNA-21在胰腺癌发病和诊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RNAS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根因分析法(RCA)。两组均连续护理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前降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5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RCA法的应用从根本上减轻了AP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急性胰腺炎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入院时,两组APAHC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HCEⅡ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7%(P〈0.05),病死率为4.7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 护理干预 效果评估
  • 简介: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可出现肠屏障功能障碍,并与疾病进展、预后有密切联系。肠黏液层作为主要肠道物理屏障之一,有助于维持正常肠屏障功能。目的:观察黏蛋白MUC2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ANP肠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ANP组,后者以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h、12h、24h获取标本,测定血清淀粉酶和D-乳酸(反映肠道通透性)水平,观察胰腺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PAS/AB染色观察结肠黏液层和杯状细胞,real-timePCR检测结肠组织MUC2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结果:ANP大鼠模型建立成功。ANP组结肠组织损伤明显;与SO组同时间点相比,ANP组肠道通透性增加,结肠黏液层变薄,含黏液杯状细胞数减少,MUC2mRNA表达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mRNA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组MUC2表达与肠道通透性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ANP大鼠结肠组织MUC2转录显著下调,并与肠道通透性增加和病程早期促炎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有关。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黏蛋白-2 杯状细胞 肠道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