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引流管夹时间对术后失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TKA治疗99例(99膝)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76例;平均年龄68.7岁(58~75岁)。根据夹引流管时间不同,术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2h,33例)、4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4h,33例)及不夹组(引流管在术后不夹,3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2h组和不夹组(P〈0.05),而2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不夹组(P〈0.05)。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高于2h组和不夹组(P〈0.05),而2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与不夹组相似(P〉0.05)。三组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结论相比引流管不夹,引流管夹2h及4h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但不影响隐性出血。尽管引流管夹4h术后总失血量最少,但可显著增加患肢肿胀发生率及皮下瘀斑发生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引流管 夹闭时间 失血量
  •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测量成人寰椎后弓-横突髓钉道的解剖学参数,并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PACS中18~70岁患者的颈椎三维CT数据,共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龄(54.95±11.93)岁。选取寰椎后弓-横突髓最长轴切面为测量截面,利用PACS测量软件手工测量该截面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钉道长度、椎动脉沟狭窄处髓高度和入钉点髓最大高度等解剖学参数,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其可行性。结果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为(7.45±1.75)mm,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为54.26°±6.06°,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为9.15°±3.40°、钉道长度为(18.55±3.75)mm,椎动脉沟狭窄处髓高度为(2.09±0.81)mm,入钉点髓最大高度为(4.93±0.37)mm。男性寰椎后弓-横突髓钉道在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钉道长度、椎动脉沟狭窄处髓高度和入钉点髓最大高度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和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限病例初步证实该置钉方式具有可行性。结论寰椎后弓-横突髓的解剖学特点能够满足置钉要求,在常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狭小无法置钉或钉道破裂置钉失败时,可以当做替代置钉钉道方案。

  • 标签: 寰椎 解剖学 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