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把涉及种植的43例上颌骨重度吸收患者分成3组:植骨并种植者(植骨组)、改良的种植但不植骨者(实验组)、改善的总义齿修复者(非种植组),各组分别有16人、20人、7人。在一年随访中,10%的种植体脱落。只有少数的失败(3/22)发生于义齿修复以后。植骨组织的累积成功率为83%,实验组是96%。很多患者的移植骨块发生骨吸收,尤其是上置式植骨患者。从修复完成到追踪的一年期间,平均每个种植体边缘有0.5mm的骨吸收。尽管治疗过程复杂,但是,各种植组除了一位患者以外,其他人都表示愿意再次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效果以及咀嚼力的提高非常满意。而那些未接受种植的患者能够适应他们的义齿,但对固位和咀嚼不甚满意。

  • 标签: 上颌骨重度吸收 植骨后种植 直接种植修复
  • 简介:侵袭性根颈吸收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以牙根颈部区域吸收为特征的根颈部外吸收。本病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由常规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作为一类独特的牙根外吸收病变,常带来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近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侵袭性根颈吸收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侵袭性根颈吸收 病理学 牙外吸收
  • 简介:牙根内吸收是指根管内发生的进行性病理性吸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表现为膨出于根管的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影.有时是根管影像的整体性增宽,严重的牙根内吸收可导致牙齿丧失。

  • 标签: 牙根内吸收 根管内出血 外伤牙
  • 简介:颞下颌关节髁突特发性吸收(ICR)是一种髁突渐进性、不明原因的吸收导致前牙开拾、下颌后缩所致的严重的面部畸形的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发现,ICR具有青春期女性发病倾向,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或有口服避孕药史。但迄今学术界尚无法解释ICR患者不出现像骨质疏松症一样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而只在髁突发生特异性吸收这一现象。本文对只发生在髁突吸收的这种特异性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突 特发性吸收 雌激素
  • 简介:桩核烤瓷冠是前牙牙体缺损常见的修复方法.在以往制作修复体过程中,患者有5-7天等待铸桩核加工过程的时间,此期间患者因暴露残根、残冠影响美观.我们在临床上探索出直接快速制作临时冠的简便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前牙 临时冠 直接法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D/CAM)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其领域涉及修复、正畸、种植、颌面外科等多学科分支。Takashi等人指出,CAD/CAM技术的普及使口腔医学迈上一条集约、高效、精确、数字化的道路,数字化诊疗模式是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与主流技术,简便快捷地取得高精度的数字化模型是整个数字化诊疗成功的前题与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发展前景[1]。

  • 标签: 扫描技术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 CAD CAM技术 数字化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髁突渐进性吸收性疾病.文章通过文献回顾,结合笔者团队的研究结果和治疗经验,着重讨论了IC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ICR与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discdisplacement,ADD)的相关性、青少年ICR的临床表现和诊断、ICR治疗方法的优化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临床中ICR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髁突特发性吸收 颞下颌关节盘 盘前移位
  • 简介:目的应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8例正畸患者,432颗上切牙,治疗前及治疗5~9个月,平均(6.9±1.24)个月后分别拍摄上颌4个切牙CBCT。记录患者性别、初诊年龄、拔牙与否、安氏分类及追踪时间长短。对牙根吸收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发生根吸收超过1mm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结果上切牙的平均根吸收量为(0.45±0.49)mm,13.8%的上切牙及27.8%的患者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的上切牙及6.5%的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其中最大根吸收量为4.58mm。以牙根吸收量为因变量,患者性别、初诊年龄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与牙根吸收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畸治疗早期有临床意义的上切牙根吸收较为常见,但大多数较轻微。早期根吸收可能主要与患者的个体易感性有关。

  • 标签: CBCT 正畸牙移动 牙根吸收
  • 简介:目的评价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患者的牙根吸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对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50例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测量其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率及牙根移动量,并探讨影响牙根吸收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几乎所有患者都至少有一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平均每例患者有5.85±2.27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在1800颗观测牙中,有869颗牙齿(48.28%)发生牙根吸收。前后牙的牙根吸收率及严重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上下前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下前牙牙根吸收率在1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上前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在1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下颌第一磨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模型发现前牙的牙根吸收与疗程以及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有关。结论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几乎所有牙位均有牙根吸收的发生,且下前牙及上颌磨牙发生严重牙根吸收的几率分别高于上前牙及下颌磨牙。影响前牙的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包括疗程及前牙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

  • 标签: 元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正畸矫治 牙根吸收 牙移动
  • 简介:目的评价上中切牙正畸治疗后根吸收状况,探讨影响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从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名资深医生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所完成的正畸病例中,随机选择233例(男85例,女148例)。分为成人组90例,平均年龄(21.73±3.68)岁;青少年组143例,平均年龄(13.37±1.81)岁。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观察上中切牙牙根形态与长度变化,评价上中切牙根吸收状况。结果233例患者中的13例上中切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根吸收,根吸收发生率为5.58%。成人女性拔牙矫治组的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高于青少年女性拔牙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组中,女性拔牙矫治患者的根吸收程度较男性拔牙矫治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拔牙,其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的上中切牙根吸收发生率较高。正畸根吸收原因复杂,治疗前应详细分析各种根吸收易发因素,以减小正畸根吸收的发生和程度,维持正畸牙齿的健康。

  • 标签: 正畸治疗 上中切牙 根吸收
  • 简介:前牙直接修复,尤其是中切牙,对称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临床医师可以利用根据蜡型制作的硅橡胶导板来修复腭侧壁和切缘:但是,椅旁徒手再现对称性,比如邻接面外展隙、宏观和微观表面结构、色彩学特征,结果常常不可预知。本文分步描述Ⅳ类洞的修复,既简化修复过程,又检查和纠正邻接面外形的对称性和色彩学特征。

  • 标签: 树脂修复 对称性 中切牙 前牙 直接修复 蜡型制作
  • 简介:目的评价用2种成型片(钢和聚酯纤维)和2种修复技术(分层固化法和预聚树脂块填人法)在Ⅱ类洞修复中邻面衔接的效果。方法和材料用Prodigy复合树脂修复88个Ⅱ类洞:44个洞用分层固化法修复(其中22个用钢成形片,22个用聚酯纤维成形片),另44个洞采用预聚树脂块进行修复(其中22个用钢成形片,22个用聚酯纤维成形片)。分别在修复后即刻、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在所有修复体的修复操作满意后,即刻获得了各自的邻接关系。结果在18个月的评估中.各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如不考虑复合树脂自身的影响,本研究所采用的修复技术及成形片种类对邻接关系的影响没有差别。

  • 标签: Ⅱ类洞 美学修复 聚酯纤维 口腔卫生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 标签: 牙再植 牙根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10w-intensitypulsedultrasound,LIPUS)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的作用。方法158只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根吸收的动物模型,100g初始力值加载于大鼠右侧上颌两中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14d,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力组、100MW/cm^2超声治疗组和150MW/cm^2超声治疗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吸收状态,同时测量牙根吸收指数。结果LIPUS超声组降低了牙根吸收指数,100MW/cm^2超声治疗组(2.08±0.51)%与150MW/cm^2超声治疗组(2.78±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倍扫描电镜下可见修复性牙骨质形成。结论LIPUS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有修复作用。

  • 标签: 超声 牙根吸收 大鼠 正畸
  • 简介:尽管后牙直接复合树脂修复材料和技术发展已很成熟,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牙△面磨损速率高,边缘易破损,疗效易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为了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对修复体进行细修整和抛光。尽管修整和抛光的优点很多,但也有缺点,如更易发生边缘破损和耐磨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尝试寻找一种解决的办法。本文对几例临床病例采用了一种修复体不用或少用器械修整的技术。如必需对修复体修整,修整后须用一种特殊的树脂类表面封闭剂处理,可提高修复体修整后的表面强度和边缘密合性。另外,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项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改善牙牙合面解剖形态。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体 临床病例 修整 后牙 抛光 边缘密合性
  • 简介:目的探讨牙周炎及吸烟单因素和双因素协同效应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影响。方法设置健康组、牙周炎组、吸烟组、牙周炎合并吸炯组4个后牙缺失病例组,植入Straumann纯钛螺纹柱状标准型种植体进行修复.通过SIDEXIS.XG软件测算负载后1年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状况(MBL);记录负载12个月时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牙周炎合并吸烟组与健康对照组在MBI及mSB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PLI及P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牙周治疗及维护下.牙周炎或吸烟者植入Straumann标准型种植体.可获可靠疗效,但对牙周炎合并吸烟者可出现边缘骨明显吸收,更容易出现种植体周探诊出血,在病例选择上要引以注意.

  • 标签: 牙种植 牙周炎 吸烟 边缘骨吸收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12岁。主诉:牙不齐。二、临床检查1.面部:颜面不对称,下颌略右偏。直面型,上颌相对发育不足。见图1。2.口内检查情况:13、23、33未萌出,73滞留,重度拥挤,磨牙Ⅲ类关系,前牙对刃。见图1。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上前牙 埋伏牙 多发 颜面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