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放射性核素唾液显像能很好地显示唾液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功能,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并有其特有的优点。随着核素显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唾液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就近年来唾液显像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唾液腺 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鳞癌临床特征的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7月至2007年5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共收治51例子宫内膜鳞癌病人。结果①鳞癌占同期全部宫内膜癌的4.78%,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14.0%。②肌层浸润〈1/2与〉1/2的宫外转移率分别为26%和6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腺癌分化程度与浸润肌层深度有关(P=0.035)。④Ⅰ期5a生存率85.7%,Ⅲ期5a生存率66.7%,而Ⅳ期2a生存率分别为33.3%。结论子宫内膜鳞癌临床特征与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明显区别。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其预后的重大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腺鳞癌 治疗 预后
  • 简介:前列泡沫状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前列腺癌,Nelson等1996年首次报道。根据作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超过50例。此瘤以其具有黄色瘤样胞浆为特征,癌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类脂质堆积而成透明或泡沫状,肉眼可见肿瘤呈亮黄色、质软,故又称黄色癌。肿痛属于前列高分化腺癌,良恶性不易区别。我们遇1例,并进行了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前列腺泡沫状腺癌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增生后的血供变化及前列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0例前列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检查,测量前列大小,以估算出的重量为标准将130例患者分为4组:A组(≤25g),B组(26~50g),C组(51~75g),D组(≥76g)。测量4组患者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30例患者中27例行前列动脉栓塞术,对比栓塞前后患者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重量的变化。结果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参数比较,4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指标与前列重量呈正相关。行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及1年时复查,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重量等指标均明显变小(均P〈0.05)。结论前列增生的血液供应明显增加,尿道前列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内径增宽,血管阻力增大。阻断尿道前列动脉能使前列增生组织的血供明显减少,并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有利于缓解下尿路梗阻。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道前列腺动脉 动脉栓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子宫肉瘤患者的年龄为15~70岁,中位年龄为58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及下腹部包块。2例绝经患者绝经前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绝经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例患者的年龄为15岁,保留卵巢,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统计并分析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病理高危因素、主要辅助检查情况及治疗方案。结果3例患者术前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均﹥200IU/L。5例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均提示宫腔或宫颈肿物,直径为5~10cm。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存在特征性“袖口”状结构,其中2例患者有深肌层侵犯,2例患者有肿瘤细胞异源性分化,4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术后补充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方案化疗,5例患者除1例失访外均未复发。结论子宫肉瘤的发病以绝经后女性多见,亦见于青少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特征,治疗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为主,术后化疗可能减少复发。

  • 标签: 子宫腺肉瘤 子宫肿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56例采用超声刀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刀在小切口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6例手术顺利,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平均手术时间为54min。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及继发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天。结论应用超声刀小切口切除甲状腺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小切口 超声刀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的弹性评分法对于区分涎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ighWirePress、Ovid、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至2016年5月31日,检索语言为英文和中文。选取应用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结节良恶性的文章。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DOR)评价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进行综合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值来分析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结节的综合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1篇研究,包含642名患者,共计691个结节。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结节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7(95%CI:0.68-0.84),0.74(95%CI:0.65-0.82),10.12(95%CI:4.67-21.94)。综合SROC曲线下面积为0.82,Q指数为0.7623。结论:实时超声弹性对于诊断腮腺及颌下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它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与传统超声联合使用,提高腮腺及颌下腺结节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涎腺结节 腮腺结节 颌下腺结节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60例的血清PSA,其中前列腺癌44例,前列良性增生98例,不合并前列疾病的其他肿瘤28例,正常男性90例。结果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明显高于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增生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增生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列腺癌的阳性符合率为95.4%,特异度为84.2%。结论PSA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癌 肿瘤 正常男性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病人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涎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与乳腺纤维囊肿性病变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状结构。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酶原颗粒,导管上皮可以增生并伴有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上皮EMA弥漫强阳性,导管及泡周同肌上皮SMA及Calponin阳性。Ki-67指数〈I%。影像学表现:彩超结果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清楚的低回声团,可以探及稀疏的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较光滑,与正常腮腺分界清楚,也可边界不清。结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是一种罕见的涎疾病主要发生于腮腺,预后较好。影像学缺乏特征表现,界限不清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慢性涎腺炎等鉴别。

  • 标签: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涎腺 预后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弥散加权成像测得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增生的价值。方法:选择前列增生病人15例,前列腺癌病人10例,分析采用b值为1000的ADC图及常规MR图像,结合常规MRI在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癌(PCa)、前列增生(BPH)外围带(PZ)和前列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比较差异性并分析重叠情况。结果:前列增生表现为信号不均,增生结节有的为T2WI高信号,有的为T2WI低信号,前列腺癌有时与增生结节难以鉴别。PCa的ADC值(0.67±0.06)×10-3mm2/s,前列增生外围带(PZ)的ADC值(1.52±0.18)×10-3mm2/s,前列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1.05±0.25)×10-3mm2/s,BPH的PZ与PCa及BPH的CG与PCa均有显著差异,BPH的PZ与PCa间无重叠,BPH的CG与PCa间有少量重叠。结论:DW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增生有意义,但由于分辨力的限制,测量ADC值时要参照常规MRI以使选取的区域更准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上皮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99例子宫内膜诊刮样本组织标记。结果14例呈分泌反应、15例萎缩、24例增生、8例不典型增生、38例子宫内膜原发癌(I型25例,II型13例)上皮ki-67表达率分别为0%、33.3%、83.3%,75.0%、57.9%(I型44.0%,II型84.6%)。结论ki-67与子宫内膜增殖有关,分泌反应缺失表达;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类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多种凋亡基因、侵袭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取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各39例。米非司酮组采用米非司酮+手术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侵袭基因、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米非司酮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β-catenin、GSK3β、uPA、NF-κBp65、OPN等侵袭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Smac、Bax、Fas等促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c-IAP1、Bcl-2、Livin、Id-1等凋亡抑制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够影响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多种侵袭、凋亡基因的表达,可下调侵袭基因的表达,抑制侵袭;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下调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上皮细胞 凋亡基因 侵袭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睾酮水平、前列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为临床前列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未经药物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实验组为32例前列腺癌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为32例前列腺癌不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行血清睾酮水平、前列雄激素受体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为(5.89±1.32)ng/ml,实验组血清睾酮值为(6.07±1.1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雄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低于对照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均与伴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癌分期呈负相关(r=-0.318,P﹤0.05)。结论前列雄激素受体表达在前列腺癌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睾酮 前列腺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精索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前列相关标志物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5例前列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增生30例,前列腺癌35例。病理检查前3个月内均行前列MRI、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s/mm^2和800s/mm^2,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PAP、P504S、PSA的表达,分析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结果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0^-3mm^2/s和(1.34±0.15)×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45,P=0.000)。PAP和PSA在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04S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增生(Z=-7.055,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P504S的表达呈显著负相(Spearman's相关系数r=-0.654,P=0.000);结论PAP和PSA不能区别前列良恶性病变;P504S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标志物;ADC值可以定量评价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腺癌,且与P504S存在负相关,可以作为前列良恶性病变MRI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