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不同图像配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方法:挑选了150例通过病理学验证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图像引导放射疗法(IGRT)。采用机载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XVI系统,对患者实施治疗前定位扫描、治疗期间的校正后扫描以及治疗后的再次扫描。在重建的CBCT图像和治疗计划系统的CT图像之间,我们执行了手动、基于骨骼和基于灰度的三种配技术。接着,我们评估了X(左右)、Y(头脚)、Z(前后)轴上的定位偏差以及GX、GY、GZ旋转轴的误差,并探究了这三种配技术间的异同。结果:在X轴定位精度上,灰度配优于手动配和骨性配,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其配精度亦高于两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和Z轴的定位误差及配效果上,三种配技术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对于GX、GY、GZ轴的旋转误差和配质量,三者间的对比未显示统计学上的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骨性配和灰度配均可采用,推荐首先选择骨性配,若情况需要,可辅以灰度配

  • 标签: 宫颈癌图像 引导放疗技术 不同图像配准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乳腺癌又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疾病。乳腺X线摄影检查是诊断乳腺癌最可靠和简便的方法,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乳腺组织与其他组织不同,其密度、硬度和厚度不同,故乳腺X线摄影技术又不同于其他部位的X线检查技术。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从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出发,着重介绍了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质量控制路径。希望对广大从事乳腺疾病防治工作的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乳腺X线 摄影技术 质量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X线平片及CT诊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方法 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象: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102例,予以102例患者X线平片以及CT诊断,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明确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CT诊断优于X线平片诊断,P<0.05。结论 应用CT诊断可及时明确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实际情况,可协助医师及时明确患者病情状态。

  • 标签: X线平片 CT 踝关节运动损伤 诊断效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X线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本门诊尘肺病患者,采取双盲法分组,分为探究组和参比组,30例/组。探究组采用CT诊断,参比组采取高千伏X线胸片诊断,比较两组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结果:探究组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相对参比组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应用在尘肺病中可提高影像学征象特征检出率,值得在诊断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CT诊断 X线胸片 尘肺病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共82例,均在2022年01月-2023年10月期间入我院治疗。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即1-82号,前41号归入参照组并实施常规治疗,后41号归入观察组并实施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预后恢复情况好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有效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 高位肛周脓肿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复杂性高位肛瘘患者采用加味苦参汤熏洗配合中医挂线治疗的效果,进而恢复肛门功能。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高位肛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苦参汤熏洗配合中医挂线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在肛门功能评分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复杂性高位肛瘘患者实施加味苦参汤熏洗配合中医挂线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苦参汤熏洗 中医挂线 复杂性高位肛瘘患者 创面愈合 肛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替曲塞+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定7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样本,以2021年12月为样本纳入时间,以2024年1月为样本截止纳入时间。以入院次序划分小组,即对照组(n=35,2021年12月-2023年1月入院,接受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n=35,2023年2月-2024年12月入院,接受雷替曲塞+伊立替康治疗)。以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评估指标。结果: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达到治愈人数为15例,缓解人数为18例,稳定人数为9例,近期临床疗效高达94.29%;对照组达到治愈人数为8例,缓解人数为12例,稳定人数为6例,近期临床疗效为74.29%。进一步比较,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为3例,出现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的患者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为2例,出现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的患者为1例,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说明联合用药后不会进一步加剧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P>0.05。结论: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雷替曲塞+伊立替康联合用药效果好。

  • 标签: 雷替曲塞 伊立替康 二线治疗 晚期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