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评价超声成像诊断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81例脑梗塞患者入组脑梗塞组,并选取于我院正常查体的34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分布、分型以及表面规则程度。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分布均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斑块很少见;脑梗塞组斑块以软斑居多(54.0%),其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次为扁平斑(24.9%)、混合斑(14.0%),而正常对照组则以扁平斑居多(58.1%);正常对照组动脉粥硬化斑块86.2%表面光滑,且斑块表明不存在龛影的现象,而脑梗塞组斑块表面光滑的仅占44.3%,而42.9%为表面粗糙不平,12.8%斑块表明有龛影,即脑梗死组斑块表面不规则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其中软斑块和斑块表面规则程度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超声成像对颈动脉粥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64例脑卒中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的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结果脑卒中组颈动脉粥硬化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部位与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脑卒中组TG、餐后血糖及纤维蛋白原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异常可以作为评价脑缺血性疾病及其程度的一个手段。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与研究学龄前儿童腺体肥大的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方法选取75例3~7岁不同程度腺体肥大儿童,依次进行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测试,并记录结果和参数。结果腺体Ⅲ度肥大患儿出现A型鼓室图的概率、声反射引出率、平均峰压值均明显低于I度及II度肥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体III度肥大患儿的DPOAE较I度肥大患儿(1~8kHz),较II度肥大患儿(1.5~8kHz)引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导抗为A型的患儿中,声反射未引出者的DPOAE在0.5~2kHz区域引出率低于声反射引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腺体肥大的学龄前儿童应常规行声导抗和/或耳声发射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该人群是否伴有分泌性中耳炎;不同程度的腺体肥大对儿童的中耳影响不同,III度腺体肥大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大,程度重。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增殖腺 中耳炎 伴渗出液 声导抗 耳声发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腺体切除术对儿童鼓膜置管脱出后复发病例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过鼓膜切开置管治疗自行脱管后复发的30例年龄3~9岁(46耳),不分性别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予以再次单纯鼓膜切开置管术,乙组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同时行鼻内镜下腺体切除术。术后均采用药物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甲组10例(15耳)治愈,好转2例(4耳),无效3例(6耳)。乙组治愈14例(20耳),好转1例(1耳),无无效病例。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腺体切除术结合鼓膜切开置管术能提高幼儿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疗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