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今年36岁的魏兰(化名)流着泪坐在记者面前:“老公现在再也不愿意碰我了,早知如此,我宁愿死也不会去打那种针”。后悔,对于魏兰来说已经太迟,一切的不幸源于她口中的“针”,一种据说打了之后就能使松弛的阴道紧缩,恢复弹性和“青春感觉”的针。

  • 标签: 受伤 女性 阴道紧缩 阴道整形 性生理
  • 简介:自以为幽默的老公总是跟我讲笑话,这些笑话通常很费解,而且多半在讽刺本人。比如今天这个,有一个男人从邻居那儿借了一个水罐,不小心摔破了。过了几天,邻居向他索要水罐,他理直气壮地说:第一.我从来没有向你借过水罐;第二,水罐我已经还了;第三,你借给我的时候水罐就是破的。

  • 标签: 男人 受伤 女人 感情
  • 简介: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烦躁”、“没劲”、“懒得管”开始成为都市人的口头禅,外表嬉皮内心冷漠成为“后现代”的基本表征,性放纵与“爱无能”成为白领男女的流行病,人们宁愿将精力和热情全部付诸网络的虚拟空间或者迷情酒吧、八分钟派对之类的陌生世界,

  • 标签: 城市居民 生活方式 心态调节 爱情 心理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最适合的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19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头皮、腋下、上肢、下肢部位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不同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使用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04.06±25.94)h,分别与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最佳部位为腋静脉。

  • 标签: 腋静脉 留置针 新生儿
  • 简介:子宫肌瘤是女性内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女性发病率为20%~30%[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子宫体肌瘤(60%~70%)、阔韧带肌瘤(20%)和宫颈肌瘤(10%),后两者一般称为是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其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较少见[2],子宫肌瘤呈膨胀性生长,盆腔器官易移位,给诊断和手术治疗带来诸多困难[3]。本文对本院近6年诊治的43例特殊部位的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巨大子宫肌瘤 临床分析 子宫体肌瘤 阔韧带肌瘤 膨胀性生长 良性肿瘤
  • 简介:目的:对接受剖宫产的孕妇在术后对子宫切口部位妊娠进行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患者病例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10例。A组采用注射甲氨蝶呤的方法进行保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米司酮进行保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术中术后出血量、用药后的β-HCG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改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β-HCG都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的子宫切口部位妊娠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早在1954年Hughes首先报道了利用球囊介入阻断治疗控制腹部创伤患者的大出血获得成功,此后该技术被应用于包括产科因素大出血的止血等多种手术中。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增加,瘢痕部位胎盘植入所带来的致命性产后出血及育龄妇女子宫切除问题倍受关注,由此介入性血管内阻断术的应用亦愈加广泛。

  • 标签: 胎盘植入 瘢痕部位 介入性 子宫动脉栓塞术 腹部创伤 髂内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