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与PPV联合内膜剥离术(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LMP)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伴或不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3例36眼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1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不剥离内膜);Ⅱ组21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膜剥离术,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如行硅油填充、C3F8填充、光凝、冷凝等。术后随访3-12mo,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27);Ⅱ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0.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0);两组间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3,P=0.006)。Ⅰ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46.67%;Ⅱ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85.71%;比较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7,P=0.025)。Ⅰ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1.67%。Ⅱ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4.73%,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6,P=0.418)。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膜剥离术可以显著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和术后视力,但对于视网膜的复位率较不剥膜者无明显区别。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撕除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更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01/2014-06我院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9例2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眼)和对照组(14眼),试验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撕除+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对照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撕除治疗,术后随访视网膜复位率和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结果: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剥除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

  • 标签: 23G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撕除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内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共32例(32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剥离组,对照组即单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组,每组16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观察组术中剥离适当范围视网膜前膜内膜,对照组不剥离内膜,两组均气液交换吸出视网膜下液,填充C3F8或硅油,随访2-24月,观察视网膜复位,裂孔解剖闭合,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视网膜均复位,复位率:81.2%,对照组:9例视网膜复位,裂孔闭合,复位率5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术后视力均好于术前,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剥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较好的改善术后视力。

  • 标签: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网脱 内界膜剥离 玻璃体切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