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髓内钉入口处骨质供,在断端植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5年8月,对需要开放复位的52例胫骨干及股骨干骨折予顺行交锁髓内钉静力型内固定的患者,以自制取骨器钻取髓内钉入口处松质,于断端进行植处理,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可取出一定量的松质柱用于断端植,促进了骨折愈合。所有病例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最短7周,最长18周,平均11.7周。均未出现不连或延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需要开放复位的胫骨干及股骨干骨折患者予顺行交锁髓内钉静力型内固定时,可钻取髓内钉入口处松质,于断端进行植处理,以促进骨折的愈合,且无需增加新的创伤或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下肢 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植骨
  • 简介:目的探讨Ilizarov自体段延长技术治疗胫骨上段缺损的疗效。方法10例创伤或胫骨感染性不连导致胫骨大段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0±3.2)岁。全部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进行缺损段相邻部分的干骺端截,于手术7d后以每天1mm速度滑移,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制定每天的调整次数,一般每日4~6次。结果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感染完全治愈,带架时间7~14个月,延长长度6~13cm。10例患者均于会师后形成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在延长期间偏离轴线,1例断端接触后6个月不愈合,经处理后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Ilizarov段延长是治疗胫骨大段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骨延长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及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与OPG途径的关系。方法20只4周龄OPG^-/-雌性小鼠及20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组(n=10):野生型安慰剂组(WT+saline),野生型地塞米松干预组(WT+DEX,地塞米松1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周3次),OPG^-/-敲除小鼠安慰剂组(OPG^-/-+saline),OPG^-/-敲除小鼠DEX干预组(OPG^-/-+DEX,地塞米松1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周3次)。6周后处死小鼠,一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分析。结果OPG^-/-组的组织骨密度、小梁体积分数、小梁数量、小梁厚度均较其他三组降低(P〈0.05)。OPG^-/-+DEX组的组织骨密度、小梁体积分数、小梁数量、小梁厚度均较WT及WT+DEX组降低(P〈0.05)。OPG^-/-组的小梁模型因子及小梁分离度均较其他三组增加(P〈0.05);OPG^-/-+DEX组的小梁模型因子及小梁分离度均较WT及WT+DEX组增加(P〈0.05)。WT及WT+DEX组之间小梁微结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生长期小鼠OPG基因功能缺失时,地塞米松有部分拮抗量丢失的作用,表明除了OPG/RANKL途径,地塞米松对代谢的影响是多途径的。

  • 标签: 地塞米松 小鼠 护骨素 基因敲除 骨微结构 骨密度
  • 简介:目的熟悉肿瘤源性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的特征。方法介绍1例低磷性软化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男,41岁,全身多关节疼痛伴跛行2年余。脊椎后突,肋外翻。血磷0.31mmol/L,血碱性磷酸酶255U/L;全身PET/CT:双侧多根肋骨、骶骨、双侧髋骨骨折;左侧股骨头低密度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肿瘤性病变可能。髋关节MRI:左侧股骨颈局限性骨质缺损,大小约1.0×1.5cm,为良性骨病,肿瘤样病变不除外。区域组织麻醉下行左股骨颈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间叶源性肿瘤,联系临床考虑考虑为尿磷性间叶肿瘤(Phosphaturicmesenchymaltumor)。术后第7天复查血磷升至0.76mmol/L,碱性磷酸酶降至215U/L,24h尿磷降至8.4mmol/24h。术后一月随访痛症状及近端肌肉无力症状均有好转。本例最后诊断肿瘤源性软化(TIO)。结论成年发生的无家族史低磷性软化症应排除TIO,全身PET/CT功能显像和局部MRI解剖显像可确定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肿瘤源性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
  • 简介: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简单易行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及时干预,大大降低其危害。国外有关FRAX应用研究逐渐精细和深入,有关FRAX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适用性,及结合、不结合股骨颈BMD对FRAX预测结果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FRAX在国外类风湿关节炎、绝经后女性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FRAX在不同病种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及护士积极采取防治及护理措施提供决策和依据。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风险性 风险因子 FRAX
  • 简介:目的探讨RhoA/ROCK通路特异性阻断剂Y-2763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增殖及成分化的影响。方法自小鼠股骨、胫骨骨髓腔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记检测及细胞成、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鉴定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将第3代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2组,单纯成诱导液对照组、Y-27632干预组。分别于细胞培养后1d、2d、3d、4d收集细胞,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比色法观察BMSCs增殖能力;成诱导后7d、14d收集细胞,可见光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变化;成诱导后24h收集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hoassociatedcoiled-coil-containingproteinkinases1,ROCK1)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标志检测及成、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鉴定均证实我们所获细胞为BMSCs。与对照组相比,Y-27632能促进BMSCs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27632能降低ALP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27632能明显阻断ROCK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27632阻断RhoA/ROCK信号通路可以促进BMSCs增殖,抑制BMSCs成分化。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HO A/ROCK Y-27632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初发结缔组织病患者低量的发生率,分析量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初发结缔组织病患者726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27例,类风湿关节炎232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84例,系统性硬化45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7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69例,系统性血管炎99例。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分析腰椎和髋部低量与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5-羟基维生素D、钙素、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的相关性。结果726例患者平均年龄46.9±16.3岁,平均病程49.4±84.1月,体重指数21.27±4.35kg/m^2,绝经后女性占47.7%,量减低的发生率为35.5%,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2%。患者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腰椎骨量显著负相关(r=-0.179,P=0.000;r=-0.113,P=0.011;r=-0.096,P=0.037);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腰椎骨量显著正相关(r=0.144,P=0.003);年龄与髋部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6,P=0.000)。结论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可能是结缔组织病患者腰椎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高龄是结缔组织病患者腰椎和髋部低量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骨密度 骨量减低 骨质疏松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到广州市天河社区卫生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以钙尔奇D(600mg/日)作为基础药,将试验组(补肾活血中药+钙尔奇D)55例与对照组(钙尔奇D)55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血清OPN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25(OH)D、PINP和β-CTX的浓度。结果(1)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血清OPN、25(OH)D、PINP和β-CTX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OPN、PINP和β-CTX浓度治疗后明显下降(均为P〈0.05),25(OH)D浓度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它提高腰椎和股骨颈BMD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活血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代谢指标与疾病活动指标、矿物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和放射学进展的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共募集了68例绝经后RA患者。血清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胍氨酸肽抗体(CCP)。同时检测了钙、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BA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腰椎和左股骨颈的BMD(g/cm2)。DAS28和Sharp评分分别用于计算疾病活动度和放射学进展评估。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临床血清标记和疾病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患者的异常BMD比率为94.12%,其中29.41%(20/68)为量减少,而64.71%(44/68)为骨质疏松。ESR、CRP和DAS28之间显著相关(P〈0.05),均提示疾病活动。血清β-crosslaps水平与任一疾病活动指标均无相关性(p均〉0.05),但与Sharp评分呈正相关(r=0.776,P=1×10^-6)。结论绝经后RA患者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现象突出,可能与疾病活动和/或关节结构破坏有关。β-crosslaps是与放射学进展相关而与疾病活动无关的有价值的血清标记。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骨形成 骨吸收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绝经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酸哌嗪雌酚酮(rhein-piperizinyl-estrone,LC)对人成样MG-6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在原工作基础上,以兼有两种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亚型表达的人成样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LC对MG-63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前期构建的ERα或ERβ稳定高抑制表达的MG-63细胞株,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对LC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信号通路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C可明显促进MG-63细胞的增殖活性,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可调节细胞周期分布,使G1期细胞比例减少、G2+S期细胞比例增加,进而促进细胞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ER阻断剂ICI182,780可完全阻断LC的促增殖作用,提示LC是经ER途径对MG-63的增殖活性发挥作用的;利用ERα或ERβ高抑制表达的稳定细胞株,证实LC的促增殖作用是由ERα和ERβ共同介导的;该作用与Ras/MEK/ERK、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结论LC可经ERα和ERβ共同介导对人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新型靶向雌激素类药物。

  • 标签: 大黄酸哌嗪雌酚酮(LC) 人成骨细胞 MG-63 增殖 雌激素受体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肱骨大结节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关节功能。结果虽然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较长(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肩关节手术评分系统评分和肩关节中立位外旋活动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肩关节稳定性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和肩关节中立位内旋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常规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关节镜 肱骨大结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32例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男21例,女11例;年龄26~57岁,平均37.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冠状突骨折使用微型接骨板给予固定,尺骨鹰嘴骨折使用解剖接骨板给予固定,术中均达到牢固固定。记录骨折复位、固定后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elbowperformancescore,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8~25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4例失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12.8周。末次随访时肘部屈曲活动度113°~128°,平均125°;肘部伸直活动度0°~30°,平均6°;前臂旋前54°~82°,平均75°;旋后69°~94°,平均81°。根据MEPS评分评定疗效,优20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深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僵硬。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可以有效复位及固定牢靠,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鹰嘴 尺骨冠状突 骨折固定术 前后路
  • 简介:目的传统手术切口显露股骨后髁困难、复位固定不理想,探讨应用腘窝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内外侧后髁骨折的显露优势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8例股骨后髁骨折患者采用腘窝后正中切口入路,用2枚拉力螺钉垂直关节面固定。男6例,女2例;年龄20~68岁,平均44.6岁;右侧5例,左侧3例。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全部病例跟踪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2个月。根据膝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优秀3例,良好4例,尚可1例,优良率87.5%。未发生因关节疼痛影响行走,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髁坏死引起膝内外翻或关节不稳现象。结论腘窝后正中入路是治疗股骨内外后髁骨折的理想入路。腘窝后正中入路具有切口隐蔽,出血少,术中对股骨内外侧后髁及骨折端显露充分,有利于直视下从多个平面解剖复位骨折端和拉力螺钉垂直于骨折平面的加压固定,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

  • 标签: 股骨后髁骨折 腘窝后正中入路 松质骨螺钉 内固定
  • 简介:糖尿病主要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动物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代谢易紊乱,多发骨质疏松等疾病。胰岛素分泌对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高血糖环境、胰岛素及高血脂环境对糖尿病患者代谢的影响进行详细综述,探讨其影响代谢、造成骨质疏松的相关机制。此外,通过分析运动改善糖尿病患者代谢,为体育锻炼防治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等疾病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高血糖 胰岛素 瘦素 脂联素
  • 简介: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C2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运用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例C2型股骨远端骨折,男8例,女10例,年龄36~80岁,平均56岁。摔伤8例,车祸伤10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3.2±10.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40周,平均(19.8±7.2)周。2例发生延迟愈合,限制负重后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95°~135°,平均(114.7±13.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0~3分,平均(1.0±0.9)分,1例在长时间行走时出现轻中度疼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根据Schatzter-Lambert评分系统,优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3.3%。结论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C2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重建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腕关节桡侧切口植入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对2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男8例,女13例;年龄26~71岁,平均47.2岁。按AO骨折分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腕关节桡侧入路行骨折复位,于桡骨远端桡掌侧植入两块2.4mm支撑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获得性愈合影像学表现,未出现局部感染,桡动脉损伤,正中神经损伤等重大并发症。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平均3.2分(1~14分),优12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2%。结论腕关节桡侧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较好,软组织损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桡侧入路 双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狄诺塞麦(DMAb)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5)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25)手术,术后12w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来确定骨质疏松的建立情况,随后各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3mm圆形缺损,术后随机分成3组:Sham、OVX组及DMAb组。术后第一天DMAb组给予DMAb皮下注射一次,剂量为60mg,正常饲养12w后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生物力学、组织切片检测。结果和OVX组、Sham组股骨干骺端缺损愈合相比,DMAb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区域有较高的最大载荷、骨密度(BMD)、体积分数(BV/TV)、小梁厚度(Tb.Th)、小粱数量(Tb.N)、连接密度(Conn.D)、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小粱分离度(Tb.Sp),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Ab通过增加量,促进组织矿化及提高骨骼强度来加速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的修复。

  • 标签: 去势大鼠 骨质疏松 骨缺损 狄诺塞麦 骨矿化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证明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浆是椎体成形术(PVP)的理想填充材料。方法首先构建并验证了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浆构建成功,然后由生物力学测试分析注射入椎弓根和已有骨质坍塌的椎体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浆后椎体的最大载荷。随后,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研究与对照相比注射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浆前和后山羊血清的碱性磷酸酶、钙素、最大载荷、椎体的骨密度和微观三维结构的改变。结果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浆可以明显增加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和最大压缩应力明显增加(P=0.039、0.010),同时注射入已有骨质坍塌的最提椎体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浆后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和最大压缩应力明显增加(P〈0.001,P=0.030);山羊骨质疏松模型中,碱性磷酸酶和钙素明显下降(P=0.018,P〈0.001),骨密度明显下降,小梁明显稀疏。注射入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浆后山羊骨密度明显增加,最大压缩载荷增加(P=0.0072),最大压缩应力增加(P=0.0024);椎骨小梁更加致密,孔隙率降低。结论本实验证明了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浆是椎体成形术(PVP)的理想填充材料,可以提高椎体的骨密度和强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 椎体成形术 动物实验 山羊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205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男118例,女87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5岁。左侧117例,右侧86例,双侧2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37例,高处坠落伤53例,重物砸伤15例。开放性骨折90例(GustiloⅠ型38例,Ⅱ型29例,Ⅲ型23例),闭合性骨折115例。本组全部病例均于伤后1~14d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腓骨均用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05例,髓内钉固定75例,外固定架固定25例。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周。按Johner-Wruth评分标准,205例中优132例,良47例,中18例,差8例,优良率87.3%。术后并发症:伤口不愈合,皮肤软组织坏死或缺损,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1~2疗程仍有、钢板外露25例,其中15例行远端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5例行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或推移修复,3例行远端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2例行交腿皮瓣转移成活;感染15例;骨折延迟愈合16例,不愈合5例。截肢2例。结论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显露,避免在小腿前内侧的皮肤作切口,保护了小腿内侧皮肤,减少、钢板外露,为骨折愈合保存血供,保护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为胫骨外露进行的皮瓣转移保存供区,较好地实现修复重建,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单切口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本组57例年龄3周岁以下的股骨干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6周拆除石膏,2个月时患儿不完全负重行走(1岁以上)。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股骨骨折愈合、双下肢长度、行走步态等情况。结果所有患儿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不等,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一些轻微的畸形愈合在生长发育中自行矫正;几乎所有患儿都出现双下肢不等长,但都在1.5cm以内;所有患儿髋、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行走步态无异常。结论采用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具有护理方便、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手法复位 蛙式石膏 低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