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取双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穿刺相比,单穿刺术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探究对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经相关标准确诊的直肠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减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后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临床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创伤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临床价值近年来,微观医疗设备在临床治疗中逐渐推行,解决了胫骨平台后骨折治疗难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手段发现,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和CT检查,明确患者骨折移位情况及骨折类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0.5±8.3)岁,致伤原因12例为交通致伤,14例为坠落伤,4例为其他原因致伤;13例为后内部骨折,17例为后外部骨折;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5±8.1)岁,致伤原因11例为交通致伤,13例为坠落伤,6例为其他原因致伤;15例为后内部骨折,15例为后外部骨折;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后入路手术治疗,于患者髁后外侧骨处作倒L形切口,切口从腘窝横纹中线内侧沿皮肤横纹至外侧;从腓肠肌外侧处向腓骨平衡进行延伸,选定合适的桡骨远端对接骨板预弯进行锁定,并将其置于外侧髁后处,再钻孔依次拧入螺钉锁定;采取C型臂X线机确认手术无误后,采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并在切口内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并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观察组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硬外膜麻醉,在手术部位置入关节镜对患者关节、半月板、韧带进行分析,如患者半月板已经出现撕裂情况,应及时进行摘除;如患者交叉韧带出现损伤,可采取离子刀热疗紧缩处理方式对其功能进行恢复处理;患者麻醉生效后,根据Schazker分型1选择合适的复位固定方式,I型患者可实施推挤骨块复位方式,复位后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并通过关节镜查看复位情况,确认无误后采用空心螺钉进行重新固定;II、III、IV型患者应先根据患者骨折位置确定出钢板位置,再在侧面作纵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线,并在其下方1.8cm左右处作骨窗,其长度为1.4cm,宽度为1.2cm,通过顶棒撬进行拔冲顶,如患者复位关节处于塌陷时,可通过自体髂骨对缺损区域进行填补,并采取钢板骨块固定复位。术后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并将患者下肢抬高,采取包扎、加压等方式使患者膝关节伸直,50小时候可将绷带拆除,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CPM功能锻炼,每天3次;针对韧带、半月板存在损伤的患者,术后4个月需借助长腿支具行走,并定期进行X线复查。1.3观察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主要依据Rasmussen评分标准2,评分内容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稳定性、疼痛感及膝伸直缺失度五项,每项为5分,总分共计25分,18分以上为优,10~17分为良,1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_)±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30例)10例为优,11例为良,9例为差,优良率为21例(70.00%);观察组(30例)16例为优,12例为良,2例为差,优良率为28例(93.3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胫骨平台后骨折属于膝关节创伤,临床较为少见,该类型骨折位置偏后较为隐蔽,因此,切开入路复位操作难度较大。在骨科手术中关节镜已得到推广普及,其主要通过端午透镜内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内窥,再通过监视器对患者关节内部骨折情况进行动态、实时反映,在肘关节及膝关节诊断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胫骨平台后骨折诊断治疗中关节镜也有着明显的优势,手术过程中可使医生视野更加开阔,通过小切口即可对患者损伤组织和移位情况进行反应,在骨折移位固定处理和损伤处理时,可避免游离体产生,以免对患者关节造成更大损伤3。同时,采取小切口处理可避免传统手术过程中关节囊和关节腔暴露,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及感染情况发生率。就患者而言,选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其恢复期,使患者尽早参与功能康复训练中,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另外,在胫骨平台后骨折中,患者因内外翻应力,容易损伤韧带和半月板,而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关节稳定期较长,术后疼痛剧烈,且容易产生后遗症,而关节镜下手术可通过内透镜对骨折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措施发现,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患者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后入路手术治疗优良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胫骨后平台骨折治疗中,临床医生可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更准确的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判断并治疗,以提高临床优良率,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参考文献1张帆,罗晓东,叶茂等.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09(24)33-34,37.2陈红卫,赵钢生,张根福等.胫骨平台后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7,31(3)224-228.3张洪亮,黎佩珍,李忠辉等.胫骨后平台骨折采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539-2540.

  • 标签:
  • 作者: 姚晓龙姚礼忠杨雪英娜仁花杨小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    【摘 要】目的:探究核素肾动态显像对单侧梗阻性肾病围手术期肾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单侧梗阻性肾病患者4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观察三组患者的GFR分值与治疗前相比结果。结果:轻度患者GFR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者GFR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GFR分值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对单侧梗阻性肾病患者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患者的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能够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乌司他丁对单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行单肺叶切除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D1组(22例)、D2组(22例)及D3组(23例),均给予全身复合麻醉,术中均行单肺通气,给予乌司他丁。D1组、D2组及D3组分别给予负荷量为0.5,1.0,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min后静脉泵注剂量分别为0.5,1.0,2.0μg/(kg·h),直至手术结束。测量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12,24,48,72h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FEV1/FVC。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T0),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min(T4)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记录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D1组、D2组、D3组患者术后12,24,48,72h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3组术后48h及72h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同期(P<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D1组在T1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均明显下降,在T2至T4时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D2组及D3组在T2至T4时的血清IL-6,IL-10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D1组及D2组在T2至T4时,以及D3组在T1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IL-10及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D3组在T2至T4时的血清IL-6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D1组和D2组,血清IL-10及SOD水平均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P<0.05);4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负荷量为1.0μg/kg或2.0μg/kg静脉泵注10min后,再以1.0μg/(kg·h)或2.0μg/(kg·h)的剂量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具有肺保护作用。

  • 标签: 肺叶切除术 单肺通气 右美托咪定 剂量 乌司他丁 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