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屈状态特点及术前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与术后屈状态的关系分析。方法:将96例9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及术后屈状态和屈完全矫正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4mm,小切口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8mm,术后两组患者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两组患者ACD均明显加深(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优于裸眼视力(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主要为0-+1.0D(41.67%和54.16%)和+1.25-+2.0D(43.75%和33.33%)(P〉0.05)。结论:白内障IOL植入术后患者ACD明显加深,临床需充分考虑ACD的变化情况,提高IOL屈光度数计算准确性。

  • 标签: 白内障 前房深度 屈光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中、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9例(30眼),根据屈间质情况分成凝组和冷凝组,分别行超全视网膜凝或全视网膜冷凝治疗,再结合行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2±3.65)月。术后所有患者眼痛、头痛症状消失。凝组16例,17眼,术后14眼眼压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手术成功率82.4%,3眼需加用药物控制后眼压〈25mmHg,术后视力提高8眼(47.1%),15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2眼部分消退,残存数根干瘪的新生血管,冷凝组:13眼,术后10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成功率为76.7%,2眼需加用药物治疗,1例出现眼球萎缩。术后视力提高3眼(23.1%),11例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2例部分消退。结论超全视网膜凝或冷凝结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是治疗中、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超全视网膜光凝 视网膜冷凝 巩膜池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