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采用本院2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积极配合医生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患者的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重症 病毒性脑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均行心电图(ECG)、高频心电图(HFECG)和平板运动试验并对结果作了分析比较。高频心电图十二导法以切迹≥12为阳性.结果表明高频心电图检查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均在86%以上,特异度为69%,总符合率为8l%;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均在89%以上,特异度为76%,总符合率为85%;两组明显高于ECG组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0例PTCA前后高频切迹数相比,术后明显减少,可见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很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易行,无创伤,尤其对老年行动不便和活动风险大的病人尤为适用。

  • 标签: 心电描记 平板运动试验 高频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敷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解除弹力绷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徒手解除弹力绷带,比较两组病人粘贴部位的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皮肤出现异常情况的有18例,观察组皮肤异常的仅有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可明显减少病人皮肤的损害,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弹力绷带 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抽取医院中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血标本进行“两对半”检查,体检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医务人员HBV感染率为53.37%(95/178)。结论医务人员有接触感染HBV的高危险性,应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乙肝感染的监测工作。

  • 标签: 医务人员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RV)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特征。方法采用RV诊断试剂分别在秋冬季节对216份急性腹泻婴儿的粪便,采用金标快速试剂盒检测RA。结果在216例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78例RV阳性标本36.2%,其中8-10月份检出40例RV阳性粪便占5127%(40/78)0.5-2岁年龄段RV阳性59例占78.38%(59/78),检出男性RV阳性病例59例阳性率36.42%(59/162)女性RV阳性19例阳性率为35.18%(19/54)。结论由A群RV引起的婴儿急性腹泻集中在8-10月份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

  • 标签: 轮状病毒 腹泻
  • 简介:摘要通过这次对被朊毒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措施,提出防范对策,加强供应中心护士的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及培训,做好隔离工作,预防朊毒体传染病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发生,以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

  • 标签: 朊毒体病毒 消毒供应 处理措施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飞速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能力,对病人加强术前术后知识宣教,指导病人正确的活动方法,杜绝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方法立即停止活动,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B超下加压包扎,密切观察血肿的变化。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例假性动脉瘤病人均康复出院。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假性动脉瘤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隔姜灸治疗。将两组的疗效及症状改善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8%,而且治疗组改善症状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更确切,更明显,且简单易操作,易于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隔姜灸 抗病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64例以腹痛呕为首发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住院的186例心肌炎患儿,结果64例均以腹痛呕吐为首发症状,心肌炎症状不典型,查体无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明显,20例有病原学诊断。结论对腹痛、呕吐患儿,不能只考虑消化系统疾病,其中部分患儿有心肌炎引起,而心肌炎治疗预后和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预后是不同的,所以对以腹痛、呕吐就诊的反而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免考虑单一,造成误诊误治。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腹痛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方法45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6)应用核苷类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治疗;对照组(n=19)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每组的近期(1年)疗效和长期(3年及以上)的持续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8.5%(23/26)和对照组的89.5%(17/19)相似(P>0.05)。长期的持续疗效对照组的持续有效率仅为58.8%(10/1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3%(21/23)(P<0.05)。结论ADV治疗HBV-GN,可以获得比拉米夫定更高的持续有效率。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肝炎病毒 乙型 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的测定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对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结果肌钙蛋白I(cTnI)早期检出率、敏感性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论对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可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发生,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预防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肌钙蛋白I 心肌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美泰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4例婴儿CMV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与对照组10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等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思美泰50mg/(kg·d),静脉滴注,1日1次。均连用14天,观察结果。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ALT、GGT下降,肝脾明显回缩,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组AK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婴儿 巨细胞病毒肝炎 思美泰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住院的CHB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CHB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水平。结果经全程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CHB患者的相关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认知态度,改变不良行为,增强服药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减少抗病毒治疗失败率,达到控制病程进展,延长寿命,提高CHB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依从性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53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CRP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CRP和MMP-9水平。

  • 标签: 辛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RP MMP-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ZD1839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ZD183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拟合生存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ZD1839联合放疗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单药组,CNE2细胞的存活率ZD1839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IC50约为2.26μmol/L。联合组,ZD1839作用CNE2细胞24h后均见到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为1.529±0.135。ZD1839或照射均可增加凋亡率,减少S期细胞比例及增加G2/M期细胞比例(P<0.01)。结论ZD1839联合电离辐射可提高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之一可能是ZD1839促进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分布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

  • 标签: 鼻咽癌 CNE2细胞株 ZD1839 放射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