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强迫症的辅助效。方法将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氯丙咪嗪药物治疗及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组采用氯丙咪嗪药物治疗配合真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9%,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辅助效果;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强迫症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单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妥乐平 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系统康复锻炼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于该院入院诊治的脑瘫患儿共87例进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44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实施系统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育商变化情况、运动发育指数,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发育商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的运动发育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时点运动发育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79.0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临床中脑瘫患儿实施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系统康复锻炼治疗,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发育水平提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刺激 小脑顶核 系统康复 脑瘫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治疗中,采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0例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依据奇偶分组方式均分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口服,20mg-40mg/日);此外,研究组(40例)治疗初期合并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共2周;对照组(40例)给予经颅磁无效刺激,共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接受治疗后1周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于治疗后1周、2周其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较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同时,给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弥补抗抑郁药起效的滞后性,提高早期疗效,降低自杀风险。

  • 标签: 药物治疗 经颅磁刺激 超低频 抑郁症 HAMD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脑瘫提供借鉴。方法128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治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26.56%)、有效41例(64.06%)、无效6例(9.38%),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显效11例(17.19%)、有效33例(51.56%)、无效20例(31.25%),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6,P〈0.05)。结论应用脑循环治疗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突出,可显著改善患儿运动机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脑循环治疗仪 小儿脑瘫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电离子综合治疗治疗腋臭的方法。方法53例腋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电离子综合治疗治疗,利用高温灼烧气化破坏腋下大汗腺,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痊愈49例(92.5%),显效4例(7.5%),随访1年以上总有效率100.0%。结论电离子治疗腋臭,治愈率高,疗效好,易操作,无辐射损伤,且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无瘢痕,优于手术治疗,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离子综合治疗 腋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电针刺激联合运动疗法用于颈腰腿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颈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颈腰腿痛患者在电针刺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功能,缩短住院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刺激 运动疗法 颈腰腿痛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试验组(舒肝解郁胶囊+经颅磁刺激治疗)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7例(92.5%),高于对照组的30例(75.0%);治疗3周、6周后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12.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磁刺激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仿真生物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初发脑卒中或以前发病无明显后遗症患者,年龄45--8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对照组只行康复训练,治疗期间不接受任何电刺激;治疗组康复训练联合仿真生物电刺激。发病后2周内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月行康复评定,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差异。结果仿真生物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单一康复治疗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疗效更好,更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仿真生物电刺激 急性脑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创伤治疗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1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骨创伤治疗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消肿止痛效果、骨折愈合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4±3.8)d,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9±4.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肿止痛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辅助骨创伤治疗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同时可促使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骨创伤治疗仪 创伤性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美托洛尔用于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除不用美托洛尔外,其余治疗均相同。观察两组的心慌、胸闷、气短、胸部隐痛等的症状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的心慌、胸闷、气短、胸部隐痛的症状改善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用于治疗心脏神经症可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心脏神经症 疗效
  • 简介:目的讨论循证护理运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100例。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相关的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压疮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内科 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剖宫产术后恢复及伤口愈合的程度越来越重视。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延期愈合,不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提高术后伤口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可以通过预防措施以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1]。我科采用远红外线岩热治疗对术后伤口部位热敷,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9月2014年2月于我院妇

  • 标签: 剖宫产术 远红外线 切口并发症 延期愈合 炎症反应程度 治疗仪
  • 简介:目的评价温针灸对完全离断周围神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术后4、8、1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变化,测定术后1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术后4周温针组SFI与模型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8周温针组SFI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温针组和单纯电针组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温针组SFI及MNCV虽优于单纯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离断坐骨神经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

  • 标签: 温针灸 坐骨神经离断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总结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3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癫痫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癫痫临床分型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全面性发作患者、单纯部分发作患者、部分继发性全面发作患者以及复杂部分发作患者的占比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脑电波检查显示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与病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容易出现并发偏头痛,偏头痛的并发症发作用于癫痫,影响癫痫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临床上应对单纯癫痫和癫痫并发偏头痛进行区分治疗。

  • 标签: 癫痫 偏头痛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8月建工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三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缺失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患者,女,76岁。因“胸闷、憋气7天”于2015年11月12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10年前因“急性心肌梗塞”入院治疗,好转出院后逐渐出现胸闷、憋气等不适,活动后症状加重,近7天症状明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既往有高血压3级,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时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呋塞米、螺内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T)36.8℃,脉搏(P)8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75/95mmHg,神志清,精神可,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左心衰,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为Ⅲ级。给予赖诺普利片(起始剂量5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0.1g,qd)、氢氯噻嗪片(50mg,qd)治疗。2015年11月12日晚患者第1次服用赖诺普利片30min后,出现眼睑、下唇肿胀,继而发展至喉部水肿,表现为喉咙紧缩感、呼吸不畅、憋闷。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并给予地塞米松5mg、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注射,10min后患者呼吸顺畅。患者入院前长期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未出现不良反应。入院后饮食无异常改变,病房内无特殊过敏原,第1次服用赖诺普利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因此,首先考虑为药物赖诺普利所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用该药,余治疗无变化,于次日上午患者肿胀明显缓解,2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 标签: 血管神经性水肿 赖诺普利 阿司匹林肠溶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药物过敏史 长期服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针刀加手法整复法进行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08月~2015年08月以来,在成人康复科进行治疗的75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分别给予其单纯针刀法和针刀加手法整复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较之对照组患者(76.67%)显著偏高,两组对比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刀加手法整复进行诊治,其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针刀 手法整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