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病史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牙有散在间隙,11、21、22树脂充填修复,21死髓牙,牙冠变色,下前牙Ⅰ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左偏1mm,37、47临床牙冠较短,第三磨牙均未萌出(图1).3.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明显异常.4.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上颌第二磨牙 全身系统性疾病 牙矫治 下颌第 上前牙前突
  • 简介:16岁女性患者.主诉下颌第恒磨牙区反复发作的自发性疼痛,检查发现其病因为下颌第恒磨牙前倾阻生。本文报告了种简单的利用正畸弹性牙圈直立阻生磨牙的方法。

  • 标签: 阻生下颌磨牙 正畸分牙圈
  • 简介:对于轻度牙列拥挤,笔者几年来采用先牙再去邻面釉质的方法,认为此法准确,安全可靠。1、方法:①牙,取根直径0.5mm,长5cm的黄铜丝,弯成和外科缝针样的弧形,用持针器夹着铜丝先从颊侧或唇侧穿过邻接点的下方,再从(切)向折回来,旋转拧紧。使患...

  • 标签: 分牙 外科缝针 邻接点 防龋材料 牙列拥挤 质的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磨牙残根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济南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的32例患者(共计36颗患牙),对其下颌第磨牙残根行根管治疗术后应用根术将近远中根分开,分别进行桩核冠修复,并制作连冠。随访观察1年。结果1年后复查,33颗患牙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稳固,无松动;X线片示牙槽骨无继续吸收或有少量新生;成功率91.7%。结论伴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磨牙残根经完善的治疗后行根术保存修复,可以行使良好的功能。

  • 标签: 分根术 桩核冠 下颌第一磨牙 残根 根分叉病变
  • 简介:国际牙医师学院(InternationalCollegeofDentists,ICD)是3大国际牙科组织之,中国与国际牙医师学院的关系源远流长。从1928年ICD成立之初,中国就是ICD的成员。1931年至1946年在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工作的RobertGordonAgnew教授(中文名:刘延龄)担任ICD中国分部的主席。返回美国后,1960年Agnew教授担任国际牙医师学院主席。1947年至1977年间,中国与ICD总部的联系基本中断。改革开放后,中国与ICD总部的联系逐渐恢复,1987年、1998年和2004年举行了3次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FICD)授予仪式。

  • 标签: 牙学院 牙医师 国际 中国 分区 ICD
  • 简介:图5为患儿2007-10-07来今院接受正畸治疗,初戴矫治器时拍摄的图像、从图片中可清晰地看到该患儿已拔除右上乳侧切牙,相邻扭转中切牙的矫正提供了必要的间隙。使用改良的2×4技术(即2×2):上颌采用附牵引钩的Nance托作为支抗装置,

  • 标签: 中切牙 二次治疗 扭转 替牙期 Nance 2×4技术
  • 简介:1、病例选择:选择23例,均为第恒磨牙残冠或残根的病人,其中男10名,女13名,年龄在13~17岁。拔除残冠残根后开始正畸治疗。2、方法:①正轴带环的制作:取直径0.5mm不锈钢丝,在端3mm处弯成90°角,将端点焊在颊面管上。将不锈钢丝放置颊侧...

  • 标签: 第二恒磨牙 近中移动 第一恒磨牙 正畸治疗 不锈钢丝 残冠残根
  • 简介:醛引起口腔粘膜病变的例报告杜立戊醛(Glularal)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种新型、高效、低毒消毒灭菌剂。目前,2%戊醛溶液在口腔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浸泡器械,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例由于使用戌醛浸泡器械操作不当引...

  • 标签: 戊二醛 口腔粘膜病变 药物不良反应 使用说明书 灭菌剂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简介:对于Ⅱ°以上根分叉病变的患牙,临床上常采取根术,以保存患牙。这些技术大多用于在中青年患者中,而在老年患者这群体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患有根分叉病变并伴有牙体缺损的老年患者研究对象,经根后行联冠修复,病例追踪观察4年。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颌第一磨牙 根分叉病变 分根术 联冠
  • 简介:本文提出种治疗牙体磨损的全面而保守的方法.该方法以微创复合修复术基础治疗前牙和后牙的龋病。依据组织缺失的严重程度和现存后牙修复体大小.有三种相关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实际上后牙的状况可引导临床医师做出最合适的修复选择。在组织缺失有限和充填体较小的情况下.只须考虑直接修复的方法。对于组织缺失中等和现存的修复体大小中等的病例.建议使用直接和间接复合修复体联合修复。而对于大量组织缺失和修复体较大的病例.通常选择间接修复的方法。通过粘结修复术,主要包括建立直接复合体.可重建以前牙导向的修复体和正确的笑线;在组织破坏更严重、颊侧形态丧失或牙体变色的情况下.可使用贴面或全冠进行修复。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使用不破坏牙体硬组织的粘结修复术,从而阻止组织的破坏以及恢复牙齿的正常牙体生物力学性能、功能和美观。

  • 标签: 牙体磨损 病例报告 基础治疗 临床医师 修复术 保守
  • 简介:目的:即刻负重技术在口腔种植中已有广泛报道。本研究旨在报道使用不翻瓣技术的即刻负重治疗方案.追踪10年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材料与方法:将上颌需要即刻负重种植治疗的46名患者.共97颗MkiV机械制作表层的种植体(NobeIBiOCare)纳入本研究。术前.每名患者的软组织及其下方的牙槽骨解剖创建三维模型并制作外科导板。使用黏膜环切刀在黏膜上钻5mm的孔以避免翻瓣。在手术当天和手术后1、2、3、6、8和10年进行对照检查。结果:所有种植的部位都有完整的颊腭侧骨壁。预先制作的临时修复体与种植体精密适合。负重8周内,有9个种植体失败,10年负重的累积生存率91%。种植支持的固定桥生存率94%,种植支持的单牙修复的生存率81%。边缘骨吸收平均值在第1年内1mm.第2年04mm.第3年和10年后为01mm。结论:稳定的生存率和10年低的平均骨量丧失证实:在上颌骨应用不翻瓣技术进行即刻负重的种植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牙种植体 不翻瓣手术 即刻负重 机械制作表层 骨质欠佳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型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人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腭部骨折.能进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腭部骨折 分类 治疗
  • 简介:本系列文章的第是关于粘结性嵌体及高嵌体的窝洞预备和修复体选择的最新循证临床指南及操作步骤。当前的牙体预备更加推崇牙体保存的原则.但所有的修复材料仍不得不考虑修复体的最小厚度。在重度磨牙症或隐裂牙中,通常推荐选用CAD/CAM复合树脂或CAD/CAM硅酸锂压铸玻璃陶瓷。由于这方面的中长期临床研究并不多,这种推荐主要基于为数不多的些体外研究。是否需要做牙尖覆盖.应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包括窝洞的大小、牙体组织生物力学状态、咬合以及美观因素。现代治疗理念的临床意义已在第的文章中予以阐述——双重粘结/即刻牙本质封闭,最优化窝洞设计,龈壁提升。在本文中将进步围绕这些治疗理念.根据现有的临床及实验证据进行深入讨论,以得到更简洁、预测性更高以及更可靠的临床结论。尽管修复材料的种类选择多样(复合树脂或全瓷),以及修复技术也有多种选择(传统方法或CAD/CAM),但对于间接修复的窝洞,在取模前必须要满足五条客观标准。

  • 标签: 循证临床指南 窝洞预备 现代治疗 粘结修复 修复体 高嵌体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系统对上颌第磨牙近中颊根第根管(MB2)偏移投照的最佳显示效果和拍摄方法.方法选取临床上需要进行上颌第磨牙牙髓治疗并具有MB2根管特征的患者200例.在角线投照法的基础上,以转动轴作标记记录水平角度,其中100例从远中至近中每偏移10°进行投照,50例使用不同的曝光时间,50例平移传感器位置进行投照.由两位医师独立阅片,判断牙根区分情况、清晰度及构图完整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在MB与MB2区率中,远中偏移30°组最高,区分率94%,显著高于正位组的10%(χ2=84,P=0.000),相同偏移角度远中偏移比近中偏移区分率更高(30°:χ2=18.382,P=0.000;20°:χ2=16.282,P=0.000;10°:χ2=14.019,P=0.000).根尖清晰度方面近中偏移比远中偏移低(30°:χ2=7.848,P=0.005;20°:χ2=12.033,P=0.001;10°:χ2=14.700,P=0.000).当近中偏移超过20°、曝光时间增加1/4时清晰率可达78%,传感器的平移摆放使牙体及根尖区的完整显示率达94%.结论要获得良好的MB2显示效果,X线中心线向远中偏移为首选,若选择向近中偏移则需加大偏移角度和曝光时间,传感器的正确摆放也是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

  • 标签: 偏移投照技术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根尖片
  • 简介:牛牙症、C型根管在下颌第前磨牙的发生率均极低.本文报道1例罕见下颌第前磨牙牛牙症伴C型根管病例,展示锥形束CT影像学分析和显微根管技术在该病例诊治中的联合应用,该特殊类型根管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下颌第二前磨牙 牛牙症 C型根管 显微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型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本系列文章的第主要探讨后牙间接粘结性修复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关这方面的最佳科学研究和长期临床证据。本文提出的治疗理念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①使用粘结性材料垫底/衬洞[“双重粘结”技术(DB).“最优化窝洞设计”(CDO)]:必要时使用②龈下颈部边缘的即刻重建[龈壁提升(CMR)]:随后进行③印模制取.以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简化临床操作.最后使用高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层固化可控化(CAC)]。并简要介绍修复体就位的辅助技术.如声波/超声波震动和(或)粘结材料加热技术。文中介绍的临床步骤有助于牙医解决嵌体/高嵌体牙色修复中的诸多临床问题,包括牙体预备、隔湿、取印模和粘结等每个关键步骤。此种临床步骤既适用于全瓷修复材料.也适用于复合树脂.从理化性能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种材料被证实可以胜任任何临床情形的修复。虽然嵌体/高嵌体的粘结修复并不是完美的牙釉质牙本质结构的复制品,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将这种间接修复方式视为种生物替代性修复,主要归因于该修复体的均质材料性质。

  • 标签: 粘结修复 临床证据 替代治疗 高嵌体 循证理念 生物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类1类错患者亲代的型特征,对比般人群与Angle氏Ⅱ类1类错患者亲代的Ⅱ类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类错的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类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的Ⅱ类发病率高于般普查群体的发病率,按级亲属发病率估算的遗传度81%,认为此Angle氏Ⅱ类1类错有较大的遗传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在口腔修复工作中,我们常遇到因牙齿缺失或牙齿邻面龋坏破坏接触点未及时修复,使得邻近牙齿移位、牙齿长轴排列不正从而使修复体不能获得正常的外型、桥体没有足够的间隙,而使修复的效果不太理想.橡皮圈是口腔正畸中用来分离基牙、获得相应间隙从而使带环顺利戴入的种装置,而我们在口腔修复中则可利用橡皮圈分离牙齿时对移位牙施加力量,使其长轴获得矫正的作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 标签: 橡皮圈 口腔修复 牙齿缺失 带环 邻面龋 移位牙
  • 简介:2016年10月12日,古城长安,秋色凝重,藉第十五次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委会学术年会之际,《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召开第届编委会第次会议,本次大会最重要的事项是实现换届。近两百人的会议室,高朋满座。会议由副总编许天民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姜永茂社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赵铱民教授到会致辞并为新届编委和通讯编委颁发聘书。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口腔正畸学 编委会 会议 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