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5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患者入院后的不同时期适时给予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结果年龄偏大、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心律失常,便秘,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焦虑恐惧等都是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生率为12.0%~78%,针对上述因素的干预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干预组再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心肌梗塞 急性病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文献报道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呈不典型表现,加之患者临床表现的千差万别,使其诊断难度加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有时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误诊和漏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我院心内科2007年11月-2012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306例,其中入院时因其表现不典型误诊32例,现将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不典型心肌梗死 误诊分析
  • 简介:目的: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了解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者能否通过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量和减少血管并发症来改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方法: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评估接受经股动脉PCI与经桡动脉PCI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差异。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患者的1年风险校正死亡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经桡动脉组患者中需要外科手术或输血治疗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组者。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降低了行直接PCI的AMI患者的1年死亡率,减少了外科手术和(或)输血治疗。

  • 标签: 直接血管成形术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冠脉内注射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后12~14d行冠脉内注射,另选取20例PCI术后拒绝行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PCI术后1周及1年进行临床随访、超声心动图及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心肌断层显像(18F-FDG-SPECT)。结果:治疗组未见与移植有关的体温升高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及SPECT代谢缺损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冠脉内注射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生成及血管新生可能为其机制。

  • 标签: 心肌梗塞 治疗 骨髓移植 自体 再生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4月-2012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68例,分别于确诊及确诊后24h内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阳性组(13例)及阴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及24h血清cTnI水平,同时采用Gensini积分和SYNTAX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别记录、比较两组于确诊7d及随访180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评价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远期的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确诊时cTn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24hcTnI阳性组水平[(13.57±7.38)μg/L]明显高于阴性组[(7.37±9.24)μg/L](P〈0.01);两组中多支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组Gesini积分(85.54)、SYNTAX积分(15.73)明显高于阴性组(Gesini积分52.73,SYNTAX积分9.99)(P〈0.01),PCI术后7d与180d两组患者的左室重构指数、LVEF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可能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cT-nI的浓度,并导致cTnI峰值的延迟;而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阳性往往提示患者血管病变较重,心肌梗死时累及范围较广,梗死面积较大。远期随访结果提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自身抗体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品系栝楼果皮抗心肌梗死的药效差异,为栝楼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道地产区3个主要品系的栝楼果皮作为研究材料。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丹参片(阳性药对照)组以及1、2、3号栝蒌皮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制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实行假手术。栝蒌皮制成水煎剂ig给药,丹参片为阳性对照药。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测定心肌梗死率;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脏功能;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基丁酸脱氢酶(LDH)和乳酸脱氢酶(AST)活性,确定心肌细胞坏死程度;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确大鼠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3个栝蒌皮组心电图△ST值、心肌梗死面积、血浆5种心肌酶活性、心肌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丹参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上述9种指标以2号栝蒌组与模型组差异最为显著。结论3个品系栝蒌皮均有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梗死率、维护心脏功能、防止心肌细胞坏死、增强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其中2号品系栝蒌皮效果最显著。不同品系栝蒌皮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有差异,2号品系栝蒌皮保护效果优于其他品系。

  • 标签: 栝楼 品系 良种选育 心肌梗死 心肌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影响。方法:共培养大鼠BMSCs和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K^+电流 缺血性心脏疾病 BMSCS 冠状动脉前降支
  • 简介:已届中年的读者朋友,如果您有每天吃早餐的习惯,那么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您:这一好习惯又有一个新的好处得到了证实——预防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梗死风险,所以请继续保持;如果您没有这个习惯,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坚持每天按时吃早餐吧,因为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长期不吃早餐的人比正常进食早餐的人增加27%的患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的风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心病 早餐 风险 习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入院后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外,33例均行急诊手术或介入治疗。35例住院时间为(14.00±4.86)d,均顺利出院,随访2~2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早期诊断是关键,一旦确诊,应采取积极外科干预治疗。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血管闭塞 血栓切除术 导管插入术 外周
  • 简介:目的探讨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急性应激障碍维和女军人患者实施安全干预措施、寻求社会支持干预、药物治疗干预、行为治疗干预及认知治疗干预.结果实施干预治疗13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通过近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痊愈.结论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程度的评估是保证疗效的基础步骤,积极寻求有效的社会(部队)支持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关注军事心理应激障碍的焦虑、抑郁障碍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军事人员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危机干预
  • 简介: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与融合,以银杏叶制剂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法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本文就以银杏叶制剂的药理、动物及临床研究为主要内容,阐述银杏叶制剂用于缺血性心肌病治疗的进展与应用前景.

  • 标签: 银杏叶制剂 缺血性心肌病 应用
  • 简介:目的总结胸外科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8例患者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变化,嘱患者卧床休息,做好疼痛护理、抗凝治疗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加强生活指导和心理护理,以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结果22例治疗后痊愈,6例死亡。结论胸外科术后急性肺栓塞发生率较高,积极采取综合性护理及治疗措施,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肺栓塞 术后 护理 溶栓 介入
  • 简介: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与普通的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间收录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34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B组34例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A组和B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的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相似,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普通的肝素 急性肺栓塞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程中血糖水平变化的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8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查空腹血糖,观察血糖水平及高血糖发生率的差异;对比高血糖和血糖正常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差异。结果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水平3.64~17.45umol/L,平均(8.55±2.40)μmol/L,高血糖血症37例,发生率为46.25%(37/80);37例高血糖组预后总有效75.68%低于43例血糖正常组的93.02%(P〈0.05)。结论血糖水平升高是影响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应用为常规检查,病程慎用葡萄糖静,适当滴注胰岛素,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疾病 血糖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碳酸氢钠(NaHCO3)碱化血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确诊并住院的43例AOPP,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结合使用高剂量的NaHCO3(初始剂量1~2h输注4mmol/kg,随后5mmol/(kg·d)直至康复或死亡,使动脉血pH值在7.40~7.50.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治疗24h治疗组动脉血pH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使用长托宁的总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结论高剂量的NaHCO3治疗有益于AOPP中毒患者.

  • 标签: 农药 有机磷化合物 中毒 碳酸氢钠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的诊治体会。方法:对住院的6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者占37.3%,病死率高。结论:正确诊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对转归十分重要。

  • 标签: 肺原性心脏病 低钠血症 急性期
  • 简介:目的:APJ受体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AT1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内源性配体为Apelim近来发现APJ受体在心肌肥厚形成中存在双重作用,心肌细胞中APJ受体的激活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却可以提高大鼠对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的敏感性。本文探讨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自噬、P13K调节机制,为阐明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APJ受体 压力诱导 PI3K 自噬 调节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比2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100%(29/29)高于对照组的89.66%(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实施精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满意率,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发生.

  • 标签: 鼻窦炎 急性 化脓性 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用药方案,探讨临床药师对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药学监护点。方法对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可在有效循环血量、营养支持、胰腺休息及抗感染药物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避免潜在的用药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药物治疗,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 标签: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