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埃格列净(Ertugliflozin,Steglatro^■)是钠一葡萄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由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默克公司合作研发,于2018年3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血糖控制,可单药治疗或与其他降血糖药物联合使用。对埃格列净的基本信息、药理学、用药注意事项和临床试验等进行介绍。

  • 标签: 2型糖尿病 埃格列净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氨基葡萄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10月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基葡萄胶囊。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LR4和TNF-α水平,观察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以及血清TLR4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更具安全性。

  • 标签: 氨基葡萄糖 骨关节炎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α-葡萄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糖类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的α-葡萄苷酶抑制剂已成为防治糖尿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植物来源的天然α-葡萄苷酶抑制剂,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有效的α-葡萄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提供依据。

  • 标签: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天然产物 糖尿病
  • 简介:醇是一种天然的五碳,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疗领域,其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然而关于其安全性关注较少。2017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68号公告,要求修改含木醇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鉴于此笔者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重点关注与木醇使用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并归纳总结含木醇药品临床使用中的药学监护内容,供医师、药师参考。

  • 标签: 木糖醇 安全性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比较氨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3种含量测定方法的差异,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容量分析法对氨关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进行含量测定,对含量测定的结果、回收率、重复性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研究,并给出综合评价。结果:容量分析法作为现行标准的方法,回收率低,准确度差,质量控制水平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复性好;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但重复性和专属性差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综合专属性、准确性等因素,高效液相色谱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可用于氨美辛肠溶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容量分析法 吲哚美辛 含量测定 氨糖关辛肠溶片
  • 简介: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17年--2018年收治的82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实验组(n=41)予以米非司酮与化疗药物联合方案,参照组(n=41)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HCG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参照组的78.05%,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HCG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侵蚀性葡萄胎,可获得良好效果,较比单纯化疗药物治疗更为理想。

  • 标签: 米非司酮 化疗药物 侵蚀性葡萄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儿科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儿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住院病历,采取对照的方法,以发生MRSA感染3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发生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5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医院儿科MRSA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统计的时间范围内,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三代头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住院天数与儿科发生MRSA感染相关联(P<0.05)。对筛选出的5项高危因素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较少)、不使用三代头孢、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科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医院儿科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三代头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科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的使用情况,总结其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6455例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的病例,对适应证、疗程、给药剂量、药理作用相同药物联用、滴注速度及15例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55例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别为未标注滴速(91.49%)、联合1~3种药理作用相同药物(35.24%)、给药剂量不适宜(29.59%)、适应证不适宜(9.34%)。15例ADR/ADE病例中,引起ADR/ADE的因素有未标注滴速(100.00%)、联合1~2种药理作用相同药物(73.33%)、给药剂量不适宜(33.33%)、适应证不适宜(13.33%)。结论:应严格按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说明书使用药品,不合理用药是引起ADR/ADE的重要因素,建议药品生产厂家及时修改说明书,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内容。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1例50岁男性患者,既往体健,因脑外伤入院,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后给予止血、抑酸、抗炎、营养神经、增强免疫药物治疗。8d后在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100mg,ivgtt,qd)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高热,第10天逐渐出现四肢无力,第11天四肢无力加重伴呼吸困难,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考虑为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所致,给予停用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同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35g×4d,ivgtt,qd),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mg×14d,60mg×2d,40mg×2d;ivgtt,qd),辅助康复训练治疗,遗留严重四肢运动功能障碍,间断呼吸机辅助呼吸。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格林-巴利综合征
  • 简介: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monost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是一种自猪脑中提取的酸性鞘糖脂,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神经组织等结构中,是细胞原生质膜正常组成部分[1]。外源性GM1可透过血脑屏障,临床上可用来修复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以及继发性神经退化,抑制兴奋性毒性产物对神经元的损害,促进CNS机能快速恢复[2,3]。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氯化钾 过敏反应 药品配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对患儿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5月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将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应用于对照组,将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应用于研究组,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意识反射恢复时间、可吸吮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反射恢复时间、可吸吮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1.2%,显著低于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7%(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F-1、GH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F-1、G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佳,可以有效降低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有效提高患儿血清IGF-1水平和GH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高压氧治疗 血清相关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