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设计调整扫描参数、心律药物调控及不同匀场方法并回顾性分析图像质量,探讨心脏电影扫描中的质控因素。方法对本院门诊和住院部25例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在心脏电影扫描过程中不同VPS(每个心动周期内所采集的K空间数目)、不同心律状态及不同匀场方法所获得的心脏电影图像进行盲评并记录,所用设备为GE公司Signa1.5THDx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不同VPS、心律药物调控前后、不同匀场方法都会影响磁共振心脏电影图像。结论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过程中参数设置、药物辅助调控以及匀场方法都会影响图像质量并影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在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至关重要,心律不齐患者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也需要合理的药物调节。

  • 标签: 磁共振 心脏电影成像
  • 简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简称椎体终板炎,是一种发生于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多由于椎间盘变性引起。临床表现腰部疼痛,局部积液,可引起椎间盘炎症、黄韧带增厚、周围组织炎等。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极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30例,分别发生于颈椎、胸椎及腰椎,

  • 标签: 椎体终板 成像效果 磁共振 终板骨软骨炎 CT 临床表现
  • 简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因其心电图特点,极易误诊为冠心病、非Q波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从而导致错误的治疗。既往主要通过超声诊断,但由于超声本身的局限性,往往漏诊或误诊。本组病例通过磁共振心脏电影研究HCM的形态学特点,分析心功能异常,评价MRI对HCM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 非Q波性心肌梗死 应用 早期临床 超声诊断
  • 简介: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是两种最常见的刻画肝细胞癌结构功能特征的成像方式.CT灌注扫描能够有效提供肝内肿块的血供特征,判定肝动脉和门脉系统供血的比例,反映肿块的良恶性.MR弥散成像通过对肿块内水分子弥散特征的刻画,反映肿块内细胞组织结构的紊乱程度,从而提示肿块的良恶性.通过对既往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回顾发现,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对肝细胞癌的发现、定性及治疗响应的评估均有重要价值.这些多参数成像方法对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更多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 MR弥散成像 微结构 血供特征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超声诊断及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观察病理诊断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情况。结果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诊断恶性53例,良性97例;常规超声诊断恶性56例,良性95例;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52例,良性98例。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0%,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8.0%,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良性占位大多位于1~4分,恶性占位则大多位于4~7分。结论临床上利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开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助于提升准确率,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准确率
  •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变化进行评价。方法75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高血压心脏病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DTI技术及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充盈峰(E)及舒张晚期充盈峰(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组Ea(7.90±2.50)cm/s、Aa(9.30±2.60)cm/s及Ea/Aa值(0.84±0.05)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80±5.30)cm/s、(12.50±2.30)cm/s、(1.18±0.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组E(64.90±19.71)cm/s、A(75.03±18.42)cm/s及E/A值(0.91±0.21)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9.33±18.86)cm/s、(87.65±22.80)cm/s、(1.19±0.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技术结合多普勒血流频谱测定可更为有效的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

  • 标签: 组织多普勒成像 房室瓣环 高血压心脏病 左心室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