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医疗护理过程中人的行为有密切联系,制度是规范工作行为的约束条款。医院感染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本文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入手,针对当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制度化规范管理的建议。

  • 标签: 制度化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讨论避免其发生的防止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分为VAP组(28例)以及非VAP组(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并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结果VAP组患者的深静脉穿刺置管、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均高于非VAP组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深静脉穿刺置管、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等因素。结论做好环境管理、加强手卫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误吸以及返流、正确吸痰等,是降低VAP死亡率的有效护理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措施
  • 简介:1例72岁男性患者,以间断心慌、胸闷、气喘20余年,再发加重1d入院。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主要包括:纠正长期应用呋塞米后的电解质紊乱、硝普钠的用药剂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监测、多巴胺的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监测、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并根据监护结果提出药物剂量调整的使用建议,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心衰 电解质紊乱 硝普钠 多巴胺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分泌物培养示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奇异变形杆菌多药耐药,根据药敏结果,临床药师建议选择美罗培南抗生素骨水泥结合全身使用依替米星治疗骨科感染,针对出现的菌群失调及腹泻采用微生态制剂及抗真菌药物对症治疗。最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出院。

  • 标签: 药学监护 感染 抗生素骨水泥 老年患者
  • 简介:1例77岁男性患者,因新发脑梗后肺部感染入院,入院时合并有高血压、酒精性肝硬化、脑出血后遗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病,给予抗感染、清热解毒、祛痰、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卒中相关肺炎的情况,临床药师根据其疾病特点协助医生经验性选择关罗培南,覆盖卒中相关肺炎常见的致病菌,根据痰培养结果,结合病原菌的特点、药物的抗菌谱进行抗菌药的调整,针对支原体选择莫西沙星,针对克柔念珠菌选择伏立康唑;考虑患者新发脑梗及酒精性肝硬化,对莫西沙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伏立康唑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对莫西沙星与多索茶碱相互作用进行密切监测,并利用药动学知识时伏立康唑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卒中相关肺炎 伏立康唑 克柔念珠菌
  • 简介:目的:对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药学服务,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方法:针对具体病例,通过检索文献为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寻找支持依据,总结治疗经验,并对患者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对药物疗效、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方面具有自身优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应成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药学监护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烧伤是由热力所致的人体组织或器官损伤,大面积烧伤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和组织。烧伤后大面积创面及坏死组织会引起机体应激、免疫反应,易引起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

  • 标签: 烧伤 感染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
  • 简介: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急性、慢性重症脑血管病更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必须对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其中熟练的护理配合内科脑血管病的护理中起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重症脑血管病 护理配合 身体健康 护理人员 常见病 脑梗死
  • 简介:"目前,我国的心脏重症疾病诊疗的整体水平并不尽如人意,迫切需要社会关注和学科扶持。""团结每一个心脏重症医学人才及单位,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队伍;推动心脏重症专科建设,让所有相关的医务人员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术及组织归属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 标签: 重症医学 专家委员会 心脏 中国 重症疾病 医学人才
  • 简介:1例51岁男性患者,最近1个月出现头痛、高热,体温38~39℃,诊断为脑脊液漏合并感染。入院后用头孢曲松静脉治疗14d,效果不佳,加用万古霉素,同时行脑脊液腰椎穿刺引流术,体温一度下降,后又上升。入院28d,行局部伤口清创术,同时行细菌培养、涂片,可见真菌。遂给予氟康唑加美罗培南治疗10d,治愈出院。提示脑脊液漏合并感染患者在保守治疗时应注意选用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收集病原学结果,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尽早手术清创。

  • 标签: 脑脊液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药学监护
  • 简介:1例59岁女性患者,因软骨肉瘤术后复发行半盆截肢,术后伤口感染,行清创、灌洗、抗生素治疗。手术预防用药为头孢曲松,不宜同时合用含钙液体。术后一周患者出现伤口渗液、发热等症状,术中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术后进行灌洗,灌洗结束后开始抗感染治疗,依替米星联合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由于患者术后插尿管时间较长,出现短时低热症状,尿培养为克柔念珠菌,其他临床情况尚可,考虑为污染菌珠,未予特殊处理。患者感染控制,出院,药师嘱其氯膦酸二钠胶囊早晨空腹白水送服,禁与牛奶同服,服后活动。

  • 标签: 软骨肉瘤 术后感染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用药监护的方法。针对该病例,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患者感染控制后出院。临床药师通过深入临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是实现药学服务价值的途径。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患者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是一种严重的外周血管病变,由于动脉血供的减少导致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和肢体坏疽[1]。CLI由于动脉灌注不足不能满足肢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皮肤破溃、组织坏死,最后导致肢体坏疽、截肢,甚至败血症而死亡。在及时重建血运的情况下,CLI未来2年病死率和截肢率均为25%[2]。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球囊 支架
  • 简介:1例30岁女性患者,因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确诊恶性淋巴瘤3d入院。入院后,给予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21d为一周期,化疗前给予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化疗期间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保肝治疗。结合患者的基础情况,临床药师通过评估化疗方案的合理性,建议医生选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同时对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药学监护和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最终顺利完成本周期治疗。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乙肝病毒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值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APACHEⅡ和BalthazarCT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军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重要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且副作用小.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是更符合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对肠道损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用于重症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重症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且治疗后各血液黏度指标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显著改善重症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黏度,并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肺心病 重症 心力衰竭 血液黏度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1例短期内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浆蛋白、脂质代谢、血糖变化等。结果①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5d后,STG组获得正氮平衡,其结果与MCT/LC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G组前白蛋白的增高可更好地促进蛋白合成。②sTG组患者予肠外营养支持5d后与输注前比较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CT/LCT组血脂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对血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应用结构脂肪乳进行肠外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方面优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且对血脂影响较小。

  • 标签: 危重症 结构脂肪乳 肠外营养