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T组合复苏器(T-piece)在产房中新生窒息复苏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产房中诊断新生窒息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新生给予正压人工通气选择自动充气式复苏气囊,观察组新生给予正压人工通气选择T组合复苏器正。观察复苏过程中两组新生出生后1、5、10minApgar评分及进行X线胸片检查发生肺气漏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出生后1、5、10m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气漏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中新生窒息复苏过程中应用T组合复苏器更简单、更有效、易操作,两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组合复苏器能保持恒定一致的吸气峰压和呼气末正压,复苏时输出的压力恒定、准确、可靠,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肺气漏的发生。

  • 标签: T组合复苏器 新生儿窒息复苏 肺气漏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接种卡介苗姿势改进对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接受卡介苗接种的新生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的仰卧位对新生进行卡介苗接种,观察组(102例)采用俯卧位对新生进行卡介苗接种,由专人进行操作。对比两组在接受卡介苗接种时的疼痛反映程度,评价接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俯卧位对新生进行卡介苗接种,有效的减轻接种时引起的疼痛,提高接种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卡介苗 皮内注射 仰卧位 俯卧位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新生母乳喂养的因素,对母乳喂养方式进行正确指导,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产后复查的258例产妇进行回访,了解进行复查产妇的日常情况、生产方式、开奶时间、是否给婴儿使用奶瓶、产后的心理状况及产妇文化程度。结果受过母乳喂养教育的产妇母乳喂养率为79.0%,开奶时间早的比开奶时间晚的母乳喂养率高,母乳喂养率不使用奶瓶的高于使用者,阴道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率高于其他生产方式,产妇的心理状态对母乳喂养影响显著。结论母乳喂养教育、开奶时间、是否使用奶瓶、生产方式及产妇的心理状态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乳喂养。

  • 标签: 新生儿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 简介:目前,新生低血糖症对新生的健康乃至生命都构成了威胁,研究表明,早产、小于胎龄、围产期窒息、低出生体重、糖尿病母亲娩出、感染、喂养延迟等是引起新生低血糖症的主要因素。该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否引起脑损伤也主要取决于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科采用微量血糖仪(雅培公司)对458例存在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在产后1h进行了血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共有215例存在低血糖症,占总数的46.9%。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低血糖症 临床防治 病因 低出生体重儿 小于胎龄儿 围产期窒息
  • 简介:目的评价PS在足月新生肺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肺出血足月新生,随机分为组PS组(机械通气+气管内滴注血凝酶和PS)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气管内滴注血凝酶),每组20例,机械通气12h,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呼吸机的相关参数(RR、Vte、PIP、Pmean、Crs);治愈新生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及病死率。结果PS组治愈18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17例,死亡3例,病死率(10%vs15%)较相近(P﹥0.05);PS组肺出血停止和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43.78±8.14vs50.65±7.77,70.56±6.92vs76.06±7.29,h)(P﹤0.05);呼吸力学指标PS组PIP和Pmean低于对照组(27.72±1.41vs28.12±1.27,24.50±1.54vs26.06±1.25,cmH2O)(P﹤0.05),Crs高于对照组(0.85±0.13vs0.76±0.09,ml/cmH2O)(P﹤0.05),RR和Vte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氧动力学指标PaO2、SaO2比较变化相近(P﹥0.05),PS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234.11±30.14vs215.88±14.30)(P﹤0.05)。结论外源性PS主要通过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等机制,有效防治足月新生肺出血。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出血 足月新生儿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持续鼻饲喂养和间歇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I)的喂养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NICU收住的52例VLBWI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微量输液泵进行鼻饲喂养。A组:持续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1·h-1,每持续6h停2h,每天增加泵速1ml·kg-1·h-1;B组:间歇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1·h-1,持续2h停1h,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增加泵速1ml·kg-1·h-1。所有患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130kcal·kg-1·d-1能量摄入。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130kcal·kg-1·d-1能量摄入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间歇鼻饲喂养组较持续鼻饲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达到130kcal·kg-1·d-1能量摄入的时间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LBWI宜采用间歇鼻饲喂养,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完善和喂养成熟。

  • 标签: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持续鼻饲喂养 间歇鼻饲喂养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采用SIMV+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P<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