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6月10日,在“中国龋病预防现状与未来学术论坛”上,《中国龋病策略及政策建议》经中华口腔医学会讨论并将发布。即将发布的策略及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针对重点人群推广适宜技术;加强社区口腔卫生服务;建立龋病预警系统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

  • 标签: 龋病 防控 中国 中华口腔医学会 健康促进工作 口腔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早期儿童龋治疗前后唾液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燕东幼儿园22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在龋齿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分别取样,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受试儿童唾液样本,分析治疗前后唾液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唾液样本DGGE条带数为23±2.9,治疗后唾液样本DGGE条带数为28±4.1,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同一时期内各唾液样本DGGE图谱的相似性高于不同时期样本之间。结论:PCR—DGGE技术可用于与龋病相关细菌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以及监测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

  • 标签: 早期儿童龋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群多样性
  • 简介:目的研究放射性颌骨坏死(ORN)局部病灶的细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月5日至2015年9月10日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ORN患者局部病灶渗出液标本共106份,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检出菌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06份送检标本中31份(29.2%)无细菌生长,75份(70.8%)分离培养出细菌。培养出细菌的标本中,双重和多重感染14份(13.2%),单菌种感染61份(57.5%);所有有菌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6种(95株),其中需氧菌25种(78株)、厌氧菌11种(17株),分别占比69.4%和30.6%。药敏试验发现,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比例较高。结论ORN局部病灶细菌谱分布广泛,呈现出菌多样性,且部分患者为无菌性坏死,因此临床上有必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避免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

  • 标签: 骨坏死 放射性 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唇腭裂是颌面部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许多唇腭裂患者表现为上颌宽度发育不足,合理治疗上颌宽度不足,对于获得理想和稳定的唇腭裂序列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乳牙与替牙期正畸治疗中针对上颌宽度不足的合理管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唇腭裂 上颌骨 宽度不调
  • 简介:切牙的根移动一直是方丝弓矫治器的难点。作者将Begg根辅弓应用于方丝弓矫治器上,并取得满意的切牙根移动效果。本文着重分析了该根技术的力学基础,同时就其临床应用进行讨论,另附病例报告

  • 标签: 方丝弓矫治器 Begg控根辅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