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全激光TransPR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疗效的分析。方法:选择2012-12/2013-12在我院行全激光TransPR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8例136眼,随访1a,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视力、眼压、haze和屈光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适感54例108眼,14例28眼患者出现眼干涩、磨疼、异物感。两组患者术后3、6mo,1a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7)。术后3mo时裸眼视力最佳,术后6mo视力稳定。术后1a裸眼视力均达到0.8以上,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明显下降。haze发病率低,多数在0-1级。通过对夜间视力、干眼、视疲劳等进行调查问答。满意度达85%。结论:TransPRK术因术中全激光,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干眼、haze发病率低,在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其安全性高,疗效满意,是治疗高度近视较为理想的表层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TransPRK 高度近视 表层术 角膜 全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眼眶IgG4相关疾病(IgG4-R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3例35眼眼眶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眼眶IgG4-RD患者23例35眼,其中男8例9眼,女15例26眼,年龄28-72(平均52.1)岁。19例30眼来源于泪腺,4例5眼来源于眶内其他部位。以泪腺区肿胀或眼球突出就诊。单侧11例,双侧12例。病程1mo-10a,平均27mo。1例1眼6mo后复发。大体:灰白色结节状肿物,泪腺表面有很薄的纤维膜包绕。组织学特点:泪腺腺泡、导管组织严重萎缩甚至消失,被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滤泡替代,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3例35眼IgG4阳性浆细胞均〉50个/HPF,IgG4/IgG阳性浆细胞比值〉40%。结论:眼眶IgG4-RD主要发生于泪腺组织,通过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IgG4的表达可明确诊断。IgG4-RD应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

  • 标签: IGG4 IgG4相关疾病 眼眶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术眼结膜瓣不同取瓣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80眼)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其中A组于术眼上方球结膜处取结膜瓣,B组于术眼下方球结膜处取结膜瓣。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术眼刺激症状、角膜结膜愈合情况,结膜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个月胬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术眼刺激症状、角膜结膜愈合情况,结膜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月胬肉复发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术眼球结膜下方取结膜瓣与上方取瓣疗效相同。且下方取瓣可避免上方球结膜区瘢痕化,为今后可能的内眼手术留有余地。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移植 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压抑膜遮盖与眼罩遮盖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的53例大龄儿童弱视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压抑膜遮盖法治愈率为15.6%,好转率为62.5%,眼罩遮盖法治愈率为9.5%,好转率为52.4%,两种治疗方法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压抑膜遮盖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依从性好,其实际应用效果优于眼罩。

  • 标签: 弱视 压抑膜 眼罩 遮盖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内眦赘皮术中应用抑制瘢痕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部整形美容科接受内眦赘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即刻进行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的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两组术后1,6mo的瘢痕情况评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失访,其余患者按期回访评估。术后1mo瘢痕的颜色、弹性、平整性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瘢痕的颜色、弹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瘢痕的平整度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比较均发现,1mo时瘢痕的颜色、隆起度、宽度及硬度达到峰值,与6mo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诊期间无1例诉伤口牵扯痛及痒感,对照组于术后3mo内有5例患者伤口有轻微痒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短期的瘢痕形成,及术后炎症反应性痒感及牵扯痛,可达到远期切口平整的外观,降低瘢痕增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内眦赘皮 瘢痕
  • 简介:目的探讨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方法对已确诊的闭角型青光眼67例,在小梁切除中巩膜瓣两角对位缝合后,再行巩膜瓣两侧外置可拆除缝线缝合2针。结果67例患者中仅2例术后出现浅前房现象。结论可拆除缝线可有效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可拆缝线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TransPRK与LASE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激光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TransPRK术组60例120眼,LASEK术组60例120眼。观察术后1wk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术后3mohaze的发病率、术后1a屈光度等。结果: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第1dTransPRK组无刺激症状者:86眼(71.7%),视物清楚,睁眼来医院复查。LASEK组术后81眼(67.5%)无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TransPRK组109眼(90.8%),LASEK组87眼(72.5%);术后3mohaze的发病率,TransPRK组0级113眼,LASEK组0级109眼。结论:TransPRK组刺激症状明显轻于LASEK组,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视力恢复快;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haze的发病率低,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两组1、3、6、12mo两组视力、屈光状态、视觉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矫正高度近视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 标签: 全激光 TransPRK 表层手术 高度近视 角膜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眼作为手术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术中无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wk;1,3,6mo黄斑区行OCT测量,观察两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手术组:术后1wk和1,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12眼术后出现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4wk,包括10眼中心凹增厚及2眼黄斑囊样水肿,其中11眼于6mo内自愈。对照组: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后1wk;1,3,6mo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与对照组:两组术前、术后6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wk和1,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少数患者会出现黄斑水肿,但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预后良好。

  • 标签: 黄斑中心凹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囊样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翼状胬肉逆向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72例(179眼)翼状胬肉逆向切除后,将术眼颞上方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到巩膜暴露区。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179眼中治愈166眼,占92.74%,复发13眼(包括复发性胬肉5例),占7.26%。结论翼状胬肉逆向切除有利于病变组织干净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重建角膜缘,角膜上皮修复快,降低了复发率,操作简单,费用低,是基层医院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逆向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全眼高阶像差在0.3滋m以下近视散光眼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在我院就诊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眼。每位患者随机选取一眼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对侧眼接受波前像差优化的LASIK。术后6mo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暗光下对比敏感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mo,波前像差引导组与波前像差优化组分别有93%及90%的术眼裸眼视力逸5.0,两组术后等效球镜值在±0.50D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87%及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丢失2行或以上的情形。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较术前增大(P〈0.01),但增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mo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全眼高阶像差小于0.3滋m的近视散光眼,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像差 近视
  • 简介:目的:探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46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32眼和对照组22例28眼。前者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浅层巩膜瓣大小约为5mm伊5.5mm,1/3巩膜厚度,瓣下再做一大小约3.5mm伊4mm的巩膜瓣,1/3巩膜厚度,切除中间层的巩膜瓣,切除2mm伊2mm小梁组织,常规行虹膜周边切除,可调节缝线缝合浅层巩膜瓣,缝合球筋膜、球结膜;后者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a,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术后1,3mo时,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mo检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0.63%和75%,两组的累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6.88%和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巩膜瓣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滤过泡功能维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隧道刀 双层 巩膜瓣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52例(5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结果59眼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透明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62眼)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行前后囊抛光。平均随访1年,观察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2~0.8。术中1例后囊膜破裂,2例出现后囊不同程度混浊,予以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随访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 透明晶状体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单切口与双切口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52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切口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经同一切口完成)和双切口组(上方巩膜切口行小梁切除术和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每组各26例(26眼)。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力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随、访资料47例,其中单切口组23例和双切口组24例纳入分析。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眼压下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38和0.47)。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9,x2=0.374;x2=0.007,x2=0.932;x2=0.537,P=0.464)。结论单切口与双切口青白联合术均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术式具有相似疗效。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切口 小梁切除超声乳化联合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术前剪睫毛与不剪睫毛的分析,探讨更适于眼科患者术前眼部备皮的方法。方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50只眼)。实验组不剪睫毛,同时应用粘贴手术巾,对照组术前剪睫毛,比较两组间眼部刺激症状及眼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均无眼内炎发生。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不剪睫毛同时联合用粘贴手术巾有利于减轻眼部刺激症状,无眼内炎的发生,较剪睫毛更适用于眼部备皮。

  • 标签: 白内障 剪睫毛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可调控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技术治疗1例(2眼)开角型青光眼,2例(3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1眼)难治性青光眼,52例(5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共56例病人(60眼)。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7个月,常规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的平均眼压在11.52mmHg左右,术后3个月复查眼压平均在15.67mmHg左右。结论术后可调控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术后能够有效的调控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滤过泡形成良好,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小梁切除 可调控缝线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30个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组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6.7%和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相对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疗效更明确。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泪膜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振荡电位以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视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以及健康志愿者80例。均采用罗兰电生理检查系统检测图形诱发电位(P-VEP)的P100潜伏期和振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振幅和各子波振幅,以及RTVueOCT检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3,P=0.000)。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振幅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0,P=0.000)。糖尿病组患者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均比正常对照组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20,P=0.000;t=3.239,P=0.000;t=4.144,P=0.000;t=7.666,P=0.000;t=5.319,P=0.0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RNFL厚度及鼻侧、下方及颞侧RNFL厚度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0,P=0.085;t=0.664,P=0.547;t=1.923,P=0.063;t=1.814,P=0.072)。而上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7.989,P=0.000)。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患者,视乳头及黄斑区均出现了视功能改变。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前期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振荡电位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泪小管断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住院治疗的泪小管断离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泪小管断离;B组30个病人(30只眼)crawford管治疗泪小管断离。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拔管后,A组:治愈:18眼(60%);好转:6眼(20%);无效:4眼(13.33%);复发:2眼(6.67%)。B组:治愈:26眼(86.67%);好转:2眼(6.67%);无效:1眼(3.33%);复发:1眼(3.33%)。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泪小管断离的办法。

  • 标签: 泪小管断离 crawford管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共32例(32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组,对照组即单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组,每组16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观察组术中剥离适当范围视网膜前膜内界膜,对照组不剥离内界膜,两组均气交换吸出视网膜下,填充C3F8或硅油,随访2-24月,观察视网膜复位,裂孔解剖闭合,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视网膜均复位,复位率:81.2%,对照组:9例视网膜复位,裂孔闭合,复位率5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术后视力均好于术前,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较好的改善术后视力。

  • 标签: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网脱 内界膜剥离 玻璃体切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