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第十一届国际美容皮肤科学大会即将于2014年9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CosmeticDermatology)主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承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此次会议由陈洪铎院士、PierfrancescoMorganti教授、刘雁飞副会长任大会名誉主席,张建中教授和高兴华教授任大会主席,刘玮教授任大会秘书长,李远宏教授和陈周教授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会议将邀请60余位国内外著名美容皮肤病学专家演讲,探讨美容皮肤病诊治、环境与皮肤、皮肤老化等数十个热点话题最新进展。敬请全国同道踊跃参加,详情请登录www.ICCD2014.org。

  • 标签: 美容皮肤科 科学大会 国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美容皮肤病学 中华医学会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主诉全身皮肤水肿紫红斑,反复10个月,于2011年8月4日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水肿红斑,部分呈紫红色,有瘙痒及烧灼感,无大疱、血疱、脓疱,无糜烂、溃疡等损害。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激素类乳膏'外用,皮疹部分消退,但反复发作,并渐出现头发及眉毛脱落,指甲、趾甲脱落。曾于6个月前在外院住院治疗,诊

  • 标签: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胰高血糖素瘤 伪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 简介:纤维丘疹(Fibrouspapule)是好发于成人鼻部及临近皮肤良性错构瘤,由毳毛毛囊及其周围血管纤维基质构成.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fibroma)为该病同义词.临床表现为鼻下部好发圆顶坚实丘疹[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错构瘤 纤维性丘疹
  • 简介:患者女,55岁。因反复排脓血便10年,腹部皮肤溃疡伴疼痛2月入院。临床检查:腹部皮肤见一约40cm×8cm潜行性溃疡,溃疡基底呈红色,凹凸不平,上覆黄色脓分泌物,边界清楚,边缘为紫红色。溃疡处组织病理示:皮肤慢性化脓炎症,伴脓肿形成,局部表皮坏死脱落,符合坏疽脓皮病。肠镜提示溃疡结肠炎。根据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为溃疡结肠炎并发坏疽脓皮病,给予甲泼尼松龙、美沙拉嗪等治疗,其皮肤损害和肠道症状有所缓解。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报告1例获得Blaschko皮炎。患者男,39岁。左侧躯干、上肢带状分布丘疹、斑丘疹伴痒40余天。组织病理示棘层海绵水肿性皮炎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诊断:获得Blaschko皮炎。

  • 标签: Blaschko皮炎 获得性
  • 简介:幼年黄色肉芽肿较为少见,是一种好发于皮肤、粘膜和眼良性播散黄色肉芽肿,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本文报告5例2010~2014年我科门诊确诊为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临床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认识。

  • 标签: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 简介:结节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基因皮肤病,具有复杂多变临床表现。现报道1例我科在临床中诊治结节硬化症病例。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癫痫 遗传性皮肤病
  • 简介:亚健康是与疾病相关但并非疾病身体功能现象。本文综述了焦虑、紧张、日晒、免疫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对常见皮肤病如银屑病、斑秃、痤疮等影响,为临床更好地通过调整亚健康状态,减少环境及心理社会因素对皮肤健康影响,为亚健康相关皮肤病康复提供新治疗思路。

  • 标签: 亚健康 皮肤病 影响
  • 简介: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T细胞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 标签: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学固定
  • 简介: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霉菌等引起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甲外形损害和色泽改变。其治疗方案与非真菌甲病治疗方案迥异。如对非真菌甲病认识不足,则容易简单地将甲损害等同于甲真菌病从而导致误诊,因此鉴别两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两者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非真菌性甲病 诊断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阴茎,包皮局部溃疡伴增生性红色斑块1年、分泌物增多1个月,于2012年12月就诊。1年前,患者发现阴茎、包皮内侧出现凹陷性溃疡,自觉龟头发红伴分泌物增多,曾按扁平苔藓予以外用消炎软膏治疗,治疗期间分泌物明显减少,但红斑未见好转,且红斑处逐渐出现增生样损害。1个月前,患者自觉分泌物增多。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头晕及口腔溃疡,无疲乏感及全身肌肉酸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20年前有非婚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包皮内侧3cm大小增生性斑块,表面湿润潮红,边界清楚,质中,无压痛感。尿道口、龟头及包皮内侧少许乳白色脓分泌物(图1),伴轻微腥臭味;肛周皮肤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均阴性。组织病理检查:黏膜大部分缺失,真皮大量浆细胞浸润,少许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图2a,2b)。诊断:浆细胞龟头炎。治疗:0.1%他克莫司、夫西地酸局部外用。建议感染控制后行包皮环切术。治疗2周后随访,红斑减轻,分泌物消失。4个月后(2013年04月17日)随访,患者病情反复,未坚持使用他克莫司,自述龟头部位可见红斑,时有明显分泌物,伴痒感,局部温水清洗后症状可减轻,随访期间患者未行包皮环切术,后失访。

  • 标签: 龟头炎 浆细胞性
  • 简介:皮肤镜是一种无创诊断工具,携带和使用方便。在毛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工作中意义重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理活检概率。应用于斑秃与其他非瘢痕脱发如拔毛癖、头癣鉴别诊断、瘢痕和非瘢痕脱发鉴别、急性弥漫脱发如弥漫斑秃和急性休止期脱发鉴别诊断等。总结和介绍了皮肤镜在非瘢痕脱发中应用经验和意义。

  • 标签: 皮肤镜 脱发疾病 非瘢痕性脱发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主因四肢、躯干水疱伴微痒3d,于2012年3月1日就诊。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水疱,伴微痒,未予重视。此后皮损逐渐增多,门诊以大疱类天疱疮收入院。既往史:肾移植术后11年,长期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早晨服750mg,晚上服500mg)、他克莫司胶囊(0.5mg每日2次)及泼尼松片(5mg每日1次)。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四肢、躯干数十个黄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部分为出血性,尼氏征阴性(图1a-1c)。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WBC3.3×109/L[正常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15.8%(20%~40%)。

  • 标签: 带状疱疹 类天疱疮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导管癌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癌 浸润性 皮肤转移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线状IgA大疱皮病。患儿,女,8岁。全身红斑、水疱伴痒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疱,疱内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乳头保持完整,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基膜区IgA线状沉积。诊断:儿童线状IgA大疱皮病。

  • 标签: 儿童 线状 IGA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左手背起皮疹伴痒2年,于2012年10月就诊于我科。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背部起皮疹,初期痒不明显,未予注意,未做治疗,后来皮疹逐渐增多,瘙痒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名称不详,效果欠佳。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良好,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标签: 表皮痣 炎症性 线状
  • 简介:目的研究羊肉、青椒、香菇、带鱼、竹笋5种“发物”对小鼠变应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建立小鼠ACD模型后,随机分成5个“发物”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种“发物”对小鼠模型耳厚度、炎症细胞浸润影响及外周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羊肉、青椒组激发后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外周血IFN-γ、IL-17表达升高,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笋组与对照组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17表达下降(P<0.05);香菇、带鱼组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肉、青椒有加重小鼠AC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FN-γ、IL-17表达有关.竹笋、带鱼、香菇对小鼠ACD无影响.

  • 标签: “发物”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耳厚度 炎症细胞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