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1名54岁男性腹泻伴脓血便患者,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给予复方磷酸氢钠片80片清洁肠道,分2次口服。用药后5h患者出现尿潴留,经导尿后症状缓解。次日未再出现尿潴留。

  • 标签: 复方磷酸氢钠片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心肌损害患儿进行磷酸肌酸钠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7月至2020.7月的86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儿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n=4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组(n=4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变化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给予小儿心肌损害患儿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1 6-二磷酸果糖 小儿心肌损害 疗效可行性
  • 简介:磷酸肌酸作为细胞内的能量载体,能够维持细胞的活性及基本功能。外源性磷酸肌酸作为重要的能量补充剂,在治疗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的机体病理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磷酸肌酸的膜稳定作用、抗氧化作用、神经保护作用等正逐渐被证实。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磷酸肌酸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磷酸肌酸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磷酸果糖(FDP)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很少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6岁,因头晕,胸闷憋气5年,加重2月余,以原发性高血压病(Ⅲ)高血压性心脏病,于1994年2月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T37℃P76次/分,R19次/分,BP26/15kPa,神志清、精神可,双肺无异

  • 标签: 二磷酸果糖 原发性高血压病 药物过敏 高血压性 口唇麻木 降血压
  • 简介:克林霉素磷酸酯(clindamycinphosphate,CMP)是林可霉素系列产品之一(原美国普强公司,现美国辉瑞公司),于70年代开发产品。林可霉素系列产品已发现10多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化合物用于临床。盐酸林可霉素(lincomycinhydrochloride,LCM)三级发酵提取产生。主要制成胃肠道给药剂型胶囊剂和非胃肠道给药剂型小容量注射剂。

  • 标签: 盐酸林可霉素 盐酸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磷酸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合理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儿童流感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说明书就行梳理及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用药监护要点。结论:通过对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用药监护,制定出有效的儿童流感方案,以提高治疗儿童流感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流感儿童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用药监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浅析手足口病行单磷酸阿糖腺苷医治的成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接收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以系统抽样法开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方法)与观察组(40例,单磷酸阿糖腺苷),对两组医治成效开展比较。结果 于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上的对比,发现两组患儿在医治后,症状都得到了提高,但是观察组的效果提高程度更高于对照组,组间产生一定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55.00%)而言,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更高,差异较大(P

  • 标签: 手足口病 小儿 单磷酸阿糖腺苷 医治成效
  • 简介:磷酸二氢钾为重要的药用辅料,常用作缓冲剂。《中国药典》目前没有收载,《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NF26(USP2008NF36)和《英国药典》2008年版(BP2008)均有收载。目前药品生产企业用作缓冲剂使用的磷酸二氢钾大多为分析纯的试剂,执行国家(化工)标准GB1274-93。

  • 标签: 磷酸二氢钾 标准 测定方 《中国药典》 《英国药典》 《美国药典》
  • 简介:目的: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及其制剂的含量.方法:采用改进电泳法.结果:经统计分析,与电泳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操作方便,误差小.结论:改进电泳法可作为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及其制剂含量的方法.

  • 标签: 含量测定 三磷酸腺苷二钠 电泳法
  • 简介:例1男,66岁,因急性心肌梗死,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青霉素皮试(+)史.入院后,按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常规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于6月1日在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10g,静滴治疗.约20min后,患者出现打喷嚏,胸闷气短,面色潮红,躯干、双上肢出现密集粟粒样红丘疹.考虑为过敏反应,立即停用1,6-二磷酸果糖,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iV,氯苯那敏(扑尔敏)片8mg,po约30min后,患者呼吸平稳,皮疹减轻,1d后皮疹消失,预后良好.

  • 标签: 1 6—二磷酸果糖 过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随着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临床医生已经意识到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至关重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Follete首先提出了含血停搏液的应用,但仍存争

  • 标签: 磷酸肌酸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肌
  • 简介:目的:改进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调整供试品溶液的pH值,提高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改进后的供试品溶液在10h内稳定,测定结果更为可靠。结论:改进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更适用于日常检验。

  • 标签: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1病例患者,女性,69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0a、加重伴心悸1周,于2012年2月6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10a,原发性高血压病史6a,脑梗死、颈椎病病史3a,长期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症状为胸闷、心悸,反复心前区、后背部疼痛,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磷酸肌酸钠 注射用 高血压病史 马来酸依那普利 心前区疼痛
  • 简介: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9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抽签结果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各4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则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患儿的LVEF、SF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MB、cTnI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应用于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助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优化心功能,可扩大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心肌损害 磷酸肌酸钠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磷酸氟达拉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43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0.27mg.mL-1及以下浓度,不干扰内毒素和鲎试剂的反应。结论可以采用此法对磷酸氟达拉滨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

  • 标签: 磷酸氟达拉滨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方法学 干扰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早期1型和2型糖尿病大鼠大脑海马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的改变。方法: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高糖饮食辅以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 标签: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PKC信号 大脑海马区 CAMKII 水平变化 磷酸化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结直肠术前应用磷酸钠盐清肠液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60例结直肠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就磷酸钠盐清肠液(观察组)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对照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肠道清洁可接受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肠道清洁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结直肠手术前,应用磷酸钠盐清肠液行肠道准备,效果更好,具有较高安全性,患儿易于接受,口感舒适,为较为优良的肠道准备用药。

  • 标签: 小儿 结直肠手术 肠道准备 磷酸钠盐清肠液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京山仁和医院收治的儿童病毒性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喘憋、气促、高热及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NF-α、hs-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4%(2/55)、5.45%(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有效缓解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儿童病毒性肺炎 疗效
  • 简介:目的:筛选磷酸西格列汀片直接压片法的最佳处方。方法: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BBD)优化磷酸西格列汀片的处方设计,以原料药粒径、MCC占填充剂比例及崩解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休止角、均匀度、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制备样品作质量考察。结果:最优处方原药粒径100nm,MCC占填充剂比例为45%,崩解剂用量为2.7%。根据最优处方制备的小试样品,均匀度为(2.53±0.18)%,休止角为(38.9±0.5)°,10min溶出度为(82.3±2.2)%,与理论值的差距〈10%。3批中试样品,各评价指标与理论值的差距均〈10%,符合质量要求。结论:通过BBD法优化的磷酸西格列汀片处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混合均匀度,制得片剂具有快速溶出特征。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粉末直接压片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优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