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口服给药是最主要的给药途径,众多药物由于水溶性差,在胃肠道分散度不高,限制了其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为此,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SEDDS)受到了人们较多的关注。相对普通乳剂来说,SEDDS有载药量大、热力学稳定、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剂体积小等优点。

  • 标签: 脂溶性药物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表面活性剂 生物利用度
  • 简介:摘要: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其特性包括低成本、耐腐蚀和易于加工等。然而,传统PVC材料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较差的耐热性、机械强度和抗紫外线能力。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种PVC改性研究,并成功地开发了许多具有优异性能的PVC复合材料。本文将探讨PVC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 标签: 聚氯乙烯 改性 材料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在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巩膜隧道切口的基础上,用特制小梁咬切器伸入巩膜隧道内咬切小梁或以15度刀切除小梁组织完成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术后视力≥0.5者19眼,0.1~0.4者14眼。0.08者1眼,术后眼压≤21mmHg32眼。结论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手术治疗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76例(8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后情况。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顺利完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6眼(占98.9%)。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75眼(占86.2%),其中0.8以上者21眼(占24.1%)。术中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14眼(占16.1%)。术后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22眼(占25.3%),短暂性眼压增高9眼(占10.3%),后发障12眼(占13.8%),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白内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并发症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制备布洛芬乙基纤维素微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布洛芬乙基纤维素微球,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并对所得微球的外形、粒度分布、包封率及释放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该法所制微球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度分布为80~120μm,包封率可达88%.结论该成球方法重现性好,简单易行,体外释药试验表明所得布洛芬微球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 标签: 乳化-溶剂扩散法 微球 乙基纤维素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65眼),眼轴长度在25.5~32.4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5.5mm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眼轴长度25.5~28.5mm39眼(A组),眼轴长度29.0~32.4mm26眼(B组),随访8个月~2年,分别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的39眼中,视力恢复≥0.5者33眼(84.6%);B组的26眼中,视力恢复≥0.5者17眼(65.4%),其中3例患者因白内障较大、较硬,>Ⅳ级核,改为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2例后囊膜破裂患者均在B组,1例行前玻切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矫正视力0.5;1例行前玻切,二期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术后矫正视力0.3。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安全有效。眼轴短的患者视力恢复总体优于眼轴长的患者;眼轴长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对于晶状体核较大、较硬者,宜采用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影响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均为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随机选取90例,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45例)和对照组(人性化护理,45例),入院日期为2020.3-2021.3,总结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89%,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6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给予术后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护理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维甲酸RA自乳化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及体外溶出行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维甲酸RA自乳化制剂的药物含量,与市售胶囊比较,考察RA自乳化制剂体外溶出行为.结果:与市售胶囊剂相比,以水为溶出介质,维甲酸RA自乳化制剂15min可以溶出80%以上,而市售胶囊只溶出不到5%.自乳化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

  • 标签: 自乳化释药系统 药动学 体外溶出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房水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治疗后,2组房水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术后房水蛋白水平控制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术后视觉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葡萄膜炎
  • 简介: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联合手术的方式和疗效均有了很大进步。小梁切除联合同一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但手术损伤明显减轻,而且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度数也明显降低,疗效相应提高。我院自2001年—2003年5月实行三联手术,并对常规小梁切除的方法做出了改进,现将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改良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目的制备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实验确定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所用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范围,通过D-最优混合实验设计优化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评价了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体外溶出情况。结果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为:CapmulMCMC8作为油相、Tween20作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最优比例为:46.9∶29.9∶23.2。加水稀释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可快速形成澄清、透明状微泛蓝光液体;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其为圆整、规则球状;平均粒径为(31.8±1.6)nm,多分散指数为(0.164±0.014),zeta电位为-(26.1±1.4)mV;自乳化释药系统中蛇床子素释放迅速,在45min内药物可到90%以上。结论制备的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蛇床子素的体外溶出速度,有望成为蛇床子素的新型给药制剂。

  • 标签: 蛇床子素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 D-最优混合实验设计
  • 简介: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12l眼)眼轴界于26mm~31.5mm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经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软性或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l天视力≥0.5者74眼,占61.2%。<0.5者47眼,占38.8%;术后3个月≥0.5者78眼,占64.4%。<0.5者43眼。占35.6%。术后远视力较佳。视力无提高者5眼。后囊膜破裂3眼。术后早期角膜水肿17眼。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疗效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行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不同药物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进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30、90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798.11±411.65)个/mm2,术后7d为(2632.21±448.51)个/mm2,术后30d为(2025.51±513.51)个/mm2,术后90d为(2135.21±468.11)个/mm2;观察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798.36±411.36)个/mm2,术后7d为(2797.25±411.12)个/mm2,术后30d为(2698.36±411.11)个/mm2,术后90d为(2697.21±411.27)个/mm2。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后7d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3,P>0.05);术后30、90d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30、5.825,P<0.05)。观察组术后7、30、90d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0、0.942、0.952,P>0.05)。组间比较:术前、术后7d,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2、1.486,P>0.05);术后30、90d,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03、4.94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有效维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稳定,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白内障并发高度近视11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患者视力恢复效果分成一组和二组,对照两组视力恢复影响因素。结果:(1)一组和二组眼轴长度对照中,一组是29.78±3.55(mm),二组是34.07±4.21(mm),(t=7.232,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角膜散光度对照中,一组是1.18±0.31(D),二组是1.59±0.42(D),(t=6.493,p=0.000),结果有差异。(3)一组和二组Emery分级对照中,一组1级到3级占比68.88%,二组1级到3级占比37.93%,(x2=18.410,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因素主要包括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Emery分级,临床上的医务人员需要关注以上影响因素,并且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iOL植入术,比较术后效果。结果:患者术后视力和前房深度显着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8例(203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按患者超声乳化术治疗6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分为两组,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0.3)127例(153眼),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0.3)41例(50眼)。(1)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单因素。(2)分析影响手术疗效多因素Logistic。结果 术后两组各项数据分析显示,影响手术疗效的单因素有眼底病变分级、Emery分级、角膜散光度、眼轴长度(P<0.05);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单因素后显示,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因素有眼底病变分级、Emery分级、角膜散光度、眼轴长度(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因素有眼底病变分级、Emery分级、角膜散光度、眼轴长度,所以,在为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治疗时需要加大关注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护理干预,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术后全面康复。。

  • 标签: 角膜三光度 眼底病变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