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使用前准备:?洗手(之后也要洗手)。?病人摆好舒适的体位,头部需有支撑。?避免你自己和病人分心。?光线充足。?

  • 标签: 眼垫 眼罩 绷带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在重症眼表烧伤行羊膜遮盖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在11例(13眼)眼部重症烫伤患者治疗中采用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将羊膜固定于眼表及眼睑皮肤面。根据病情需要更换羊膜,随访3月至3年。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0±3.0)分钟;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13.2±11.3)天。重复手术次数3.5次,患者手术依从性良好,观察病例无角膜穿孔,无睑球粘连。结膜囊狭窄5例,角膜斑翳5例,角膜血管化2例。结论采用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无创伤,重症烧伤患者可多次重复手术,特别适合重症眼表烧伤早期治疗,减少晚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眼表损伤 羊膜 羊膜固定器
  • 简介:目的:分析最小量节段性外压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0/2008-10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的、接受最小量节段性外压术治疗的连续的复杂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6例。复杂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限定为裂孔位于两个及两个以上象限,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在C1~C2。最小量节段性外压术是指仅限于裂孔区的节段性外压,联合前房穿刺放房,术后裂孔周围激光凝固。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脱离范围、裂孔数目、裂孔形态、一次手术复位率、再次手术复位率、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31.92(19~62)岁,平均病程为7.40(2.0~36.5)mo,视网膜脱离象限平均为3.33个,平均裂孔数量为3.43(2~7)个。手术后视力提高的患者为48例,一次手术复位率是84%(64/76);再次手术复位率是93%;再次手术率为38%。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短期复视3例,短期高眼压12例,黄斑水肿2例,共17例。结论:和文献资料比较,以最小量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取得与环扎手术同样的解剖及功能复位,但是再次手术率较高。强调手术适应证选择的重要性。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复杂的 巩膜外手术 最小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表而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式切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16眼(96例)白内障行小切口囊袋内圈式切核白内障摘除术,记录术中患者眼疼痛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16眼手术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术中疼痛分级情况:0级96眼,1级14眼,2级6眼,3级0眼。手术平均时间为13.6±3.5min。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情况:0.2-0.4者16眼,0.5-0.8者82眼,≥1.0者18眼。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纹样水肿28眼,均于术后3天左右消退;局部斑片样混浊3眼,术后1周内消退。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囊袋内圈式切核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前房操作空间大,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
  • 简介:青光眼房引流装置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广为推崇的一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各引流装置在设计、材料、引流盘的面积和形状及有无阀门或限流器上存在差异.现就临床常用的青光眼房引流装置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并发症、不足之处以及当前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 引流盘 硅胶管 压力调节器
  • 简介:<正>扩瞳查眼底,是眼科临床检查眼底和玻璃体疾病的常用方法。我科近2年来,遇到2例因滴0.25%"双星明"眼扩瞳查眼底,而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病例报告例一,男,65岁。因右眼视物模糊2天,于1995年3月4日上午10时来我院门诊初诊。体检发

  • 标签: 双星明 青光眼 急性发作 扩瞳 眼底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房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A1c、HOMA-IR与房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房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HOMA-IR与房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与房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 标签: 糖尿病性白内障 胰岛素抵抗 房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