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上颔后牙区牙槽严重量不足是种植修复的难题。常需通过上颌窦侧壁开窗植术获得足够的增量,达到种植修复治疗的目的。虽然上颌窦开窗植术方法已经获得成功,但仍存在一些种植术后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鼻窦炎、移植的流失、种植体进入窦腔等。本病例报道了1例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植二期种植修复术后1年,在植及种植区域出现上颌囊肿,经手术摘除囊肿后,种植义齿依然在口腔中行使功能。

  • 标签: 上颌窦开窗 上颌骨囊肿 骨种植 术后并发症 继发 植骨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劈开夹心植联合延期种植应用于上前牙连续缺失患者修复的效果。方法:患者女性,48岁,以“拔牙后1周,原烤瓷桥松动,要求种植美观修复上前牙”为主诉于我院就诊,拟行上颌右侧侧切牙、上颌右侧中切牙、上颌左侧中切牙、上颌左侧侧切牙种植修复。在局麻下小翻瓣,用长探针探及腭侧板的走向后,用细引导钻在牙槽嵴顶连续定位,形成劈开引导沟。采用劈开工具沿引导沟劈开牙槽,并填充骨粉形成“三明治”样结构,随后关闭伤口。4~5个月后常规植入Straumann水平种植体4颗(3,3mm×12mm),并同期行GBR。6个月后常规行二期手术,以临时冠诱导牙龈形态,3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结果:种植术后1年,患者种植体稳定,修复体无松动,牙龈无红肿。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前牙区长期缺牙致唇侧板吸收明显,牙槽嵴常呈刃状,传统劈开术较难保证种植体方向,而Onlay植创伤较大,对于上前牙连续缺失伴水平向严重缺损的病例,此改良劈开联合延期种植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修复结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并提高了术者的可操作性。

  • 标签: 骨劈开术 延期种植 上前牙 水平向 改良 应用
  • 简介:目的:体外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大鼠颌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从4周龄SD大鼠下颌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型及进行成分化检测,随后选取第4代细胞在不同糖浓度(5.5,16.5,25,35mM)干预下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其后对各组进行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活性测定,培养基钙、磷含量测定,并采用Westernblot测定形成蛋白2(BMP-2)水平以及real-timePCR测定Runx2基因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SPSS11.0)。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形成逐渐减少,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下降,细胞钙、磷分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BMP-2水平以及Runx2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条件下,大鼠颌骨髓基质细胞成分化能力减弱,而B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 标签: 高糖环境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炎大鼠垂直吸收的牙槽改建,为牙周炎的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5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加力对照组(A)、牙周炎垂直吸收对照组(B)、牙周炎垂直吸收加力实验组(C),每组各2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加力后8h,1、7、14、21d处死,取动物模型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牙槽进行组织学及免疫学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畸加力至7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无细胞结构,结缔组织可见少量炎症细胞,牙槽表面还可见功能活跃的多核破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GF-1表达达到峰值,光密度值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至14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组织中RUNX2的表达达到峰值,其光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正常加力对照组,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牙周炎症和消除咬合创伤后,正畸力能刺激牙周炎大鼠垂直缺损牙槽区域的RUNX2和IGF-1的表达增强,合成骨胶原和基质的能力增强,从而促进牙槽的改建。

  • 标签: 垂直吸收 正畸力 牙周炎 牙槽骨改建 SD大鼠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系统埋置式与非埋置式水平种植体周围的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总计450枚种植体。测量种植Ⅰ期、种植Ⅱ期、修复后当天及修复后1年4个时间点的数字化曲面断层片或根尖X线片,因非埋置式无二期手术,故选择与之相对应时间点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吸收量。结果在非负荷愈合期(从种植Ⅰ期到种植Ⅱ期)及负荷1年(从修复后当天到修复后1年)两个时间段,埋置式与非埋置式愈合对Dentium、Begon及3Ⅰ三种水平种植体周围牙槽吸收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组织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埋置式或非埋置式种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变化无明显差异,临床效果均较好。

  • 标签: 埋置式 非埋置式 骨水平种植体 骨吸收量
  • 简介:叉头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耦联、溶性病损的形成以及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在建立大鼠上颌牙种植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整合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在上颌第一磨牙前方植入0.8mm×2.0mm纯钛种植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2、4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素(BGP)表达量,HE染色、microCT检测观察术后种植区新形成情况,并对各组之间的成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实验组的大鼠体质量要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ALP和BG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2周时实验组新明显增加,对照组有少量新形成;microCT显示,4周时两组间小梁厚度、小梁数目、体积百分比:实验组〉对照组,小梁间距:实验组〈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新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种植牙 骨整合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兔上颌窦外侧壁截术对上颌窦黏膜功能及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成年兔12只,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全麻后切开龈颊沟黏膜,充分剥离,显露上颌前、外侧壁。上颌窦外侧壁截线做20mm×2mm上颌窦壁及黏膜缺损。右侧上颌窦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侧。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2、4和8周处死一组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上颌窦黏膜的组织学变化过程及杯状细胞的分泌情况。采用GraphpadPrismv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2周.上颌窦黏膜附着纤毛脱落.且有腺体部分破坏、减少;术后4周。黏膜细胞水肿呈空泡样,黏膜固有层腺体、血管增生;术后8周,黏膜上皮层基本恢复正常,纤毛上皮减少、排列不完整,形态仍有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侧2、4、8周MUC5AC表达较对照侧显著增加(P〈0.001)。2周时MUC5AC表达最强.4周时表达稍减弱,8周时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兔上颌窦外侧壁截术后的上颌窦黏膜分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修复,但与正常结构相比仍有一定差异。减轻手术对上颌窦及黏膜的损伤.可降低术后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上颌窦外侧壁截骨 上颌窦黏膜 MUC5AC
  • 简介: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12.81%.现临床上多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性Ⅲ类错(牙合),其效果明显,但对于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器的选择、支抗的选择、腭中缝扩展的影响、矫治时机及矫治后的稳定性等颇有争议.现就上颌前牵引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 错(牙合)畸形 上颌前方牵引 综述 SKELETAL CLASS
  • 简介:目的评价含锌生物材料对于骨质疏松修复的作用。方法通过摘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去势)的方法建立下颌骨质疏松动物模型,12周后检测模型成功后,建立下颌极限缺损模型,随后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含锌磷酸三钙陶瓷(Zn—TCP/HA),对照组植入双相磷酸钙陶瓷(B—TCP),空白对照组不植入材料。在植入材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通过骨密度仪测试证实去势大鼠的下颌有骨质疏松发生;材料植入骨缺损部位12周后,通过影像学检查、生物力学检测以及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锌离子能够加速和改善骨质疏松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极限缺损 下颌骨
  • 简介: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性下颌偏斜的矫治原理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2014年就诊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性下颌偏斜患者16例,选用0.56mm×0.71mmMBT系统托槽,采用MEAw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定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性下颌偏斜患者平均矫治时间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治疗后下磨牙远中直立移动,平均远中直立7.63°,平均远中移动3.38mm;下前牙平均舌倾内收3.31mm;下颌治疗前后不对称,治疗前后颌改变小。结论采用MEAW技术可有效矫正恒牙期性下颌偏斜,为代偿掩饰性矫正。

  • 标签: 下颌偏斜 多曲方丝弓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RNA-1(miR-1)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嵴的影响。方法:通过显微注射miR-1反义核苷酸(MO)抑制miR-1的功能,在胚胎发育96h时,观察下颌的发育,软骨染色观察颅面部软骨的发育状况。TUNEL和磷酸化组蛋白H3(pH3)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嵴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结果:在miR-1被敲低后,下颌发育不足,软骨染色显示下颌和舌骨形态结构异常。神经嵴细胞的凋亡异常增多,增殖能力降低。结论:miR-1参与调节了颅面部神经嵴细胞的发育,miR-1对于神经嵴细胞的活性具有调控作用,导致颅面部发育过程中神经嵴来源的下颌发育缺陷。

  • 标签: 微小RNA-1 神经嵴 凋亡 增殖 斑马鱼
  • 简介: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修饰的啧砂大颗粒酸蚀(sandblasted,large—gritandacid—etched,SLA)钛片对糖尿病小型猪结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比较实验室进行。选取健康的广西巴马小型猪5只,用链脲佐菌素(STZ)随机诱导3只小型猪建立糖尿病模型,作为糖尿病组(diabetesmodelgroup,DM组);另2只正常饲养,作为非糖尿病组(non—diabetesmodelgroup,NDM组)。利用化学偶联法将RGD多肽接枝到SLA钛片上。每只小型猪上颌按预定方案植入6枚直径为5mm的钛片,其中包含3枚SLA钛片(分别为DM—SLA组和NDM—SLA组)、3枚RGD多肽修饰的SLA钛片(分别为DM—RGD—SLA组和NDM—RGD—SLA组)。在植入钛片后1个月处死动物,取上颌,4%多聚甲醛固定。用MicroCT、硬组织切片以及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ieroCT检测结果显示,在观察期内各组骨密度(BMD)、小梁厚度(Th.Th)、小梁数量(Th.N)和小梁间隙(Th.S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硬组织切片分析显示,NDM—RGD—SLA组的钛片周围结合率(64.8%±18.4%)与DM—RGD—SLA组(33.9%±11.7%)、NDM—SLA组(39.5%±20.9%)和DM—SLA组(36.4%±1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RGD多肽对SLA钛片周围结合有明显促进作用。(2)在实验的观察期内,动物是否患有糖尿病,对钛片与颌结合无明显影响;当SLA钛片复合RGD多肽后,能明显促进非糖尿病动物的结合,但对糖尿病动物的结合作用不明显,提示糖尿病可能抑制了RGD多肽的促成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小型猪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RGD 骨结合 钛种植体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电压门控氯通道3(ClC-3)在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成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分别用特异性siRNA调节成骨细胞MC3T3-E1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ClC-3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ClC-3、TGF-β1及碱性磷酸酶(ALP)、唾液蛋白(BSP)、钙素(OC)、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等成骨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LC-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PTH间断刺激下,成骨细胞中仅干扰TGF-β1基因表达后,ClC-3氯通道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强;仅干扰ClC-3氯通道基因后,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同样在PTH间断刺激下,在分别干扰ClC-3氯通道基因和TGF-β1基因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然而共同干扰两者之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lC-3氯通道通过TGF-β通路参与介导了PTH在成骨细胞中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 标签: ClC-3氯通道 转化生长因子β1 甲状旁腺激素 成骨分化 特异性的siRNA MC3T3-E1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髁突颈后缘锚固钉植入位置皮质的厚度,为建立2种医用锚固钉植入髁突颈后缘拔出力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在本院拍摄CT的成年患者中,随机选取116例,共232侧髁突.利用CT采集颌面部数据并测量髁突颈后缘皮质厚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2侧髁突颈后缘皮质厚度均值为2.05mm,男性皮质厚度均值为2.04mm,女性皮质厚度均值为2.05mm,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0~34岁髁突颈后缘皮质厚度均值为2.05mm.35.49岁均值为2.06mm,≥50岁均值为2.03mm。经统计学分析.只有20-34岁和35-49岁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2组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为建立2种医用锚固钉植入髁突后缘拔出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奠定了基础.皮质厚度与锚固钉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关系。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 髁突颈后缘 骨皮质厚度 CT
  • 简介:目的研究颌囊性病变采用开窗减压术和刮治截术的治疗效果及义齿式囊肿塞的应用。方法81例颌囊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开窗减压术(36例)和刮治截术(45例),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x±s表示,对两种治疗方法手术用时、出血量、受累牙拔除、下唇麻木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与复发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开窗减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31.2±4.1)min,术中出血量为(20.3±7.2)ml、受累牙拔除为(0.7±0.04)个,术后疼痛、下唇麻木、感染及术后3年咀嚼功能下降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刮治截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年刮治截术组有6例面形发生轻度不对称,2例复发(4.44%),开窗术组无面形改变和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颌的完整性及病变区的患牙,相对应刮治截术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囊肿 开窗减压术 囊肿塞 义齿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测量猪下颌的方法,即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BCT)进行的线性测量及体外直接测量。材料和方法:通过充填有古塔胶的孔洞来标记出7个下颌中的6个横截面。使用CT设备扫描下颌,随后使用带锯沿着古塔胶标记点进行截面。接下来.使用手持数字卡尺对每一个界面进行4次直接测量(DIR),古塔胶标记点作为参考点。随后.使用专门软件来测量相对应的横截面的放射影像(RAD)。一共测量168个位点。分别计算每对RAD和DIR测量值之间的差别[△(RAD-DIR)]。结果:△(RAD-DIR)平均值为-017±053mm(范围为-142~10gmm)。在36%的位点中.CBCT值要高于直接测量值;8%的位点(95%可信区间,38%~122%)表现出+O,5mm及+1mm的误差.18%的位点(95%可信区间.-02%~3.9%)表现出超过+1mm的误差。结论:CBCT和直接测量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然而,有相当大比例位点的误差至少高出05mm.这表明当使用CBCT来设计手术方案,例如E:I腔种植治疗时,必须预留出安全余量。

  • 标签: 精确度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种植牙 尺寸测量 体外
  • 简介: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使用条件培养液(CM)和引导再生(GBR)技术加速再生。材料与方法:CM取自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CM被固定在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膜上.该膜需用0,5mol/L氢氧化钠(NaOH)处理以提高亲水性。实验分为4个组:PLGA膜处理①磷酸盐缓冲液(PBS;PBS—M).②PBS和0.5mol/LNaOH(亲水性处理;PBS-HM),③CM(CM—M).④CM和0.5mol/LNaOH(CM—H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实验性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固定在PLGA膜上的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蛋白。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分析C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性膜被移植到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进行显微CT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M可固定于PLGA膜上。PLGA膜的亲水处理可增强CM的固定。LC/MS/MS分析表明.在PLGA膜表面的固定化蛋白质属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核心蛋白多糖、纤连蛋白。CM里从PLGA膜释放出的蛋白质.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被CM—HM处理过的缺损区域新形成明显高于被其他组膜处理对应的缺损区域。结论:PLGA膜经0.5mol/LNaOH和CM处理后可促进此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再生。

  • 标签: 条件培养液 引导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