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可行安全,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9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98例非瘢痕子宫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情况及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在符合试产条件下行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可行,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临床分析
  • 简介:课题通过对68例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侵袭真菌感染(IFI)患者的调研,对伊曲康唑注射液在治疗EICU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价。按制定的入组条件,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EICU2013年2月–2015年2月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患者进行筛选。使用回顾分析法对符合条件者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范围为35–90岁(平均年龄为(75.1±11.1)岁),包括36名男性和32名女性患者。全部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60.3%,其中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3.3%、59.5%、65.2%,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11例(16.2%)出现伊曲康唑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肝功能受损及低血钾。伊曲康唑治疗EICU患者IFI疗效确切、安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肝肾功能及各生化指标,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伊曲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安全.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信封抽签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住院、宫颈条件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妇女随机分为地诺前列酮栓组(地诺前列酮栓1枚置阴道后穹窿处,12h后取出)和缩宫素组(缩宫素2.5U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疗效评价指标措施为用药前及用药后6、12h的Bishop评分、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以及阴道分娩率.安全评价指标为孕妇不良反应、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地诺前列酮栓组用药后6、12hBishop评分[(6.5±0.8)、(8.3±0.9)分]均高于用药前[(4.2±0.6)分]及缩宫素组[(4.2±0.6)、(4.5±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诺前列酮栓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85.0%(221/260)]高于缩宫素组[23.1%(6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诺前列酮栓组第一、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缩宫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诺前列酮栓组阴道分娩率[90.8%(236/260)]高于缩宫素组[46.9%(12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诺前列酮栓组孕妇不良反应、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7.0%(18/260)、4.7%(12/256)和3.9%(10/256);缩宫素组分别为6.2%(16/260)、4.8%(14/253)、4.3%(11/2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作用优于缩宫素,有良好的安全.

  • 标签: 地诺前列酮 催产素 妊娠 宫颈成熟
  • 简介:目的探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方法143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甲巯咪唑组(n=80)和丙硫氧嘧啶组(n=63),分别给予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巯咪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丙硫氧嘧啶组为90.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巯咪唑组血细胞计数异常,皮疹、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丙硫氧嘧啶组,而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丙硫氧嘧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疗效确切,易引起血细胞减少和皮疹,对肝功能影响较少。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巯咪唑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的安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血管刺激试验、膀胱黏膜刺激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SA),评价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的安全。结果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无明显血管和膀胱黏膜刺激,无过敏反应,有溶血反应。结论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临床使用时可能会出现溶血现象,建议稀释后使用。

  • 标签: 表柔比星 血管刺激性 膀胱黏膜刺激性 溶血性 主动全身过敏
  • 简介:目的评估美托洛尔治疗心肌病的有效安全。方法100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吸氧、强心抗凝等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肌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美托洛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心肌病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化疗单用治疗转移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检索从2000-01-01至2014-06-30关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化疗单用治疗转移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动检索期刊补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筛选和纳入,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3286例转移结直肠癌病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合并总体缓解率、在Kras基因野生人群中的合并总体缓解率、合并无进展生存期超过12个月率分别为34.79%、55.49%和9.84%,均显著高于化疗单用组的24.41%(P=0.006)、40.77%(P=0.04)和6.22%(P=0.04)。Kras基因突变人群合并总体缓解率、合并无进展生存期超过6个月率、合并总生存期超过1年率、超过2年率、超过3年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合并3~4级腹泻发生率为20.13%,显著高于化疗单用组的12.28%(P〈0.00001)。两组间合并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结直肠癌合并总体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并可以提高病人无进展生存期超过12个月率,但不明显增加1年、2年、3年生存率;增加3~4级腹泻发生率,不增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转移性结直肠癌 化疗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手术治疗的130例结肠癌患者病例资料。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6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6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近期疗效指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效果良好,安全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癌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脑血管病是世界上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在我国更是排名第一的致死性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不但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 标签: 脑血管病 药物疗效 安全性 致死性疾病 治疗 高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的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指标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的恢复情况症状消失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人数3例,显效人数5例,进步人数6例,无效人数4例。不良反应恶心5例,占27.8%;呕吐3例,占16.7%;头晕3例,占16.7%;腹泻2例,占11.1%;观察组患者痊愈人数7例,显效人数6例,进步人数4例,无效人数1例;不良反应恶心2例,占11.1%;呕吐2例,占11.1%;头晕1例,占5.6%。观察组总有效率(72.2%)高于对照组(44.4%)。结论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以保障。

  • 标签: 莫西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 安全性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注射液胸腺五肽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联合胸腺五肽(10m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注射液(200mg/d,化疗第1日至化疗结束)。评价化疗第7、14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体质量、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成本-效果分析等指标。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2±0.9)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5±1.1)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56.8±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11.6)分,观察组患者平均增加体质量为(2.7±1.1)kg,明显高于对照组(0.4±0.2)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成本-效果分析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注射液可减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程度,提高患者的体质量、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脱氧核苷酸 非小细胞肺癌 骨髓抑制
  • 简介:目的:分析甲氨蝶呤依那西普联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依那西普联用治疗,治疗12周后分析其临床指标值改善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依那西普联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短期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112例,入院采血后立即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此后每日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维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血脂变化,随访药物安全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无改变(P〉0.05)。治疗后1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下(肌痛3.6%、无力10.7%、腹泻0.9%),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总发生率31.3%(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4.1%、心力衰竭6.3%、心源性死亡0.9%)。结论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且不影响肝肾功能,除无力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强化他汀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对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问收治的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100μg/d,30min/次)的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高剂量(800μg/d,30min/次)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儿日间评分值为(0.49±0.19)分和夜间评分值为(0.69±0.2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26±0.33)分和(1.41±0。32)分(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对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疗效较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重度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评价以下指标:(1)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O及ET-1水平;(2)依据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3)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4)统计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O及ET-1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N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内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法舒地尔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安全。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1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24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帕瑞昔布组和5-Fu组。记录各组裸鼠的体重和瘤体积变化,用药30d后取瘤及脾脏,计算脾脏指数、抑瘤率,检测血清ALT和BUN,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帕瑞昔布组未见明显的药物相关毒副反应。帕瑞昔布能抑制SW1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干预前18d,帕瑞昔布组的肿瘤抑制率逐渐增加,但随着药物干预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却逐渐降低。结论裸鼠体内短期应用帕瑞昔布(15~18d)是安全的,并能抑制SW1116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 标签: 帕瑞昔布 人结肠癌SW1116细胞 裸鼠 皮下移植瘤 安全性
  • 简介:2013年,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又一次的改革,7月30日,根据国家“三定”方案和省政府办公会决定,我省将原卫生部门承担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执法等职能移交给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9月9日,成立两年余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随着卫生计生机构改革的启动更名为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处。

  • 标签: 食品安全标准 监测工作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风险 卫生部门 机构改革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问题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已经上升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的社会焦点问题。重新构建适应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无疑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领域全新的研究课题,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检验 风险监测 评估 食品安全战略 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