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及精神病人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神经及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神经及精神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神经及精神病人群拔牙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疾病 精神疾病 拔牙 预防
  • 简介: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全口义齿的质量、功能、感觉有客观评价,在治疗过程中能主动配合,镶配义齿后能尽快适应,提高患者满意程度,避免医患间的分歧和摩擦.方法: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1)初诊时对患者的健康宣教;(2)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指导;(3)义齿初戴时有关健康知识教育等.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48例病人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宣教,缩短了病人对义齿的适应过程,提高了满意程度,增进了医患间的和谐.

  • 标签: 健康教育 全口义齿 修复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调查口内磁力矫治器对于治疗OSAS和习惯性鼾症病人在打鼾,白天嗜睡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效果,同时分析对颅下颌复合体的影响,调查该装置对颅面结构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取25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4.1岁,范围33~80岁)。患者为习惯性...

  • 标签: 矫正器 鼾症 血氧饱和度 磁力矫治器 白天嗜睡 习惯性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一组颞下颌紊乱病(TMD)病人经过劝告、肌肉锻炼和夹板固定保守治疗前及2年后对与TMD病人有关的躯体不适、忧郁和疼痛进行比较。这组TMD病人的头痛和肌肉触诊分值最高,另一组为中、低分值。高分值组23人,他们每周天天头痛或数次头痛;3块以上的肌肉严重触痛。中低分值组28人,较少头痛,每月1-2次或数次;肌肉中度或轻度触痛。病人在治疗前及2年后完成3个问卷(McGill疼痛问卷[rwegian版],躯体不适问卷和SpielbergerStait-TraitAnxietyInventory的实验部分)。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在对疼痛的描述,全身肌肉的不适,忧郁都有差异,高分值组显示最高分值。总的来说,中低分值组的治疗结果得到改善,则高分值组无效。

  • 标签: 颞下颌紊乱病 危险因素 疗效
  • 简介:本文描述了正畸与牙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评价了牙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正畸治疗后维持牙周健康状态的效果。共有267名重症牙周炎患者进行了牙周手术治疗,128名患者进行了牙周非手术治疗。在牙周治疗开始前、正畸治疗结束时以及正畸治疗后2、4、6、10和12年,对每位患者涉及正畸治疗的牙的平均探诊深度(mPPD)和探诊后出血阳性率(%BOP)进行监测。比较牙周治疗开始前与正畸治疗结束时,牙周治疗前与正畸治疗后各次复查结果,mPPD和%BOP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而正畸治疗完成时与完成后复查结果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已不再是重症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禁忌证。在以上病例中,正畸治疗提高了对破坏牙列的保存及修复的可能性。

  • 标签: 牙周病 联合治疗方案 正畸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香港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注册,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香港居民,年龄55~70岁。OHRQOL由香港中文版14条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估。精神因素采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研究用诊断标准(RDC/TMD)中使用的抑郁(Depression)及躯体化(NPS)分量表进行评估。调查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各种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程度、频率等情况。了解受访者看牙医的习惯并对受访者进行标准的临床检查。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OHRQOL的主要因素。结果共100人次参加了本研究。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总分(OHIP-ADD)的均数为10.1(SD9.7)。回归分析显示中等或重度的抑郁(OR=7.1,P〈0.001)及牙或骨来源的口腔颌面部疼痛(OR=4.8,P=0.016)与较差的OHRQOL显著相关。结论在有口腔颌面部痛症的香港老年人中,OHRQOL与精神因素和痛症的临床分组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对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口腔颌面部疼痛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typetwo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oxidativeproteinproducts,AOPPs)与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能否通过测量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含量来间接反映血浆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为预测T2DM患者心血管危害程度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56例T2DM患者(女性32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51.31±5.83岁),分别测量其血浆TG、血浆AOPPs、唾液AOPPs三者含量.分析T2DM患者血浆TG与血浆和唾液中AOPPs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间的差异.结果:T2DM患者血浆TG含量、血浆中AOPPs含量及唾液中AOPP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浆TG与血浆中AOPPs含量呈正性相关关系(r=0.686,P<0.001),与唾液中AOPPs含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0.693,P<0.001).血浆中AOPPs含量与唾液中AOPPs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474,P<0.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血浆和唾液中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与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可间接反映血浆甘油三酯的水平.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甘油三酯 血浆 唾液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 简介:目的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曾经流行过的有关对颞下颌关病的认识,从机械学说发展到心理-机体学说,进行个人评述。其中涉及有关学说有:(1)心理压力在人类口腔副功能中的作用;(2)咀嚼肌疼痛的发病机理。材料和方法文献是作者多年从事跟颞下颌关节病的临床和科研中积累的,同时也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研究有关的以前和近期文献。此外还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研究有关的以前和近期文献。此外还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相关的疾患,如:与压力有关疾病的研究、心理-社会医学、职业医学及病因学的文献。结果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对颞下颌关节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的认识发展有一条明显的脉络,从对Costen综合征纯机械的解释,发现到由哥伦比亚大学及芝加歌大学引入心理和心理-生理理论,以及现在逐渐被可的生物-心理-社会观点和把难治性颞下颌关节病看成是慢性疼痛的疾患。结论以前占主导地位的以咬合为中心的理论,包括口内矫治器(He垫)。由于其确切的作用机理仍然没被解释清楚,现在正逐渐被抛弃,或被认为仅起到心理安慰作用。因此曾经被广泛应用的全面的咬合治疗,现在逐渐被生理性治疗和保守的行为疗法所替代。目前的学说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口腔副功能运动和咀嚼肌疼痛的起因。

  • 标签: He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 颞下颌关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