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作者: 吴义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省富顺县中医医院吴义萍肾病肌酐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机体的代谢功能出现异常现象,其常作为尿毒症及肾病患者的并发症而出现,出现该症状后,患者将出现多尿、口渴以及夜尿增多的不良临床现象,致使在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影响其生活质量,所以有效的对该症状进行干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肌酶酶测定的两点分析。方法:通过两种试剂进行比较。反应温度为 37℃,波长为 500~ 520 纳米 (主 )/650 纳米 (次 );标准为 15毫升;样品也为 15 毫升;试剂Ⅰ: 200 毫升,孵育时间为 300秒;试剂Ⅱ: 50 毫升,第一点读数时间为 120秒,第二点读数时间为 300秒。结果:酶法具有去除肌酸的干扰能力,有线性范围宽,精度高等特点。结论:两点法对肌酶法测点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20岁,于1999年8月26日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于1999年8月30日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血小板呈进行性增高,9月4日为391×109·L-1,9月6日为620×109·L-1,9月8日为908×109·L-1.考虑用低分子右旋糖抗凝,用前以该药0.1ml皮试,皮试后15min,皮试部位出现红肿,皮丘直径约4cm,0.5h后红肿范围扩大,同时前臂有条索样放射状红肿、疼痛.患者握拳不能,伴心悸,气促症状,立即予以地塞米松10mg,im,心悸、气促迅速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皮试部位逐渐呈紫红色,面积约2×1cm,边缘不规则,1d后,皮试部位呈暗棕色,周围仍肿痛,予以50%硫酸镁液湿敷,4d后疼痛缓解,可握拳,皮试部位呈暗棕色,中心部位凹陷,触之感觉麻木,经皮肤科诊断为皮肤坏死,患者术后其它方面均恢复正常,于1999年9月14日出院.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酣 皮试 皮肤坏死 抗血栓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男,30岁.因右手环指、小指电灼伤,于2002年6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T36.6℃,R16次·min-1,P98次·min-1,BP118/85mmHg.灼伤创面分布于环指尺侧与小指桡侧及其间的指蹼.入院后在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右手清创、手背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创面.术后第2天静滴低分子右旋糖500ml,bid治疗(既往未用过),以改善皮瓣的微循环.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 过敏性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梅尼埃氏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肝素、低分子右旋糖联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1例因FGR入院治疗的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低分子右旋糖加丹参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加标准肝素治疗.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宫高,胎儿双顶径及脐动脉S/D比值,随访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结果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加低分子右旋糖联用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液供应,安全且有效地治疗FGR,促进FGR儿的生长,并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肝素 低分子右旋糖酐 胎儿生长受限
  • 简介:目的:考察扎贝特分散片和扎贝特普通片的溶出行为,为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测定光程1mm,转速50r/min,采用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仪在228nm处测定扎贝特的溶出曲线。结果:扎贝特在35.58~234.8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02%、1.24%(n=6),加样回收率符合规定。由实时溶出曲线可见,两种剂型前15min累积溶出百分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仪能全面、真实地描绘溶出曲线,为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及新的实验方法。

  • 标签: 苯扎贝特 分散片 溶出曲线 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仪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人的选择:1990年开始,随机抽样。对照组:局部热敷后涂冻疮膏。每天一次。观察组:口服哨啶以5mg/d,每日增加5mg,直至每日40mg。两组的治疗结果见表1、2。

  • 标签: 口服 硝苯啶 冻疮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项目测定时,尿酸、葡萄糖试剂对肌测定产生的交叉污染。方法分别选取肌测定结果在40~120μmol/L和200~500μmol/L之间的血清标本,制成两份混合人血清,分别代表低值、高值,先单独测定肌,然后再先测尿酸和葡萄糖后测肌。结果先测尿酸和葡萄糖后测肌,其肌值与单独测得肌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动生化分析中,用先测尿酸和葡萄糖后测肌的分析顺序时,尿酸和葡萄糖试剂对肌的测定结果有影响,可导致肌的测定结果偏高。

  • 标签: 尿酸 葡萄糖 肌酐
  • 简介:目的:探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两组,97例患者采用复方丹参结合右旋糖治疗为对照组,97例患者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治疗为观察组,疗程2周,于治疗前后给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脑梗死病灶范围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指数、红细胞积压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指数、红细胞积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病灶范围缩小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尼莫通 复方丹参 右旋糖酐 脑梗死
  • 简介:对2016年3月-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且肌清除率大于120mL·min-1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万古霉素血清浓度、疗效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57例患者、96例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中,仅21.88%(21/96)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为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主要因素(P〈0.05),万古霉素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肌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临床达标率低,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重症患者 高肌酐清除率 万古霉素 血清谷浓度
  • 简介:脑血管病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病残、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公认,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亦是新的危险指标。而脑动脉粥样硬化则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为寻求治疗脑梗死的理想方案,我们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配伍尼莫地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 尼莫地平 药物治疗 脑梗死 联合用药
  • 简介:本文报道了3例患者因服用过量硝啶而诱发心绞痛。例1,男,60岁,因头晕、胸闷痛20分钟急症来诊。患者因高血压症(24/14kPa)服用硝啶治疗。患者误把每次5~10mg看成每次5~10片口服。第1次误服5片后约半小时突然感头晕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出虚汗,惊恐不安,不恶心,未呕吐,急来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心电图正常。查体:BP14.5/9kPa,神志清,痛苦表情,面部

  • 标签: 硝苯啶 心绞痛 心电图 胸闷憋气 高血压病 神经系统检查
  • 简介:目的:促进巴比妥(PB)在临床癫痫治疗中科学、合理应用。方法: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对135例癫痫病人进行PB血药浓度监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B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在经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μg/mL~40μg/mL)内的占72.6%(98/135),低于经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占25.2%(34/135),高于经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占2.2%(3/135),总的无效率为24.4%(33/135),有效率为71.9%(97/135),中毒发生率为3.7%(5/135)。结论:PB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癫痫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苯巴比妥 血药浓度监测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 简介:复方间二酚洗剂具有杀灭霉菌作用,临床上治疗霉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等,效果较好。但是,复方间二酚洗剂在贮存中不稳定,易氧化变红,影响疗效。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实验如下:1材料间二酚、苯酚(药用);无水乙醇、丙酮、硫代硫酸钠(Na2S2O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均为分析纯。2方法取新配制的复方间二酚4000ml,分成4组,分

  • 标签: 复方间苯二酚洗剂 稳定性探讨 《中国医院制剂规范》 微量金属离子 霉菌性皮肤病 四乙酸二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