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腹部常见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小儿腹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组患儿44例胆总管囊肿,19例肾积水,此两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0%;14例肠系膜囊肿,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9%;12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0%;6例囊性畸胎瘤,6例大网膜囊肿,超声诊断准确率均为83.3%。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腹部常见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对胆总管囊肿及肾积水,诊断准确率为100.0%,因此可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囊性病变 腹部 超声检查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便携式超声检查在野战介入方舱快速诊治血管损伤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在野战介入方舱内对10只健康成年猪通过血管介入建立腹部脏器血管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便携式超声分别探查造模前、造模后即刻、10、30min损伤部位的超声影像图变化,并与血管造影比较.结果10只实验猪共造成10处血管损伤,造模前超声显示肝、脾、肾形态正常、结构清晰,造模后即刻、10、30min超声和血管造影分别检出2、5、7只形成血肿和10、8、6只造影剂外渗;超声诊断率分别为20.0%、50.0%、70.0%,血管造影诊断率分别为100.0%、80.0%、60.0%.结论便携式超声检查对外伤所致的血管损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战场一线野战介入方舱内血管损伤快速诊治的首选筛查手段,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微创介入方舱 超声检查 血管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及这些指标在体检筛查动脉硬化上的应用。方法对481例体检人员进行CAVI、ABI、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对于ABI,CAV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相关度更高(r=0.437,P=0.001),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与未检出斑块的人群CAVI、AB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AVI正常与异常人群比较,ABI无显著性差异,而IMT、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VI和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有相关性,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给出CAVI的正常值范围对于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更为敏感,但各个指标之间不能相互替代,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心踝血管指数 踝臂指数 颈动脉超声 内中膜厚度 动脉硬化
  • 简介:为什么过度检查和诊治会在全球泛滥?有几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生物医学和医疗专业拼命追求利润和赚钱,二是对预防医学的误解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或异化,三是对高科技的盲目崇拜。

  • 标签: 检查 医学人文精神 医疗专业 生物医学 预防医学 高科技
  • 简介:目的:探讨坏死性淋巴结炎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的特点。方法采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及7号细针(外径7mm),经皮超声引导下对体表可疑坏死性淋巴结进行穿刺抽吸,所得标本进行常规涂片,针头内残余标本注入泰普提供的细胞专用固定保存液中,应用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技术(LCT)制片。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坏死性淋巴结炎139例,其中42例进行淋巴结活检,有3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1例为淋巴结结核、1例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结果对比,准确率为88.1%。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正确率高,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活检,使患者得到及早治疗,并降低诊疗费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针吸细胞学 坏死性淋巴结炎 液基制片
  • 简介:目的分析颌下腺导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住院及门诊治疗的49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等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成A、B、C、D四组,分析各组特点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四组患者3年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A组33.3%、B组77.7%、C组83%、D组90%。结论采取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与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愈合相关,两者联合运用可提高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恢复良好率。

  • 标签: 颌下腺疾病结石 手术 口腔 辅助治疗
  • 简介:新生宝贝初来乍到这个世界,给新妈妈新爸爸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不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42天检查是分娩出院后妈妈和宝宝第一次回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应事先来了解一下42天检查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与指导。

  • 标签: 健康检查 新妈妈 出院后
  • 简介:目的:调查芜湖市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以及以及与CK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40377名芜湖市健康体检居民(男性24164名、女性16213名)入选横断面研究。测量体重、身高和血压,同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和肾功能,计算GFR(eGFR)。eGFR<60ml/min/1.73m2,和/或蛋白尿、血尿者被定义为CKD。结果:芜湖市健康体检人群CKD流行率为6.3%,男性高于女性(7.1%vs5.0%)。蛋白尿、血尿及eGFR<60ml/min/1.73m2患病率分别为1.7%、2.2%、2.9%,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经年龄、性别校正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贫血、年龄及高血压为CK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2.28,1.70,1.65,1.48,和1.29)。结论:芜湖市城区人口CKD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报道,芜湖市人群CKD早期防治中要注意上述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斑的护理。方法对本院20例外阴白斑患者施行聚焦超声治疗。目的所有病例经过聚焦超声治疗及正确的护理后痊愈。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斑很重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聚焦超声 外阴白斑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腔内超声应用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或采用保守治疗而确诊的26例子宫切口妊娠(CSP)患者,本组患者均进行经腹及阴道腔内超声检测,比较分析两种超声方式的检测图像、表现及分型,评价腔内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腹及腔内超声CSP的诊断率为65.38%(17/26)和96.15%(25/26),腔内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P<0.05)。结论腔内超声检测在CSP的早期诊断中可清晰展现患者切口妊娠的范围、具体位置以及子宫肌层的供血情况,并可动态观测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腔内超声 子宫切口妊娠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优选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及对不同花期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料液比、微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在此工艺条件下对不同花期金银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微波功率为500W、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0min;采收时间对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总黄酮在银花期含量最高,米蕾期中含量最低。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简单合理、稳定可行,不同花期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为适时采收金银花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金银花 总黄酮 提取 工艺优化 含量变化
  • 简介:目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升疼痛护理质量。方法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第四章第十三节"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要求,制定疼痛护理专项检查表单,分别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患者疼痛健康宣教、疼痛记录、护士对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疼痛管理团队建章立制及活动记录六个维度,由专人对外科片护理单元进行三轮术后疼痛护理专项检查,并落实PDCA循环。结果疼痛评估合格率由45%提升到98%,措施落实合格率由60%上升到99%,健康宣教合格率由50%上升到98%,疼痛记录合格率由30%上升到96%,知识掌握合格率由52%上升到95%,团队管理合格率由25%上升到98%。结论专项护理检查使疼痛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是全面提升专项护理质量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疼痛护理 护理专项检查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65眼),眼轴长度在25.5~32.4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5.5mm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眼轴长度25.5~28.5mm39眼(A组),眼轴长度29.0~32.4mm26眼(B组),随访8个月~2年,分别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的39眼中,视力恢复≥0.5者33眼(84.6%);B组的26眼中,视力恢复≥0.5者17眼(65.4%),其中3例患者因白内障较大、较硬,>Ⅳ级核,改为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2例后囊膜破裂患者均在B组,1例行前玻切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矫正视力0.5;1例行前玻切,二期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术后矫正视力0.3。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安全有效。眼轴短的患者视力恢复总体优于眼轴长的患者;眼轴长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对于晶状体核较大、较硬者,宜采用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一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各种途径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别从资料的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9例ADR中男性195例,女性144例;40岁以上300例;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率居首,占60.1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通过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有效的应用。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应用临床教育路径的意识对高龄结肠镜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探索其在高龄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高龄结肠镜检查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和临床教育路径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结果在实施临床教育路径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相关知识掌握较好、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结肠镜检查患者实施临床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满意度。

  • 标签: 高龄 结肠镜检查 临床教育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为超声微泡促进干细胞迁移的体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超声联合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及空白对照组.超声探头频率1MHz,强度1W/cm2,进行脉冲超声辐射,采用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较低,超声联合微泡组与单纯超声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比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迁移能力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超声联合微泡作用能明显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

  • 标签: 超声微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就诊患者396例,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态、部位、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应用受试者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超声检出率9.09%.急性血栓占58.3%(21/36),亚急性血栓占22.2%(8/36),慢性血栓占19.4%(7/36).急性期声像显示:血栓部位的管径显著增宽,血管内壁规则、清晰,呈现均匀低回声,血栓部位血流充盈缺损;亚急性期:静脉管径粗细不均匀,回声较急性期增强,血栓可呈强回声、等回声等,血管充盈缺损;慢性期:血管管径趋于正常或变细,血栓区呈中等或较高回声,有机化再通者可见彩色血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标准误为0.022,95%CI为0.926~1.000,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9.4%.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应结合回声、管腔变化、血流动力学等特征作出判断,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住院治疗的肾结石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一期结石清除率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84.27±5.91)min、术中出血量为(80.69±7.83)ml、下床活动时间为(22.69±9.20)h、住院时间为(5.67±1.24)d、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6.43%,均优于对照组的(105.36.4-6.20)min、(101.68±8.12)ml、(55.42±10.31)h、(14.02±2.43)d、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在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面都较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肾结石 超声碎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介素(IMD)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肿瘤坏死因子(TNF)-ɑ与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Spras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I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IMD后处理组。动物切除右肾后,饲养1周后制作肾脏IRI模型(夹闭左肾动脉45min),24h后留取肾组织与血清,0.9%氯化钠注射液组于再灌注前5min0.9%氯化钠注射液1ml腹腔注射,IMD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5minIMD(2nmol/kg)溶于1ml生理盐水后腹腔注射。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半定量分析肾脏病理损伤;全自动生化仪常规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I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ɑ的表达。结果PAS染色结果显示,IRI组肾小管和间质病理损伤显著重于正常对照组,病理评分为(0.32±0.12),(6.87±0.72)(P〈0.05),IMD后处理组病理损伤(病理评分为4.33±0.81)则显著轻于IRI组,表现为细胞坏死,刷状缘脱落及管型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I组尿素氮和肌酐均显著增高(P〈0.05);与IRI组相比,IMD后处理组尿素氮和肌酐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I组IL-6与TNF-ɑ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与IRI组相比,IMD后处理组IL-6与TNF-ɑ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IRI组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D后处理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至少与抑制炎症因子IL-6与TNF-ɑ生成有关。

  • 标签: 肾脏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ɑ 白细胞介素-6 后处理 中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