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对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流程及护理措施优化,以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避免护理缺陷及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2012年至2015年12月共收治约654例688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分析2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医生对术前准备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优化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择期手术前准备不完善率10.3%,手术医生满意度95.17%,患者满意度91.03%,与对照组术前准备不完善率30.77%,手术医生满意率71.98%,患者满意度78.5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接患者时间少于10min占93.79%,与对照组的72.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短了转运时间。结论术前准备中实施优质护理的确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手术医生对于术前准备的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 术前准备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区学校视力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发展动态.方法对我区2000~2001年二所中学二所小学二所幼儿园视力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二所中学二所小学二所幼儿园学生视力不良以屈光不正为主.(2)屈光分析表明近视屈光不正发病率中学最高,占91.85%;其次是小学,占53.47%,但以轻度近视为主;幼儿园学生以远视屈光不正发病率为高,占74.52%,以轻度远视为主.(3)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的增加,视力不良、近视屈光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在中小学、幼儿园中进行视力监测和屈光状态分析可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和弱视,及时防治,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为了今后更好地做好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还需教育、预防、临床等部门密切配合和政府部门政策性的支持.

  • 标签: 学校 视力监测 屈光不正 视力不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索FFA中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136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FFA检查,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其中68例,78眼前房有不同程度的荧光渗漏。结论FFA中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示预后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FFA 前房荧光素渗漏
  • 简介:目的:对湖北地区20~29岁人群的角膜散光情况与不同近视度数的关系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对随机抽取的2254例湖北地区20~29岁青年居民进行散光度、轴向及近视度数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各个近视度段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其中女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5.3%,中度近视段约为82.7%,低度近视段约为87.2%;男性高度近视段约为74.6%,中度近视段约为83.0%,低度近视段约为82.3%。20~29岁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人群中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岁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地区20~29岁居民中,各个近视度段散光在26°~150°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且各个近视度段不论男女均呈现顺规散光人数多于逆规散光;男性高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女性低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低于其他两组;女性中度近视段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近视度男性组,且女性总体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总体组;男、女性高度近视组200°以内散光人数比例均低于中度近视组。

  • 标签: 湖北 20~29岁人群 角膜地形图 角膜散光 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