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一、病史患者,男,初诊年龄11岁。主诉:牙齿前突。患者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史,自诉无口腔不良习惯。二、临床检查1.口内检查:恒牙(牙合)期,双侧第一恒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黯Ⅲ度,下前牙咬在上颚黏膜上,覆盖9mm。上前牙唇倾明显(图1)。2.口外及面部形态:患者凸面型,下颌后缩,颏唇沟明显(图1)。

  • 标签: 非拔牙矫治 患者 安氏Ⅱ类 深覆盖 口腔不良习惯 临床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的不同。方法对677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术(342例),另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35例),比较拔牙用时断根率、牙槽窝完整率、牙龈撕裂率、干槽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微创技术用时长于传统技术,但在各项并发症指标均优于传统技术,除干槽症发生率外,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恐惧,一定程度达到舒适化拔牙

  • 标签: 微创技术 拔牙 并发症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拔牙窝颊侧骨壁缺损的骨性愈合。试验对象分为4组:A.仅使用矿化胶原骨替代物支架材料(MCBS);B.MCBS+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BB(rhPDGF-BB).03mg/ml;C.MCBS+釉基质蛋白衍生物(EMD);D.EMD与陶瓷化骨替代物联合应用。光学显微镜,背散射扫描电镜,组织形态测定术检测评估骨质量初期结果。二次手术观察愈合后的骨嵴形态。16名伴有拔牙窝颊侧骨壁缺损的患者随机等分为4个治疗组。拔牙后即刻做移植手术并颊侧瓣前移闭合创口。术后5个月.植入种植体前在种植位点行环钻中心组织穿刺活检术。组织学检测围绕在生物支架材料周围形成的愈合。性新骨。各治疗组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而组织形态测定术检测倾向于B组新骨形成最多.该组具有最佳骨嵴形态而有利于种植体的植入。

  • 标签: 蛋白衍生物 骨壁缺损 联合应用 拔牙窝 颊侧 PDGF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拔牙窝覆盖可吸收胶原膜12周后的组织愈合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判断该材料的成骨性能。共计10名需拔除上颔第一前磨牙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微创拔除患牙后单用胶原膜覆盖拔牙窝。12周后二次手术.观测临床指标.种植体植入前取骨用于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77mm(颊腭向)和4.6mm(近远中向)。垂直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109mm。减影技术测量表明牙槽嵴顶高度平均降低2.1mm(07~43mm)。显微CT和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拔牙窝在术后12周有矿化良好的组织形成.平均新生骨比例为45.87%±12.35%。研究未发现胶原膜有矿化现象。本研究结果证实:拔牙后进行引导骨再生术,术后12周有足够的新骨形成.牙槽嵴尺寸未发生明显改变。屏障膜无矿化现象。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临床观测 CT检查 拔牙窝 组织学 术后
  • 简介:目的:通过拔牙后植入4颗(all-oR-4)种植体并即刻负重18个月.评价拔牙后进行下颌无牙耠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平均年龄623岁的47位患者(52~78岁).拔牙后植入4颗种植体并进行即刻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共植入188颗种植体。术后48h内.采用含有金属支架的临时固定义齿修复,6个月后进行永久性修复。植入时以及植入后第6、12、18个月的随访检查中,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在植入后第18个月的随访检查中.未发现种植体失败.且所有修复体都保持稳定。植入后第6、12、18个月时种植体周围骨水平量分别为031±0.12mm、0.58±0112mm、07±0107mm。研究发现在轴向和倾斜植入的种植体之间.在植入后第6个月(0.6mm.P=0115)、第12个月(012mmjP=O062)和第18个月(0.08mm;P=O146)期间骨丧失量并无显著性差异。在整个研究期间,有3位患者出现临时修复体折断.但所有患者的永久性修复体都保持稳定.并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本研究认为.拔牙后植入4颗种植体并即刻负重进行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是可行的,但此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及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加以论证。

  • 标签: 全牙弓修复体 即刻负重 拔牙后种植i倾斜种植体
  • 简介: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预防、诱导和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达到儿童颅面[牙合]功能与美观的协调与平衡。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概念提倡的是早期和及时,并且贯穿于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早期和晚期、恒牙列期等各个颅面[牙合]的发育时期。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遵循早期和阶段性的原则,通过预防错[牙合]]的发生、辅助治疗与错[牙合]畸形形成有关的口腔疾病及牙外伤、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诱导牙萌出建[牙合]、治疗牙发育不良造成的咬合紊乱、阻断能造成功能和健康损害的咬合障碍、矫正面颌发育不调的骨性畸形,以达到颅面[牙合]的美观及功能完美协调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应用活动矫治、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等技术,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矫正错[牙合],以达到临床阻断和预防的最大治疗效果,并简化错[牙合]的矫治,最终减轻患儿的治疗负担。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 标签: 儿童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颅面发育 牙萌出建牙合 儿童口腔医学 口腔正畸学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白念珠菌耐药株,采用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性。构建6、12、24h生物被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麦角甾醇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未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高效和可靠。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株 生物被膜 麦角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文献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牙龈退缩分度的方法.但是这些分度方法都未见有经过有效的统计学的分析和验证。因此,这些分度方法在不同临床医师中应用时.是否都同样有效还不详。本研究旨在研究一种新的牙龈退缩分度方法在检查者自身和检查者问的一致性.并评估其在不同临床医师中的一致性。材料和方法:通过以下3个方面评估提出的这一新的分度方法:牙龈角化组织量(〈2mm或≥2mm).是否存在牙颈部的非龋性病变以及是否存在邻面附着丧失。采用盲法分析3位检查者的KaPPa统计值(一致性检验)。结果:使用该新分度方法对120例牙龈退缩患者进行评估,牙龈角化组织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74~096.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67~094,邻面附着丧失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70~092。牙龈角化组织变量的检查者问一致性值为070~085.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54~059,邻面附着丧失变量的检查者自身一致性值为054~077。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和人群,新提出的分度方法在调查者中的一致性为中度到高度。因此.该方法可以判定牙龈退缩的严重程度。

  • 标签: 一致性检验 牙龈退缩 检查者 分度 非龋性牙颈部缺损 附着丧失
  • 简介:该文旨在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口咽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中的应用。6例年龄小于16岁的患者(男1例,女例;年龄7-15岁,平均13.4岁1共有9侧下颌骨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骨折断端移位均大于45°。骨折分类根据常规X线片、CBCT或CT影像。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颌骨髁突 经口咽入路 骨折断端 青少年儿童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