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甘草甘草苷、甘草素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柱,以流动相:(含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测定甘草中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甘草苷在0.73-5.08μg,甘草素在0.58-4.53μg,甘草酸在0.61-4.29μg,甘草次酸在0.51-3.57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范围为96.6%-104.9%。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可为甘草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炙甘草 甘草苷 甘草酸 甘草素 甘草次酸
  • 简介:目的研究四妙勇安中绿原酸、甘草苷、阿魏酸的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通过外翻肠囊法进行离体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绿原酸、甘草苷、阿魏酸的含量并计算累计吸收量,以累计吸收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采用Kromasil100-5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流速:1.0mL·min-1,柱温:25℃,其中绿原酸以乙腈-0.4%磷酸水为流动相按13:87比例洗脱,检测波长:327nm;阿魏酸、甘草苷以乙腈(A)-1%醋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5min,80%-60%B),检测波长:245nm。结果绿原酸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937X-8.111,r=0.982;甘草苷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150X-0.936,r=0.983;阿魏酸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049X+1.448,r=0.995。结论四妙勇安中绿原酸、甘草苷和阿魏酸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 标签: 四妙勇安汤 外翻肠囊法 吸收动力学 绿原酸 甘草苷 阿魏酸
  • 简介:目的观察四磨滴丸对不同机能状态(正常、抑制及亢进)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正常小鼠、肠亢进小鼠、肠抑制小鼠口服灌胃给予四磨滴丸,测量小鼠小肠全长及半固体糊状物在小肠中的推进距离,计算小肠推进率。结果四磨滴丸低、中、高剂量组对正常小鼠的胃肠运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或P〈0.01),对肠抑制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对肠亢进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四磨滴丸对胃排空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对肠道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同等剂量下与已上市的四磨口服液比较,上述作用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四磨汤滴丸 胃排空 胃肠运动 肠亢进 肠抑制 小肠推进率
  • 简介:目的:观察舒康对慢性盆腔炎的影响,并初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损伤联合三种菌对其混合感染的方法来制备大鼠的盆腔炎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康低剂量组(1mL/kg)、舒康高剂量组(1mL/100g)、妇科千金片组(1.5g/kg)。造模后3周连续给药20d,在最后一次给药的24h后,对子宫的肿胀程度进行观察并检测每组大鼠的血浆中SOD、MDA以及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舒康可以明显地使造模大鼠的子宫肿胀程度减轻,并且,可以使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血浆中的MDA、IL-1β、IL-6和TNF-α含量降低,SOD含量提高。结论:舒康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对氧自由基损伤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有关。

  • 标签: 舒康汤 慢性盆腔炎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o)通过Nrf2防御通路对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影响。方法将12只野生型小鼠和12只Nrf2基因敲除小鼠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和Iso组,各6只。Iso组以25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0.5%CMC-Na,灌胃给药3d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采用GC-MS法分析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代谢图谱,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结果筛选得到了组间差异代谢物,经文献分析这些代谢物与Nrf2防御通路相关。结论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获得的小分子差异代谢物能够用于探讨Iso与Nrf2通路的关系。

  • 标签: 异甘草素 NRF2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计量学 生物标记物 解毒
  • 简介:颜面再发性皮炎为颜面部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在春秋季容易反复发作亦称复发性潮红脱屑性颜面红皮症。多见于女性,多表现为初起于眼周,逐渐扩展至全面部的红斑、细小米糠状鳞屑,自觉瘙痒[1]。皮炎在颜面的反复发作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给许多女性的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笔者采用蓝科肤宁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颜面再发性皮炎 蓝科肤宁 甘草酸二铵
  • 简介: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葡醛内酯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的变化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明显缩短热程和肝功能恢复时间,疗效显著,作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成人 异甘草酸镁 单磷酸阿糖腺苷
  • 简介:目的:观察湿疹小鼠动物模型外周血中的CD4^+和CD8^+的水平,分析化湿结合润肤止痒膏对湿疹小鼠CD4^+、CD8^+及其比值的影响,探讨化湿结合润肤止痒膏治疗湿疹的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湿疹模型组、湿疹阳性药物组、化湿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结合润肤止痒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湿疹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湿疹模型组不进行治疗;湿疹阳性药物组用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而化湿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则采用相应药物治疗,每日1次。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与湿疹模型组相比,湿疹阳性药物组、化湿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均明显提高(P均<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均<0.01)。与湿疹阳性药物组相比,化湿组、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均明显降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均<0.01);而化湿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无差异(P>0.05)。与化湿组、润肤止痒膏组相比,化湿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对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的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化湿结合润肤止痒膏可能是通过提高CD4^+T百分比,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提高CD4^+/CD8^+,纠正了CD4^+T淋巴细胞相对减少,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多,恢复了湿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纠正了免疫失调。

  • 标签: 湿疹 化湿汤 润肤止痒膏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采用溶度参数法分离提取补阳还五浸膏中不同极性段成分群,为建立适应中药复方特点的有效性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思维方法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正已烷、正已烷-正丁醇(1:1)、正丁醇、乙醇、甲醇、83%甲醇、68%甲醇、51%甲醇、34%甲醇、18%甲醇以及水11种不同溶度参数的溶剂获取补阳还五浸膏不同极性段有效成分群,并用反相HPLC考察各成分群指纹图谱特征及相似度评价。结果11种不同溶度参数的溶剂可以分别提取分离得到补阳还五不同极性段成分群,且不同处理样品液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大,所含成分类别与含量也不同。结论溶度参数法能够应用于中药复方多成分的提取分离,为中药复方有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基础。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溶度参数法 中药有效性 指纹图谱 极性段成分群
  • 简介:目的观察清脂治疗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20例脂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加口服清脂。对照组单纯以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3个月为1个疗程。干预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TG及LDL-C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肝肾功能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清脂能有效改善脂代谢异常痰湿阻络证的症状和血脂指标,且临床使用安全。

  • 标签: 清脂汤 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通窍活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扁平苔癣的效果。方法口腔扁平苔癣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都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治疗,均治疗15d。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皮肤过敏、胃肠症状、尿潴留、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红细胞压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12.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扁平苔癣能有效降低血浆黏度,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复发,安全性也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通窍活血汤 窄谱中波紫外线 扁平苔癣 复发 血浆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毒蕈碱(M)受体及其亚型对四磨(SMD)诱发胃窦纵、环行肌收缩的差异性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SMD组、阿托品(Atropine)+SMD组、加拉明(Gallamine)+SMD组、4-二苯乙酰氧基-N-甲基哌淀甲碘化物(4-DAMP)+SMD组及加拉明+4-DAMP+SMD组。制备胃窦纵、环行平滑肌条,分别采用累积量加入四磨,以及阿托品(10-6mol/L)、加拉明(10-6mol/L)、4-DAMP(0.4×10-6mol/L)、加拉明+4-DAMP孵育肌条后再累积加入四磨,记录平滑肌等长收缩活动,比较纵、环行肌收缩的差异性。结果四磨诱发胃窦纵、环行肌收缩活动增加,但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非选择性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及选择性M2受体阻断剂加拉明对四磨诱发胃窦环行肌收缩活动的抑制明显强于纵行肌(P〈0.05),选择性M3受体阻断剂4-DAMP及加拉明+4-DAMP对四磨诱发胃窦纵行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环行肌(P〈0.05)。结论M受体及其亚型参与了四磨对胃窦运动的调节,胃窦环行肌收缩更多的依赖于M受体及其M2亚型的激活,胃窦纵行肌收缩更多的依赖于M3受体亚型的激活。

  • 标签: 毒蕈碱受体 四磨汤 胃窦 平滑肌 收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