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约70%的卵巢患者初诊时已有广泛的腹腔内转移。标准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原发和继发病灶,术后给予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以延长无进展和总生存期,同时提高生存质量。尽管如此,晚期卵巢患者的预后并未显著改善。FIGOⅢc或Ⅳ期总的5年生存率仅10%~20%。鉴于初次手术后残余灶的大小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 标签: 卵巢癌患者 新辅助化疗 预后因素 腹腔内转移 5年生存率 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复发的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2年8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171例上皮性卵巢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61例复发病例进行比较.结果171例上皮性卵巢中,61例复发,总复发率35.7%.有乳腺癌及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症的患者复发率为45.5%,有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复发率为100%;Ⅰ、Ⅱ期复发率15.2%,Ⅲ、Ⅳ期复发率48.5%(P<0.05);低分化者复发率47.2%,中高分化者复发率21.1%(P<0.05);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者,在残留灶>2cm者22例中,22例全部复发,复发率54.5%,残留灶≤2cm或肉眼无残留者复发率32.9%(P<0.05);合并盆腔淋巴结剔除术者复发率为36.6%,未行淋巴结剔除术者复发率为39.7%(P>0.05);完成化疗计划者复发率29.6%,未完成化疗计划者复发率49.1%(P<0.05).肿瘤复发与年龄、孕产次、避孕方式、病理类型、腹水情况、原发灶的部位等均无关.61例复发患者中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者占39.3%,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较未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的复发多在治疗后3年之内,最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为盆腹腔和肺,复发与合并有乳腺癌及妇科其他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临床期别、组织分化、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灶的大小及术后规范化疗有关.复发患者应进行以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复发 上皮性卵巢癌 相关因素 治疗 临床特征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问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其中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约占80%,而生殖道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20%[1][2].

  • 标签: 关系研究 内膜异位症 卵巢子宫
  • 简介:目的纯化卵巢单克隆抗体183B2相应抗原,并鉴定该抗原的理化特性.方法将STREAMLINErProteinA纯化的单抗183B2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4B相偶联,制备亲和层析柱,再将用饱和硫酸铵粗提的病人腹水上柱纯化得到183B2相应抗原.提纯抗原经高碘酸钠、胰蛋白酶、链酶蛋白酶、神经氨酸酶、去糖脂混合液及加热处理后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结果经亲和层析纯化得到活性好的183B2相应抗原.经高碘酸钠、神经氨酸酶、去糖脂混合液处理后抗原活性不变,而胰蛋白酶、链酶蛋白酶、及加热处理后抗原活性消失.结论单抗183B2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位于肽链上,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卵巢癌肿瘤相关抗原.

  • 标签: 卵巢癌 单克隆抗体 抗原 特性
  • 简介:目的评价卡铂为基础的宫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以卡铂+5氟脲嘧啶(5-Fu)方案进行单疗程新辅助化疗的宫颈患者共32例,观察化疗前后宫颈局部肿瘤病灶大小的变化、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32例患者中,临床CR与PR分别是9.4%(3/32)和56.3%(18/32),总有效率是65.6%(21/32),组织学CR1例,占3.1%。症状缓解方面。显效率为56.3%(18/32),有效率为25.0%(8/32)。非参数检验显示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肿块大小(最大径〉4cm与≤4cm)的化疗疗效差异无显著性,Spearman检验也未发现化疗疗效与上述因素的显著相关性。骨髓抑制是本化疗方案最为显著的毒副作用,主要为Ⅰ~Ⅱ度,分别为31.3%(10/32)、34.4%(11/32),Ⅲ度和Ⅳ度骨髓抑制分别为6.3%(2/32)、3.1%(1/32)。32例患者中,无肝肾功能损害病例。结论卡铂联合5FU作为宫颈NACT方案是有效、可行、安全的。但影响疗效的因素、远期疗效及对生存率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病例数以及长期的随访追踪。

  • 标签: 宫颈肿瘤 新辅助化疗 卡铂 疗效 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在子宫颈患者病变组织的表达.方法本实验共研究通过活检或刮除术收集的不同临床分期的92例子宫颈标本,其中79例为鳞癌,11例为腺瘤,2例原位,通过免疫过氧化酶实验技术应用β-hCG抗体,检测相应抗原在宫颈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结果77%(69/90)的宫颈患者βhCG抗体表达为阳性,鳞癌阳性例数80%(63/79)明显多于腺癌55%(6/11),β-hCG抗体在宫颈晚期患者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71%和29%).结论产生β-hCG的肿瘤预后较差.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亚单位 子宫颈癌 免疫组化 病变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CD44v6和CA125的检测在卵巢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卵巢患者、50例良性卵巢瘤患者和130例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采用ELISA和放免法定量检测sCD44v6和CA125浓度.结果卵巢患者术前血清sCD44v6浓度为209.4±50.2ng/ml,显著高于良性患者的153.3±47.6ng/ml(P<0.01)和正常人群的132.6±33.9ng/ml(P<0.01);卵巢术前血清CA125平均浓度为38.2±9.7U/ml,高于良性组16.7±5.8U/ml(P<0.01)和正常组11.5±5.1U/ml(P<0.01).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患者血清sCD44v6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sCD44v6和CA125随着病程进展、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的深入而升高.生存分析sCD44v6的异常升高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sCC(sCD44v6和CA125联合)与卵巢患者的预后有关(RR=3.158,P=0.0032).结论血清sCD44v6和CA125的检测在卵巢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SCD44V6 CA125 卵巢癌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妇女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的关系,从而了解子宫内膜的发病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患者52例,平均57.5岁.患者的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选取非子宫内膜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平均59.3岁.所有入选者均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内切酶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观察ER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RFLP用Pp(PvuⅡ)和Xx(XbaⅠ)来表示.同时对人雌激素受体基因上游的高变区二核苷酸(TA)重复序列进行纯化、克隆和序列分析,阐明该重复序列的重复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当中的分布情况及与子宫内膜的关系.结果实验组X基因型频率为65.4%,对照组为44.2%,OR值:2.38(95%CI1.08~5.25),P=0.048;P基因型,OR值:1.09(95%CI0.49~2.43),P=0.84.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两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另外,TA重复序列在两组当中也存在着重复次数多态性.结论实验人群中依XX>Xx>xx基因型子宫内膜发病危险呈递减趋势.TA重复序列分别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存在着不同的特异重复多态性.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基因多态性 雌激素 二核苷酸(TA)重复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