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使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5~86岁,平均70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B型3例,ⅡA型6例,ⅡB型8例,Ⅲ型15例。结果32例均获得6个多月随访,平均4个月骨性愈合,除1例早期负重出现髋内翻畸形,其他病例未出现股骨近端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断钉等并发症。结论PFNA适于治疗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适用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抗旋髓内钉
  • 简介:目的牛骨胶原蛋白肽(collagenpeptides,CP)化合物能够显著增加股骨骨密度,并改善股骨的微结构,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口服给药的形式吸收入肠.然而,此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阐明牛骨CP化合物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牛骨CP化合物大鼠血清,牛骨CP化合物处理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大鼠血清浓度为3%、6%、10%,加到无血清的DMEM溶液中,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牛骨CP血清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茜素红矿化染色检测牛骨CP血清对成骨细胞矿化,用ProPlus6图像软件定量分析茜素红染色的含量.结果MTT结果表明,3%、6%及10%的CP化合物含药血清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5).然后将3%CP化合物含药血清,对照组(control,CN)血清分别作用于MC3T3成骨细胞,培养3d,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表明,与3%CN血清相比,3%CP血清组G1期比例显著减少,G2/S期比例显著增加(P〈0.01),表明牛骨CP通过促进G2/S期的百分含量而促进细胞的增殖.矿化染色结果表明CP血清处理21d后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P〈0.05).结论牛骨CP血清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胶原蛋白肽含药血清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骨质疏松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血清Ⅱ型胶原抗体含量的变化,探讨早期OA的诊断,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力争在疾病的临床前期或亚临床期就做出诊断提供可能。方法选用早期OA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AyralX的软骨退变的关节镜分级标准进行分期。运用ELISA检测早期OA不同时期血清中的Ⅱ型胶原抗体的改变。结果早期OA不同时期血清Ⅱ型胶原抗体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以Ⅱ期最高,Ⅳ期最低。结论血清Ⅱ型胶原抗体做为软骨特异性代谢标志物在OA的早期明显升高,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免疫反应引起的早期软骨破坏有关。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抗Ⅱ型胶原抗体 早期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术后ALP的动态变化特点,探索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骤然降低对成骨、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为术后制定合理补钙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48例以代谢性骨病为主要表现的PHPT患者手术后ALP资料分别进行绘图分析,并统计曲线不同时段血尿钙、磷及PTH分布、变化。结果术后血清ALP的变化呈现出了3个典型时段,血尿钙磷、PTH在不同时段内变化趋势呈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术后PTH骤降所致血ALP规律性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成、破骨细胞功能状态的相应转变,揭示了ALP曲线不同时段内的骨钙沉积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术后动态观察ALP变化为预测血钙的变化及制定合理的补钙治疗计划提供了帮助。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清ALP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llen打击法制作狗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脑脊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S-100B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水平呈动态变化,S-100B含量于伤后2h即显著升高,6h达高峰,10h后降至正常,而且血清和脑脊液中两者含量平行.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于脊髓损伤后显著增高,有望成为急性脊髓损伤检测的标志性蛋白之一.

  • 标签: 脑脊液 血清 S-100B蛋白 急性脊髓损伤 含量 升高
  • 简介:目的血清H2S水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112例在江苏昆山地区体检和门诊就诊人员的资料,其中男82例,女30例,年龄25~86岁,平均(51.40±10.60)岁;采用DEXA骨密度仪检测该人群的骨密度,以及采用亚甲基蓝法测定血清H2S水平。结果体内血清H2S水平与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H2S水平与髋部骨密度存在相关,可能是髋部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H2S可能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 硫化氢 骨密度 髋部骨折
  • 简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原中国老年学学会)于2015年2月10日在北京召开次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学会主委刘忠厚、总干事郭亦超、副总干事张智海及办公室主任马晓骥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医学学会 分支机构 老年学 会议 中国 办公室主任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到广州市天河社区卫生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以钙尔奇D(600mg/日)作为基础药,将试验组(补肾活血中药+钙尔奇D)55例与对照组(钙尔奇D)55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血清OPN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25(OH)D、PINP和β-CTX的浓度。结果(1)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血清OPN、25(OH)D、PINP和β-CTX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OPN、PINP和β-CTX浓度治疗后明显下降(均为P〈0.05),25(OH)D浓度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它提高腰椎和股骨颈BMD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活血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因子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血清浓度水平,为研究疾病状态下人体血清1GF-1的浓度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区90名健康成人血清标本,其中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0岁),老年组(〉60岁)各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IGF-1浓度,将所测值在各年龄组、性别组之间行统计学比较。结果90名健康成人血清IGF-1的浓度平均值为(159.85±77.84)ng·ml^-1;老年组浓度显著低于青、中年组;老年女性组浓度显著低于青、中年女性组;余不同年龄、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庆市区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IGF-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健康成人 血清浓度 重庆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罡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足拇外翻患者,应用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ICTP、PINP)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测定12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组)和122例绝经后健康正常妇女(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CTP、PINP、TG、TC、LDL-C、HDL-C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相比较,骨质疏松症组TG、TC、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PINP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ICT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INP与TG、TC、LDL-C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ICTP与TG、TC、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因子PINP水平下降、破骨因子ICTP水平升高与TG、TC、LDL-C升高及HDL-C降低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引起的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ICTP PINP 血脂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对成骨细胞、Ⅰ型骨胶原代谢的作用.方法对确诊1型和2型糖尿病的378例患者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硝酸还原酶法)、骨钙素(BGP放免法)、尿脱氧吡啶啉(DPD化学发光法)、尿肌酐(Cr酶法),双能X线测定腰椎正位、前臂、髋部骨密度(BMD),并与同期体检的342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NO、N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BG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PD/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NO与BGP、DPD及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成骨细胞代谢显著低于健康人而Ⅰ型骨胶原分解代谢则显著高于健康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成骨细胞和Ⅰ型骨胶原代谢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血清一氧化氮 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骨胶原 成骨细胞 骨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女性髋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与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血清尿酸(uricacid,U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08例.记录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股骨颈BMD、股骨大转子BMD、股骨粗隆间BMD、髋部整体BMD、Ward’s区BMD、TC、TG、HDL-C、LDL-C、UA、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rminalcrosslinkingtelopeptideoftypeⅠcollagen,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ⅠNpropeptide,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VitD-T)及基础疾病情况等资料.髋部BMD、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β-CTX、PINP、VitD-T、TC、TG、LDL-C、HDL-C、UA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股骨颈BMD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与BMI、VitD-T、TG、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大转子BMD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与BMI、VitD-T、TC、TG、LDL-C、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粗隆间BMD与年龄、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与BMI、VitD-T、TC、TG、UA呈正相关(r〉0,P〈0.05).髋部整体BMD与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与BMI、VitD-T、TC、TG、LDL-C、UA呈正相关(r〉0,P〈0.05).股骨Ward’s区BMD与年龄、β-CTX呈负相关(r〈0,P〈0.05),与BMI、VitD-T、TC、LDL-C、UA呈正相关(r〉0,P〈0.05).TC与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与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TG与UA呈正相关(r〉0,P〈0.05).HDL-C与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LDL-C与β-CTX、PINP呈负相关(r〈0,P〈0.05),与VitD-T、UA呈正相关(r〉0,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髋部不同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尿酸 血脂代谢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制备麝香含药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15只SD大鼠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培养至P3代,通过形态学观察、表型鉴定、成骨成脂诱导鉴定BMSCs,鉴定认为培养成功后通过麝香含药血清干预BMSCs,检测细胞增殖率,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麝香含药血清对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外源性大鼠B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表型鉴定:CD45、CD34阴性表达,CD44、CD90阳性表达;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后可定向成骨、成脂分化;不同浓度麝香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提高BMSCs增殖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麝香在24h、48h、72h均增加BMSCs迁移(P<0.05),以低浓度组效果最佳。结论麝香含药血清可以促进BMSCs增殖,促进BMSCs的体外迁移。

  • 标签: 麝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迁移 大鼠 动物实验
  • 简介: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拟于2007年7月26~29日举办第届脊柱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届时将有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贾连顺、王岩、胡永成、李明、徐荣明、陈其昕、马维虎等教授授课。

  • 标签: 脊柱外科专家 技术学习班 第六医院 宁波市 贾连顺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pelin-13的水平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等指标的关系,确定Apelin-13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骨质疏松组38例,骨量减少组50例,正常组6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和疾病持续时间。收集血液样品用于测量Apelin-13、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propeptide,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pyridinolinecross-linkedcarboxyterminaltelopeptideoftypeⅠcollagen,ICTP),并用双能X线吸收扫描仪测量患者的BMD。结果Apelin-13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pelin-13水平与BMD和PINP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ICTP呈负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Apelin-13和BMD、ICTP与PIN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APELIN-13 骨密度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 简介: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稿件投往海外,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骨科医生阅读外文文献,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与国内同道一起分享,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介绍一些最新的外文文献,使中国骨科医生从中受益并及时了解国外的骨科动态,敬请关注。

  • 标签: 抗原表位 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液 探索性分析 骨科医生 ARGS
  • 简介: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戊糖素水平与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了解戊糖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190例绝经后女性及>6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于空腹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查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OC)及戊糖素水平,分析戊糖素与肝肾功能及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戊糖素与糖尿病病程、HbA1c、β-CTX水平相关(r=0.492、0.158和-0.156,P均<0.05),而与PINP及OC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646和0.7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戊糖素水平与糖尿病病程、HbA1C相关(P均<0.05),而与β-CTX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戊糖素水平与骨转换指标PINP、β-CTX及OC水平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戊糖素 骨转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