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湿疹患者皮损表皮、真皮CD1a、CD68抗原表达,并与10正常人皮肤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皮肤CD1a抗原主要表达于表皮棘层、基底膜朗格汉斯细胞膜上,湿疹皮损CD1a抗原主要散分布于表皮棘层及真皮乳头中。CD68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膜染色,表达表皮下部及真皮。湿疹皮损表皮及真皮CD1a阳性、CD68阳性细胞线性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值分别为2.86、4.43,P值均<0.01)。结论: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处表达较高,提示朗格汉斯抗原提呈细胞增多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与湿疹发病有关。

  • 标签: CD1A CD68 湿疹
  • 简介:报告老年龟头部硬化性苔藓1患者男,60岁,因龟头干燥性红斑、脱屑2年就诊。皮肤专科检查:龟头干燥性红斑,伴有少许脱屑;部分皮损变白、萎缩,呈“象牙白”及“卷烟纸”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消失,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中层见带状分布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真皮乳头层增厚,胶原纤维轻度均质化。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诊断:龟头硬化性苔藓。

  • 标签: 硬化性苔藓 龟头 老年
  • 简介:报告1经典型卡波西肉瘤。患者男,82岁,左下肢紫蓝色丘疹、结节1年,无特殊不适。近1个月双下肢水肿伴低热。皮肤专科检查:左侧下肢、左足、左手部可见多发性紫蓝色丘疹、结节,直径1~10mm,触之较软,右侧肢体未受累。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见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及梭形细胞增生,梭形细胞增生呈结节状,新生血管不同程度扩张、充血,形成裂隙样血管腔。免疫组化染色:HHV-8(+)、CD34(+)、CD31(+)、Vimetin(+)、D2-40(+)、Ki-67(+)约60%、CK(-)、DES(-)。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经典型卡波西肉瘤。

  • 标签: 卡波西肉瘤
  • 简介:报告1经血浆置换、免疫抑制等治疗后成功救治暴发性紫癜患者患者女,51岁。左臀部及大腿外侧紫红斑4天,加重伴疼痛2天。皮肤专科情况:左臀部、大腿外侧可见大片瘀斑及中央黑色坏死区,周围有紫红色晕,表面有水疱及血疱形成,破溃后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局部压痛明显。伴有血浆因子减少、D-Dimer、FDP升高及血管内凝血表现。入院后皮疹迅速扩大融合为大片触痛性暗红斑,中央有出血性大疱、坏死。诊断:暴发性紫癜。予紧急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予输注血浆、免疫抑制、抗凝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标签: 暴发性紫癜 血浆置换 皮肤坏死
  • 简介:患者男,60岁。左侧乳房上部红斑,丘疹,无痛结节伴瘙痒1个月,2年前行结肠癌切除术。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细胞广泛浸润,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胞浆淡染,可见较多典型"印戒"细胞,许多肿瘤细胞呈腺管样排列。诊断:皮肤转移性腺癌。

  • 标签: 皮肤 结肠 转移癌
  • 简介:目的:探讨FOXA1、p16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68子宫内膜癌组织、11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7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表达情况,分析2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A1、p16表达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子宫内膜癌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2子宫内膜癌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FOXA1 P16 免疫组化
  • 简介:报道1婴儿结节性脂膜炎。患儿男,6个月2天,发热4天,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结节2天。皮肤专科检查:背部、四肢散直径1~2cm水肿性红斑,类圆形,部分中央颜色较淡,可见假性水疱,红斑基底可触及质硬结节,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真皮血管内可见灶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脂肪小叶内可见弥漫成片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脂肪坏死。免疫组化未见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表达。诊断:结节性脂膜炎。入院后予大剂量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

  • 标签: 结节性脂膜炎 婴儿 激素治疗
  • 简介:麻风病作为一种处于低流行状态传染病,目前已经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特殊麻风病患者,诊治过程出现血疱、脓疱,后继发大面积溃疡,最后确诊麻风病并瘤型麻风伴露西奥现象Ⅱ型反应。

  • 标签: 瘤型麻风 露西奥现象 Ⅱ型反应
  • 简介:报告1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患者女,51岁,全身多发结节、斑块伴痒痛10余年,病情反复迁延、逐渐加重。皮疹伴疼痛,冬季加重、夏季缓解,四肢伸侧、颜面部、臀部对称性分布斑块、结节、色素沉着、皮下萎缩,新旧皮疹同时存在,皮疹早期疼痛明显,晚期轻度瘙痒。早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晚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纤维化改变。诊断: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系统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沙利胺、贝前列素钠,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莫米松乳膏等治疗,2后部分皮疹逐渐消退、颜色变暗。目前尚在随访

  • 标签: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 简介:目的分析温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主要过敏原类型和分布特征,临床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提供可靠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AnalyticGmbH生产AllergyScreen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402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18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含量,采用RocheE601分析检测患者血清总IgE含量。结果温州地区402过敏性疾病患者总IgE阳性率57.46%,sIgE阳性率78.86%;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为主,阳性率45.02%,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为主,阳性率26.12%;吸入性组过敏原阳性率64.18%高于食入性组53.23%,2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3,P=0.010);不同性别间过敏原检出率男165(83.33%),明显高于女152(74.51%),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2,P=0.030);402患者以多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为主,其中21.39%患者仅对单一过敏原有阳性反应,17.91%患者2种过敏原有阳性反应,3种及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占39.56%。结论温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为主,大多数患者易被多种过敏原致敏。通过对其过敏原进行筛查可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标签: 过敏原 特异性IGE抗体 过敏性疾病 变态反应
  • 简介:目的:检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Foxp3mRNA表达水平及Foxp3蛋白皮损表达部位,探讨其着色芽生菌病慢性感染作用。方法:收集20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及20正常对照皮肤组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Foxp3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蛋白表达部位,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皮肤比较,着色芽生菌病皮损Foxp3mRNA相对表达量(4.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p3蛋白着色芽生菌病皮损真皮层高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及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正常皮肤组织不表达或少量表达。结论: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内Foxp3高表达提示Treg细胞增多,其增多可为病原体免疫逃逸提供条件,可能与着色芽生菌病慢性感染有关。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FOXP3 TREG细胞
  • 简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作为现代辅助生育技术(ART)代表,不孕不育病症治疗起着举足轻重作用。但该技术助孕过程,多胎妊娠率也随之增加,有关研究结果显示,IVF-ET周期中双胎妊娠率29%,三胎妊娠3.7%,分别是自然妊娠14倍和54倍。其中,单卵双胎发生率增加直接导致了双卵三胎概率也比自然妊娠高,双卵三胎形成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现认为可能与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卵母细胞透明显微操作及体外培养微环境、囊胚移植等因素相关。近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遗传中心发现IVF双卵三胎1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胎妊娠 双卵三胎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目前治疗方法多样,其中维A酸类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各类银屑病治疗。根据化学结构不同,维A酸类药物可分为第一代非芳族维A酸(维A酸、异维A酸和维胺酯)、第二代单芳族维A酸(阿维A酯和阿维A)、第三代多芳族维A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等三类。维A酸类药物作为银屑病一线治疗药物,长期应用安全有效,但是长期使用也会产生诸多副作用。临床治疗,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阿维A和他扎罗汀银屑病治疗应用做一介绍。

  • 标签: 维A酸 银屑病 阿维A 他扎罗汀
  • 简介: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反应性炎症性皮肤溃疡,为副肿瘤性皮肤损害,伴发肿瘤多为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实体性肿瘤少见,我院2017年11月诊治1疑诊糖尿病手感染坏疽性脓皮病合并肾脏肿瘤远处转移病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口渴多饮8年,消瘦4个月,右手背部溃烂15d"于2017年11月21日入住内分泌科。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肾脏肿瘤 糖尿病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富马酸依斯汀缓释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CU)近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影响。方法:46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对照组(22)两组,分别口服富马酸依斯汀缓释胶囊、氯雷他定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症状总积分(TSS)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46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后TSS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富马酸依斯汀缓释胶囊治疗CU近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依美斯汀 氯雷他定 D-二聚体
  • 简介:报告1丘疹鳞屑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男,48岁。因头面部、躯干、四肢鳞屑型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1∶320(+);核型:细颗粒型,抗Ro/SSA(+),余自身抗体均阴性。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免疫荧光:基底膜IgG、C3沉积。诊断: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丘疹鳞屑型)。

  • 标签: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丘疹鳞屑型
  • 简介:报告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后局部排斥反应1患者女,36岁。因双侧鼻唇沟反复红斑及丘脓疱疹5天就诊。1患者曾于外院行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皮损组织病理:镜下见表皮鳞状上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可见窦道形成,周围分布有单一核细胞。诊断全面部埋线提升治疗术后可吸收线排异反应。治疗上局部及系统使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予局部清除埋线后皮损愈合。

  • 标签: 面部埋线提升 丘脓疱疹 排异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观察时间对最终结果判定影响。方法:对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CU患者分别在试验后20min30min进行局部风团测量。结果:共收集388患者,皮试20min后,有147判定为阳性,其中有730min后转为阴性;241判定为阴性,其中有1030min后转为阳性。20min观察阳性率37.9%,30min38.7%,患者20min30min时观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时,缩短观察时间至20min,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且有利于降低患者时间成本,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观察时间
  • 简介:目的分析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新疆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965患者及对照组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965中阳性率达70.57%;湿疹皮炎、荨麻疹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5.81%和70.42%;鸡蛋和牛奶阳性率最高(58.88%和45.81%),且患者数均3级>2级>1级。男性多于女性(P<0.01);汉族多于少数民族(P<0.05);0~6岁儿童阳性率最高(95.19%),66岁以上老年患者最低(48.48%),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夏季>冬季>秋季(P<0.01);食物特异性IgE介导速发型变态反应无相关性。结论食物不耐受发病患病种类、性别、民族、年龄和季节分布有关。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不耐受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CDF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诊断效能影响。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48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48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8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健康组。对三组所有研究对象实施CDFI检查,并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清CA125、HE4水平。统计对比3组患者及不同病理分期、不同病灶转移情况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及HE4水平、超声评分,并统计分析血清CA125、HE4及CDFI单独及联合诊断上皮性卵巢癌价值。结果:3组患者血清CA125及HE4水平、超声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较对照组、健康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及HE4水平、超声评分较Ⅰ期+Ⅱ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血清CA125及HE4水平、超声评分较未转移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诊断方式敏感、准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诊断敏感(93.75%)、准确(93.75%)较CA125、HE4及CDFI单独诊断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联合血清CA125及HE4水平检测可有效提高上皮性卵巢癌诊断敏感及准确,减少漏诊及误诊,并能为疾病病理分期、病灶是否发生转移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CDFI HE4 CA125 上皮性卵巢癌 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