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男性不育是男科常见病,近年来精液不液化导致不育的患者越来越多。李海松教授认为,精液不液化导致的不育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中焦湿阻,肝郁血瘀为发病之标。本病内服健脾补肾、化湿清热、疏肝活血的中药,病程较长者配合栓剂外用,疗效显著。

  • 标签: 健脾补肾 化湿清热 疏肝活血 精液不液化 不育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超声(TVS)、宫输卵管碘油造影(SHG)、超声子宫水造影(SIS)以及三种方法联合对不孕症患者中子宫腔粘连(IUA)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30例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IUA的诊断结果,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预测值。结果:230例病例中共确诊IUA患者112例,阳性率为48.7%。单一采用TVS、HSG或SIS检查,对IUA的诊断灵敏度均较低,其中以SIS最高,达到64.2%;三种方法特异度均高于灵敏度,其中以HSG最高达到90.4%;三种方法的漏诊率均明显高于误诊率,其中HSG漏诊率最高,达到60.0%。三种方法中SIS的正确诊断指数最高,达到47.5%。HSG阳性似然比最大(4.167),SIS阴性似然比最小(0.430)。将三种方法联合以后,诊断灵敏度提高到80.8%,漏诊率下降到19.2%,正确诊断指数达到65.4%,整体结果明显较单一诊断方法好。结论:存在宫腔异常的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粘连阳性率较高,单一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超声子宫水造影检查的灵敏性较低,漏诊率较高,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差,联合TVS/HSG/SIS三种方法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准确性、可靠性及预测值均较好。

  • 标签: 不孕症 宫腔粘连 诊断方法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目的:分析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和病理特征。结果:对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共发30个病灶,其中12个病灶位于宫颈,12个病灶位于卵巢,6个病灶位于子宫体。其中20个病灶内部回声均匀,10个病灶为极低回声,且所有的病灶均为后方回声增强,26个病灶边界比较清晰,10个宫颈病灶表现为叶状,10个卵巢的病灶表现为椭圆形,所有子宫内膜均完整,且病灶宫体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其中26个病灶血流信号比较丰富。其中28例患者的病理结果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对于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其主要特征为后方回声增强、极低均匀性回声,且患者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和临床。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 超声检查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精子性肉芽肿(SG)的彩超图像特征,结合病理基础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SG的28例患者的彩色超声声像图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28例患者中,彩超与病理对照分析显示:低回声型14例、中等回声型7例、高回声型4例、网状格无回声3例,各组彩超图像特点主要与肿块纤维组织成分多少有关。结论:精子附睾肉芽肿彩超图像特征表现主要基于其组织病理结构的特点,彩超检查结合病灶病理检查可提高彩超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彩超对SG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列为首选。

  • 标签: 彩色超声 病理诊断 精子肉芽肿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48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1组42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对照2组40例采用谷胱甘肽静滴治疗;三组患者总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及12周后,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47.62%、40.00%和89.58%、80.95%、60.00%。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χ^2=4.13,P=0.042;χ^2=7.31,P=0.007);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χ^2=9.11,P=0.003),但与对照1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245)。结论: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起效较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黄褐斑 超声导入 氨甲环酸 谷胱甘肽
  • 简介:由广东省皮肤病医院主办的"广东省针灸学会腧穴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5年广东省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10月中旬在广州举行。会议将邀请国内中、西医皮肤科及针灸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此外,会议期间将设皮肤病的中医外观摩教学专场,欢迎国内同道前来交流。

  • 标签: 针灸学会 中西医结合 观摩教学 刘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