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疼痛综合,分为A组(发生疼痛综合)33例和B组(未发生疼痛综合)123例。统计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的发生率以及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出现时间、疼痛发作频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的发生率为21.15%。疼痛部位以患侧腋窝最常见,占42.42%;疼痛性质以麻木为主,占39.39%;87.88%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分;45.45%的患者疼痛出现时间为术后即刻;39.39%的患者疼痛发作频率为每日发作。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95±10.89)岁,明显低于B组的(55.37±9.92)岁(P﹤0.01);术前A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8.18%,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比例为93.94%,均高于B组的4.07%、76.42%(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2.04,95%CI:1.43~2.68)、有术前焦虑抑郁(OR=4.14,95%CI:2.16~6.33)以及有清扫腋窝淋巴结(OR=1.57,95%CI:1.14~2.21)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的发生率较高,年龄(﹤50岁)、术前焦虑抑郁、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2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联合组患者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30min、术后6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围手术期(术前及术后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天内按压镇痛泵次数和背景输注总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0min,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本组麻醉诱导前,且联合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本组麻醉诱导前,且联合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48h,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内,联合组患者的按压镇痛泵次数和背景输注总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在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镇痛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面较全身麻醉更具优势。

  • 标签: 肺癌根治术 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