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垂体癌的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病人经蝶手术4个月后,颅内出现多发转移灶,右顶叶病灶经开颅予以全切除,采取放化疗后效果不佳,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垂体癌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需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垂体肿瘤 无功能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PPAR-γ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新生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8只,分成损伤组、PPAR-1激动剂及拮抗剂治疗组。损伤后观察BBB评分、GFAP及新生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激动剂治疗组BBB(BBB运动功能评分)及GFAP表达较损伤组GFAP的表达在1—2W时间点内表达增加(P〈0.05),拮抗剂治疗组GFAP的表达较脊髓损伤组GFAP的表达在1~4w时间点内表达减少(P〈0.05)。激动剂组新生星形胶质细胞在1~2W明显增加(P〈0.05),而拮抗剂治疗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PAR-γ激活后促进GFAP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星形胶质细胞 罗格列酮GW9662
  • 简介: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s,iPSC)由特定的转录因子转录已分化的体细胞而来,在生物学功能方面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ESC)类似。实际应用中,iPSC在细胞来源、免疫原性和医学伦理等方面面临较少的困境,从而为疾病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策略。在治疗方面与普通干细胞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但iPSC的致瘤性、诱导率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将重点探讨iPSC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现状、发展制约及未来展望。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诱导多能干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术后激素改善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8例功能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手术组34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组24例。每组患者根据不同激素功能类型分为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皆行垂体激素检测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微镜组34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15例(44.1%),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13例(38.2%),无变化6例(17.4%);内镜组共24例,术后恢复正常17例(70.8%),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2例(8.3%),无变化5例(2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蝶手术切除功能性垂体腺瘤能显著改善垂体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显微镜手术。

  • 标签: 功能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 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例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患者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即主要以切除患者中央区和颞叶为主,并行额叶及顶枕叶的白质离断,术后随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的癫痫发作均完全控制,较术前无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严格把握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对婴幼儿性偏瘫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可起到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 癫痫 婴幼儿性偏瘫
  • 简介:动脉瘤颈夹闭术是前交通动脉瘤主要治疗手段,眶上眉弓锁孔入路与经典翼点入路是两种主要入路。大部分前交通动脉瘤病人虽术后达到临床康复,但常存在记忆力、注意力、人格改变等认知障碍。病人术前精神状态、术中对前交通动脉瘤周围脑组织及穿支血管的损伤、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就两种手术入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减轻术后认知障碍、进一步改善预后提供思路和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入路 眶上眉弓锁孔 入路 经典翼点 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