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缝合对老年患者拔牙术后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拔牙手术的老年病人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选取150名老年病人的资料,基于拔牙手术后是否对患者创口进行缝合处理这一标准,将150名病人的资料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每组各纳入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拔牙手术后不缝合。研究组采用缝合处理。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期愈合率、愈合时间、不良事件情况、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一期愈合率超过常规组,P

  • 标签: 缝合处理 老年患者 拔牙手术 创口愈合 一期愈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清创缝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清创缝合治疗的74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7)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的观察组(n=37),对比两组患者包括治疗时间、护理满意率、伤口一期愈合率以及缝合后疼痛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伤口一期愈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30%(36/37)、94.59%(35/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83.78%(31/37),p均

  • 标签: 健康教育 清创缝合 护理 愈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应用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8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止血治疗,实验组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血液循环情况和手术指标。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2.31%)高于参照组(69.23%),实验组子宫血液循环指标RI、S/D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手术后2h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压迫缝合术 产后出血 剖宫产 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再次剖宫产产妇腹部瘢痕防治中采取皮下心型缝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加入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5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皮下缝合),实验组(27例,皮下心型缝合)。观察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实验组腹部瘢痕发生率为7.41%;对照组腹部瘢痕发生率为40.74%。两组腹部瘢痕产生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 结论:在再次剖宫产产妇切口缝合中采取皮下心型缝合,能够显著减少腹部瘢痕产生。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下心型缝合 再次剖宫产产妇 腹部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宫颈缝合术用于前置胎盘手术宫颈出血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为前置胎盘手术宫颈出血患者的病情干预效果的提升指明改进方向。方法:研究人员结合纳排标准,选择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前置胎盘手术宫颈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宫颈提拉压迫缝合术治疗,有效分析该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产妇在剖宫产过程中,均出现宫颈出血情况,后结合病情以及实际情况开展宫颈提拉压迫缝合术则有效控制了出血情况。结论:宫颈提拉压迫缝合术在临床上可以为剖宫产过程中前置胎盘患者改善宫颈出血的不良反应,实现前置胎盘手术宫颈出血患者有效止血。

  • 标签: 宫颈提拉压迫缝合术 前置胎盘 剖宫产手术 宫颈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产房助产士会阴伤口缝合技术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700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会阴缝合与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产房助产士 会阴伤口缝合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分别以宫腔球囊填塞及B-lynch缝合术施治的疗效差异。方法:试验者是2020.01至2021.12在医院治疗的产后出血病患数量78例,采取随机信封法分作相同例数两组,治疗方式为B-lynch缝合与宫腔球囊填塞,比对施治疗效。结果:观察组病患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病患,观察组病患并发症率比对照组病患低,P<0.05。结论:以宫腔球囊填塞与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均具备一定疗效,但应用宫腔球囊填塞的疗效更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借鉴意义较高。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腔球囊填塞 宫腔球囊填塞 B-lynch缝合术 疗效差异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